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227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公共地板上间隔设有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蓝牙天线;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蓝牙天线通过同轴线馈电并与公共地板接地;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间和蓝牙天线间设有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二天线与蓝牙天线间设有第三柔性线路板,第一柔性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三柔性线路板上设有功能器件;第一柔性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三柔性线路板的接地pin上延伸出第一寄生单元、第二寄生单元、第三寄生单元;第一寄生单元和第二寄生单元、第三寄生单元分别对两侧的第一天线和/或第二天线和/或蓝牙天线形成能量反射,抑制各天线的互耦效应。提高了两相邻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之间的隔离度。之间的隔离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头戴式电子设备,尤其是VR设备在通讯交互方面普遍采用多天线系统。在通讯上,大多依赖于WiFi的MIMO天线系统,即两个甚至更多的WiFi天线集成于终端设备上,用于提高通讯效率,减少延迟;而在与手柄等外设设备交互时多采用2.4~2.5GHz频段的蓝牙(BLE)私有协议天线,其技术成熟,稳定性高等优点,延长目前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这一情况就使得整个系统处于2.4~2.5GHz频段的天线较多而导致各个天线之间的互耦效应增强,从而造成天线通讯信号之间形成严重干扰,降低吞吐率,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在VR等头戴式电子设备的天线设计中,如何优化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互耦效应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0003]在现有技术中,提高天线系统隔离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
[0004]1.通过提升天线间距来增加隔离度。增加天线间距可以有效减少天线之间的互耦情况,这一种方式简单且有效的提升隔离度,通常在设计布局阶段从此角度触发尽可能的优先考虑各个天线的摆放间距,但尝尝由于终端设备的局限性,仅通过此方法说达到的效果有限,无法完全满足通讯对隔离度的要求。
[0005]2.通过正交极化法提升隔离度。即调整系统内各天线的极化角度使之达成互相两两正交以增加其隔离效果。此方法从空间辐射耦合路径来优化隔离度。在实际的天线调试中,由于终端设备的复杂性,各金属器件的高度集中等原因,正交法的调试难度很大,而且往往由于天线区域的局限性没办法达到完美正交,从而使其提升效果不显著。
[0006]3.缺陷地结构法提升隔离度。由于系统中各天线共地,从金属表面耦合电流的角度,通过在公共地上挖槽来实现对耦合电流的遏制,以有效提升隔离度。此方法在头戴式终端设备中有较多的应用,但通常会因为挖槽所带来的合金强度减弱等结构原因而无法有效实现。
[0007]4.中和线法提升隔离度。通过两天线之间连接微带线作为中和线来平衡天线之间的感应电流实现隔离度的优化。但在VR等头戴式终端设备中,各天线出于方向性考虑布局距离较远,限制了中和线的走线的实现,从而在实际中应用较少。
[0008]5.增加寄生单元法提升隔离度。此方案通过在天线之间增加金属寄生单元来减少天线之间的能量耦合传递来实现隔离度的提升。但在实际应用中,寄生单元的增加会增大设备的重量,而且出于成本考量,往往没办法有效实现隔离墙的效果。
[000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两相邻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终端设备,提高了两相邻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001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系统,包括公共地板;其中,
[0012]公共地板上至少间隔设有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蓝牙天线;且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蓝牙天线分别通过同轴线馈电并与公共地板接地;
[0013]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间和蓝牙天线间分别设有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二天线与蓝牙天线间设有第三柔性线路板,第一柔性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三柔性线路板上分别设有功能器件;
[0014]第一柔性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三柔性线路板的接地pin上分别延伸出第一寄生单元和第二寄生单元以及第三寄生单元;
[0015]第一寄生单元和第二寄生单元以及第三寄生单元分别各自对两侧的第一天线和/或第二天线和/或蓝牙天线形成能量反射,抑制第一天线和/或第二天线和/或蓝牙天线的互耦效应,提高隔离度。
[0016]优选地,功能器件为MIC和/或设备按键和/或霍尔器件和/或齿轮驱动。
[0017]优选地,第一寄生单元和第二寄生单元以及第三寄生单元的延伸高度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蓝牙天线的高度平齐。
[0018]优选地,第一柔性线路板设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中部,第二柔性线路板设于第一天线和蓝牙天线的中部,第三柔性线路板设于第二天线和蓝牙天线的中部。
[0019]优选地,第一寄生单元、第二寄生单元、第三寄生单元分别呈“T”形;
[0020]第一寄生单元的宽度为2.4mm~2.6mm,纵向长度为9mm~11mm,横向长度为18mm~20mm;
[0021]第二寄生单元的宽度为2.4mm~2.6mm,纵向长度为9mm~11mm,横向长度为19mm~21mm;
[0022]第三寄生单元的宽度为2.4mm~2.6mm,纵向长度为9mm~11mm,横向长度为21mm~23mm。
[0023]优选地,第一寄生单元为“T”形,第二寄生单元为“L”形,第三寄生单元为“I”形;
[0024]第一寄生单元的宽度为2.4mm~2.6mm,纵向长度为11mm~13mm,横向长度为17mm~19mm;
[0025]第二寄生单元的宽度为2.4mm~2.6mm,纵向长度为15mm~17mm,横向长度为16mm~18mm;
[0026]第三寄生单元的宽度为4mm~6mm,纵向长度为26mm~28mm。
[002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上至少设有一个如上述提供的天线系统。
[002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两相邻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将第一寄生单元、第二寄生单元、第三寄生单元分别作为能量反射板,分别将一个天线向另一个天线辐射的能量反射回来,使天线的方向图分集,从而提高相邻两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改善天线性能参数,优化通讯效果,并且于现有技术中的寄生单元方案相比,本饭通过设备已有器件连接柔性线路板的接地pin延伸出的寄生单元无需增加额外成本,组装上与已有功能器件的连接柔性线路板一起组装,无需额外组装程序,且在终端设备整机重量上无额外负担。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的在天线中间延伸出“T”形寄生单元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的在天线中延伸出各类型的寄生单元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的蓝牙天线与第一天线间增加“T”第二寄生单元的前后隔离度对比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的蓝牙天线与第二天线间增加“T”第三寄生单元的前后隔离度对比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间增加“T”第一寄生单元的前后隔离度对比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的蓝牙天线与第一天线间增加“L”形第二寄生单元的前后隔离度对比示意图;
[0035]图7为本技术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的蓝牙天线与第二天线间增加“I”形第三寄生单元的前后隔离度对比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一种天线系统、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间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共地板;其中,所述公共地板上至少间隔设有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蓝牙天线;且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所述蓝牙天线分别通过同轴线馈电并与所述公共地板接地;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间和蓝牙天线间分别设有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蓝牙天线间设有第三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三柔性线路板上分别设有功能器件;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三柔性线路板的接地pin上分别延伸出第一寄生单元和第二寄生单元以及第三寄生单元;所述第一寄生单元和所述第二寄生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寄生单元分别各自对两侧的所述第一天线和/或所述第二天线和/或所述蓝牙天线形成能量反射,抑制所述第一天线和/或所述第二天线和/或所述蓝牙天线的互耦效应,提高隔离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为MIC和/或设备按键和/或霍尔器件和/或齿轮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寄生单元和所述第二寄生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寄生单元的延伸高度与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所述蓝牙天线的高度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设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中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峰张进锋孙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