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上部施工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367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层建筑上部施工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包括:多组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次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角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以及支撑结构;多组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分别间隔拼装设置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所在楼层的南侧、北侧、东侧和西侧,并通过顶推装置的多次顶推达到向外悬挑距离,相邻两组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通过次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连接,且悬挑桁架顶推平台的四个角的位置连接角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使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次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角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构造为整体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悬挑桁架顶推平台自重轻、抗扭强度大、承载能力高,并且实现了更大跨度、更大承载的悬挑。更大承载的悬挑。更大承载的悬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层建筑上部施工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超高层建筑悬挑围护体系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上部施工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及拼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造型设计和宣传需要,很多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上部都设置有悬挑结构,且幕墙上设有大块LED屏幕,但是LED屏幕长期使用会有老化的问题。特别是位于城市核心地带的超高层建筑,当仅对超高层建筑上部进行改造或拆除而下部楼层仍正常运营时,由于对外观要求高或者保密需要,同时施工危险系数高,临边施工作业多,安全防护难度大,需要在超高层建筑上部进行外立面围护体系的施工。
[0003]外立面围护体系的施工时,由于建筑外形多具有向外凸出的悬挑结构,首先需要在标高100多米的楼层搭建悬挑施工平台,将悬挑施工平台作为外立面围护体系的空中承力平台。悬挑施工平台的搭建需要一种同时满足超长和超重的悬挑空间桁架结构,从而能够满足自重轻、抗扭强度大和承载力高,并且在框架

核心筒结构体系的超高层建筑中,还能通过将悬挑空间桁架与核心筒连接的方式,实现更大跨度、更大承载的悬挑,但是目前常规的架体支撑体系均无法达到以上要求。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上部施工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上部施工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悬挑桁架顶推平台设置在超高层建筑上部的某一楼层,超高层外立面围护用于对超高层建筑上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所在楼层以上的多个楼层进行施工围护,且该超高层建筑顶部至少一侧具有向外悬挑结构;悬挑桁架顶推平台包括:多组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次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角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以及支撑结构;其中,多组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分别间隔拼装设置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所在楼层的南侧、北侧、东侧和西侧,并通过顶推装置的多次顶推达到向外悬挑距离,相邻两组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通过次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连接,且悬挑桁架顶推平台的四个角的位置连接角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使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次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角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构造为整体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结构;支撑结构设置在整体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结构的底部,支撑结构包括多组马凳、第一结构柱牛腿和第二结构柱牛腿;桁架单元运输体系包括垂直运输通道和楼层内运输体系。
[0007]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超高层建筑顶部南北两侧具有向外悬挑结构,且北侧的悬挑距离大于南侧悬挑距离,位于南侧的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包括:悬挑支撑空间桁架、顶推
接长空间桁架以及连接桁架,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设置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的最外侧,并且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的外端面悬挑伸出至原有结构外框柱外侧,顶推接长空间桁架的外端面与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的内端面拼接连接,连接桁架空间桁架的外端面与顶推接长空间桁架的内端面拼接连接。
[0008]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悬挑支撑空间桁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桁架上弦杆和两根平行设置的桁架下弦杆,两根桁架上弦杆和两根桁架下弦杆之间平行设置有多根桁架连接杆,桁架连接杆分别与桁架上弦杆、桁架下弦杆相垂直,一侧桁架上弦杆和桁架下弦杆之间设置有多根呈三角形结构布置的第一桁架连系杆以及竖直布置的第二桁架连系杆。
[0009]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每组第一结构柱牛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结构柱牛腿沿水平方向对称固定在原有结构外框柱的两侧,并位于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的底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可滑动地支设于设置在第一结构柱牛腿上以及马凳上,每组第二结构柱牛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结构柱牛腿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在原有结构核心筒柱的一侧上,两个第二结构柱牛腿之间设置有柱间单榀桁架,悬挑支撑空间桁架、顶推接长空间桁架依次顶推到位后,连接桁架空间桁架与柱间单榀桁架固定连接。
[0010]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结构柱牛腿和第二结构柱牛腿结构相同,包括:水平设置的滑移面钢板,其正面与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底部相接触,其背面平行设置有两个竖向钢板,两个竖向钢板分别与原有结构外框柱或原有结构核心筒柱焊接连接,且竖向钢板与滑移面钢板相垂直,滑移面钢板沿长度方向一侧两端对称设置有侧板抗滑移肋,两个侧板抗滑移肋与滑移面钢板相垂直,且卡设于原有结构外框柱或原有结构核心筒柱的两侧边沿,两个竖向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抗侧移肋,竖向钢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抗侧移肋。
[0011]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顶推接长空间桁架的长度小于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的长度,且顶推接长空间桁架的长度小于顶推装置的最大顶推长度,连接桁架的长度小于顶推接长空间桁架的长度。
[0012]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悬挑桁架顶推平台所在楼层一侧开设有垂直运输洞口,其与垂直运输通道相连通,楼层内运输体系包括设置在该楼层内顶部的两道环形单轨吊轨道和一道直线单轨吊轨道,以将垂直运输洞口下来的构件运输至拼装位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针对常规悬挑措施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掘弃传统悬挑脚手架所使用的工字钢梁,利用空间桁架自重轻、抗扭强度大、承载能力高的特点,来承担脚手架或其他物料堆载的荷载,并且在框架

