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25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该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包括作业面板、支撑结构以及卡固结构;作业面板与支撑结构以及卡固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位于作业面板的底部,支撑结构包括两个用于支撑作业面板的拐角支架以及两个用于与电梯井洞口楼板贴合的Y形支架;拐角支架倾斜于作业面板设置且拐角支架的上端与作业面板的右端连接,拐角支架的下端位于所述作业面板左端的下方,所述Y形支架与拐角支架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固结构位于所述作业面板的左侧面,所述卡固结构包括一个与电梯井洞口外臂贴合的抱框支架以及两个将抱框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连接的L形支架,所述抱框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之间为卡固电梯井洞口外臂的空间。该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避免电梯井内操作平台单次搭设和拆除过程耗时费力且材料损耗过的问题。过程耗时费力且材料损耗过的问题。过程耗时费力且材料损耗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高层建筑电梯井内施工,多采用落地式脚手架或内悬挑式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落地式脚手架搭设一般采用通用的层层搭设的施工方法,搭设和拆除耗时较长。悬挑式脚手架需要提前预埋固定件于电梯井墙壁内,但是预埋的固定件尺寸难以精确且悬挑式脚手架拆除后,预埋的固定件无法重复利用,搭设极为繁琐复杂且单次搭设材料损耗过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以解决电梯井内操作平台搭建和拆除繁琐且耗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包括作业面板、支撑结构以及卡固结构;所述作业面板与所述支撑结构以及卡固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作业面板的底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用于支撑作业面板的拐角支架以及两个用于与电梯井洞口楼板贴合的Y形支架,所述拐角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拐角支架倾斜于作业面板设置且拐角支架的上端与作业面板的右端连接,所述拐角支架的下端位于所述作业面板左端的下方,所述Y形支架与所述拐角支架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固结构位于所述作业面板的左侧面,所述卡固结构包括一个与电梯井洞口外臂贴合的抱框支架以及两个将抱框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连接的L形支架,所述抱框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之间为卡固电梯井洞口外臂的空间,所述L形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可拆卸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架通过安装座一与所述作业面板左端连接,所述安装座一包括用于与所述作业面板连接的螺栓垫板一以及用于与L形支架插接的连接管一;所述拐角支架上端通过安装座二与所述作业面板右端连接,所述安装座二包括用于与所述作业面板连接的螺栓垫板二以及用于与拐角支架插接的连接管二。
[0006]进一步的,所述Y形支架包括焊接的两根卡固杆以及一个连接杆,两根卡固杆互相垂直且卡固在电梯井洞口楼板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拐角支架可拆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卡固杆之间的角度为120
°‑
150
°

[0008]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架包括焊接的横杆一以及竖杆一,所述横杆一的左端与所述抱框支架连接,所述竖杆一上端与所述作业面板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拐角支架包括焊接的斜杆和竖杆二,所述斜杆下端与所述Y形支架连接,所述竖杆二上端与所述作业面板连接,所述斜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竖杆二的长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抱框支架包括用于与电梯井洞口外臂贴合的抱杆以及两根抱杆支
脚,所述抱杆支脚焊接于所述抱杆的两端且两根抱杆支脚右端与所述L形支架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的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通过支撑结构以及卡固结构固定到电梯洞口外臂以及电梯井洞口楼板,避免了提前在电梯井墙壁内预埋固定件,避免了对电梯井墙壁损坏。
[0013]本技术的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构造简单,搭设和拆除方便快捷。
