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2000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包括桩端设置在基岩内、桩顶与褥垫层抵靠的若干刚性桩,所述基岩包括全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中风化基岩和微风化基岩,当所述刚性桩的桩端位于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中时,所述刚性桩的桩端下设置密实度与全风化或强风化基岩密实度一致的弱化垫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部分设置弱化垫层调节刚性桩的变形幅度,使之与全风化或者强风化的变形幅度一致,提高桩间土承载能力的发挥幅度,满足复合地基变形协调条件,降低各刚性桩间的不均匀沉降,通过基础下疏布刚性桩控制建筑物的控制变形值,达到既提高地基承载力,又控制地基变形的目的。地基变形的目的。地基变形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地基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刚性桩复合地基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刚性桩体,使桩体和桩间土共同承担上部建筑物荷载的人工地基形式。采用复合地基时,桩和基础之间一般设置褥垫层。为充分发挥桩的承载能力,桩端通常设置在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相对较高的土层上。
[0003]桩端若设置在基岩上,因基岩的强度和模量很高,刚性桩的单桩承载力会很大,受荷后桩体的沉降会很小,布置较少桩体(复合地基的置换率很小)形成的复合地基就能满足上部建筑对承载力和沉降控制的要求。但因桩的模量远大于桩间土的模量,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桩间土的变形(沉降)就会远大于桩的变形(沉降),此时,如果桩不能发生与桩间土相协调的变形,桩体就会承受较多的荷载,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就难以发挥,桩和桩间土就不能成为复合地基。同时,同一基础下对应基岩一部分为全风化或强风化基岩,而另一部分为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因不同风化程度基岩的压缩模量和承载力能力相差很大,这就会造成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0004]如公开号为CN 106939611 A的一种端承型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中地基主要受力模式为桩顶刺入褥垫层中,桩底处于微风化基岩上,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桩间土的变形就会远大于桩的变形,导致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偏小。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来解决同一基础下对应基岩风化程度差异很大、建筑物对基础沉降和不均沉降要求严格的复合地基中,桩间土承载力发挥偏小、基础不均匀沉降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达到控制同一基础下对应基岩的风化程度差异很大、且建筑物对基础沉降和不均沉降要求严格时的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提高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程度的目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包括桩端设置在基岩内、桩顶与褥垫层抵靠的若干刚性桩,所述基岩包括全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中风化基岩和微风化基岩,当所述刚性桩的桩端位于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中时,所述刚性桩的桩端下设置密实度与全风化或强风化基岩密实度一致的弱化垫层。
[0009]优选地,所述刚性桩采用素混凝土桩或CFG桩,所述素混凝土桩或CFG桩的混凝土等级强度为C30至C40。
[0010]优选地,所述褥垫层为级配砂石垫层,厚度为刚性桩直径的0.4倍至0.8倍。
[0011]优选地,所述刚性桩的间距为桩径的5倍至8倍。
[0012]优选地,所述弱化垫层的厚度为400mm至800mm。
[0013]优选地,所述基岩以上、褥垫层以下的桩间土为第四系覆盖层。
[0014]优选地,所述第四系覆盖层为砂土或粉土或粘土。
[0015]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打设若干桩孔,当所述桩孔底部位于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中时,继续向下打设一段距离并形成弱化垫层孔段;
[0017]在所述弱化垫层孔段内填筑级配砂石弱化垫层;
[0018]在若干所述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并形成刚性桩;
[0019]在所述刚性桩顶面铺设褥垫层。
[0020]优选地,所述级配砂石弱化垫层填筑后采用柱锤夯实,夯实后的密实度检查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并保证动力触探击数与邻近全风化或强风化基岩的动力触探击数一致。
[0021]优选地,建筑物基础设置在所述褥垫层上。
[0022]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桩端为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的部分刚性桩下设置弱化垫层来调节刚性桩的变形幅度,使之与桩端为全风化或者强风化基岩的刚性桩变形幅度基本一致,满足复合地基变形协调条件,降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提高桩间土承载能力的发挥幅度。通过基础下疏布刚性桩控制建筑物的控制变形值,达到既提高地基承载力,又控制地基变形的目的。
[0024]2.本专利技术中刚性桩采用素混凝土桩或CFG桩,素混凝土桩或CFG桩的等级强度为C30至C40;成型刚性桩的刚度大,受力后的变形小,利于控制沉降。
[0025]3.本专利技术中级配砂石弱化垫层采用柱锤夯实,夯实后的密实度检查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并保证动力触探击数与邻近全风化或强风化基岩的动力触探击数基本一致,达到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建筑物基础;2、褥垫层;3、刚性桩;4、第四系覆盖层;5、弱化垫层;6、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7、全风化或强风化基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达到
保证刚性桩之间的均匀沉降,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2]参考图1,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包括桩端设置在基岩内、桩顶与褥垫层2抵靠的若干刚性桩3,基岩包括全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中风化基岩和微风化基岩,当刚性桩3的桩端位于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6中时,刚性桩3的桩端下设置密实度与全风化或强风化基岩密实度一致的弱化垫层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桩端为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6的部分刚性桩3下设置弱化垫层5来调节刚性桩3的变形幅度,使之与桩端为全风化或者强风化基岩7的刚性桩3变形幅度基本一致,提高桩间土承载能力的发挥幅度,满足复合地基变形协调条件,降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通过基础下疏布刚性桩3控制建筑物的控制变形值,达到既提高地基承载力,又控制地基变形的目的。
[0033]进一步的,刚性桩3采用素混凝土桩或CFG桩,素混凝土桩或CFG桩的混凝土等级强度为C30至C40;刚性桩3的成型的刚度大,受力后的变形小,利于控制沉降。
[0034]进一步的,褥垫层2为级配砂石垫层,厚度为刚性桩直径的0.4倍至0.8倍,刚性桩底部基岩强度和刚性桩周边土承载力高时取较大值,建筑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桩端设置在基岩内、桩顶与褥垫层抵靠的若干刚性桩,所述基岩包括全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中风化基岩和微风化基岩,当所述刚性桩的桩端位于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中时,所述刚性桩的桩端下设置密实度与全风化或强风化基岩密实度一致的弱化垫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桩采用素混凝土桩或CFG桩,所述素混凝土桩或CFG桩的混凝土等级强度为C30至C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为级配砂石垫层,厚度为刚性桩直径的0.4倍至0.8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刚性桩的间距为桩径的5倍至8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为基岩的疏布刚性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垫层的厚度为400mm至8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庆科王国辉王垂东李友东胡建敏商卫东陈军红王庆军王晓忍张树楹刘帅张良张川范晖红袁利伟段东东吕孝松谷习光冯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