核心筒结构体系的超高层建筑中,还能通过将空间桁架与核心筒连接的方式,并通过设计空间桁架多次顶推滑移和拼接,最终实现空间桁架更大跨度、更大承载的悬挑。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超高层建筑整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悬挑桁架顶推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6]图3

图4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悬挑桁架顶推平台一侧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顶推过程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悬挑桁架顶推平台一侧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顶推安装完成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结构柱牛腿平面图。
[0019]图7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结构柱牛腿立面图。
[0020]图8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防倾覆装置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0021]图9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防倾覆装置的立面示意图。
[0022]图10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顶推节点局部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下面针对某超高层建筑上部超高层范围整体改造施工项目具体对本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该超高层建筑地面以上部分近200m高,为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上部施工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桁架顶推平台设置在超高层建筑上部的某一楼层,超高层外立面围护用于对超高层建筑上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所在楼层以上的多个楼层进行施工围护,且该超高层建筑顶部至少一侧具有向外悬挑结构;所述悬挑桁架顶推平台包括:多组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次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角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支撑结构以及桁架单元运输体系;其中,多组所述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分别间隔拼装设置在所述悬挑桁架顶推平台所在楼层的南侧、北侧、东侧和西侧,并通过顶推装置的多次顶推达到向外悬挑距离,相邻两组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通过次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连接,且所述悬挑桁架顶推平台的四个角的位置连接所述角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使所述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次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角部悬挑支撑空间桁架构造为整体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整体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结构的底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组马凳、第一结构柱牛腿和第二结构柱牛腿;所述桁架单元运输体系包括垂直运输通道和楼层内运输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上部施工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层建筑顶部南北两侧具有向外悬挑结构,且北侧的悬挑距离大于南侧悬挑距离,位于南侧的所述主悬挑支撑空间桁架包括:悬挑支撑空间桁架、顶推接长空间桁架以及连接桁架,所述悬挑支撑空间桁架设置在所述悬挑桁架顶推平台的最外侧,并且所述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的外端面悬挑伸出至原有结构外框柱外侧,所述顶推接长空间桁架的外端面与所述悬挑支撑空间桁架的内端面拼接连接,所述连接桁架空间桁架的外端面与所述顶推接长空间桁架的内端面拼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上部施工用悬挑桁架顶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支撑空间桁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桁架上弦杆和两根平行设置的桁架下弦杆,两根桁架上弦杆和两根桁架下弦杆之间平行设置有多根桁架连接杆,所述桁架连接杆分别与桁架上弦杆、桁架下弦杆相垂直,一侧桁架上弦杆和桁架下弦杆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硕晖冯有忠张应杰雷华新刘继宇刘杨吴晨曦李永军孟洪聂冬晴冯磊巫振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