[0014]本技术的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的作业面板与支撑结构以及卡固结构均可拆卸连接,针对不同的电梯井更换相匹配的作业面板,提升了相关材料的复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的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1的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1的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实际搭设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作业面板;2、支撑结构;3、卡固结构;4、安装座一;5、安装座二;6、电梯井洞口楼板;7、电梯井洞口外臂;21、拐角支架;211、斜杆;212、竖杆二;22、Y形支架;221、卡固杆;222、连接杆;31、抱框支架;311、抱杆;312、抱杆支脚;32、L形支架;321、横杆一;322、竖杆一;41、螺栓垫板一;42、连接管一;51、螺栓垫板二;52、连接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本技术中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的实施例如图1

3所示。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的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包括作业面板1、支撑结构2以及卡固结构3,作业面板1与支撑结构2以及卡固结构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23]支撑结构2位于作业面板1的底部,支撑结构2包括两个用于支撑作业面板1的拐角支架21以及两个用于与电梯井洞口楼板6贴合的Y形支架22。拐角支架21包括焊接的斜杆211和竖杆二212,斜杆211的长度大于竖杆二212的长度。斜杆211为内径为4厘米、外径为5厘米、长度为240厘米的方钢管,竖杆二212为内径为4厘米、外径为5厘米、长度为10厘米的方钢管。Y形支架22包括焊接的两根卡固杆221以及一个连接杆222,两根卡固杆221互相垂直且卡固在电梯井洞口楼板6上,连接杆222与卡固杆221之间的角度为120
°
。卡固杆221和连接杆222均为内径为5厘米、外径为6厘米、长度为20厘米的方钢管。拐角支架21的竖杆二212上端与作业面板1的右端通过安装座二连接,拐角支架21的斜杆211倾斜于作业面板1设置,拐角支架21的斜杆211的下端位于作业面板1左端的下方,Y形支架22的连接杆222与拐角支架21的斜杆211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
[0024]卡固结构3位于作业面板1的左侧面,卡固结构3包括一个与电梯井洞口外臂7贴合的抱框支架31以及两个将抱框支架31与作业面板1连接的L形支架32,抱框支架31与作业面板1之间为卡固电梯井洞口外臂7的空间。L形支架32包括焊接的横杆一321以及竖杆一322,横杆一321为内径为4厘米、外径为5厘米、长度为40厘米的方钢管,竖杆一322为内径为4厘
米、外径为5厘米、长度为10厘米的方钢管。抱框支架31包括用于与电梯井洞口外臂7贴合的抱杆311以及两根抱杆支脚312,抱杆支脚312焊接于抱杆311的两端。抱杆311为内径为5厘米、外径为6厘米、长度为280厘米的方钢管,抱杆支脚312为内径为5厘米、外径为6厘米、长度为20厘米的方钢管。L形支架32的竖杆一322与作业面板1的左端通过安装座一连接,抱框支架31的两根抱杆支脚312右端与两个L形支架32的横杆一321连接。
[0025]安装座一4包括用于与所述作业面板1连接的螺栓垫板一41以及用于与L形支架32的竖杆一插接的连接管一42,螺栓垫板一41与连接管一42焊接。安装座二5包括用于与作业面板1连接的螺栓垫板二51用于与拐角支架21的竖杆二212插接的连接管二52,螺栓垫板二51与连接管二52焊接。连接管一42与连接管二52均采用内边长为5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面板、支撑结构以及卡固结构;所述作业面板与所述支撑结构以及卡固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作业面板的底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用于支撑作业面板的拐角支架以及两个用于与电梯井洞口楼板贴合的Y形支架,所述拐角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拐角支架倾斜于作业面板设置且拐角支架的上端与作业面板的右端连接,所述拐角支架的下端位于所述作业面板左端的下方,所述Y形支架与所述拐角支架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固结构位于所述作业面板的左侧面,所述卡固结构包括一个与电梯井洞口外臂贴合的抱框支架以及两个将抱框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连接的L形支架,所述抱框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之间为卡固电梯井洞口外臂的空间,所述L形支架与所述作业面板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电梯井内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支架通过安装座一与所述作业面板左端连接,所述安装座一包括用于与所述作业面板连接的螺栓垫板一以及用于与L形支架插接的连接管一;所述拐角支架上端通过安装座二与所述作业面板右端连接,所述安装座二包括用于与所述作业面板连接的螺栓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欢宋友民朱文洋陈让魏路译顺丁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