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173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机,风机包括蜗壳及风轮,风轮设置于蜗壳内,蜗壳具有送风口;导风壳,导风壳设有风道、进风口及出风口,且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风道连通,导风壳活动安装于蜗壳的送风口处,且送风口与进风口相连通;及转动机构,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导风壳相对蜗壳转动。当需要调整无叶风扇的出风风向时,可直接使转动机构作业,导风壳在转动机构的驱动下即可使导风壳转动,如此,导风壳的出风口能够左右摆动,进而调整了出风风向。在转向调整的过程中,转动机构只驱动导风壳单独转动,如此,可使转动机构负载较小,使得无叶风扇的能耗较低。使得无叶风扇的能耗较低。使得无叶风扇的能耗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叶风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扇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0002]无叶风扇也叫空气增倍机,它能产生自然持续的凉风,通过迫使空气经过风道的出风口排出,从而增加空气的流量,因其安全、洁净、美观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通常,无叶风扇包括基体,基体连接有风道,基体内设置有风轮,通过风轮转动,空气从基体侧面的进风口进入,并从风道的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无叶”出风的效果。
[0003]为了提高无叶风扇的出风范围,目前常在无叶风扇的底部加装底座以及转动机构,通过转动机构驱使基体带动风道左右摆动来实现水平方向不同范围的送风。由于转动机构在驱动基体转动时会带动风轮以及风道一同转动,增加了转动机构的负载,使转动机构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叶风扇,该无叶风扇能耗较低。
[0005]一种无叶风扇,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及风轮,所述风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具有送风口;导风壳,所述导风壳设有风道、进风口及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导风壳活动安装于所述蜗壳的送风口处,且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及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风壳相对所述蜗壳转动。
[0006]在上述的无叶风扇中,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风道连通,且蜗壳上的送风口与风道的进风口相连通,因此,当蜗壳内风轮作业时,风轮产生的风可直接从送风口进入风道内并从出风口排出,以使无叶风扇正常作业。此外,由于导风壳活动安装在蜗壳的送风处,且无叶风扇具有用于驱动导风壳相对蜗壳转动的转动机构,因此,当需要调整无叶风扇的出风风向时,可直接使转动机构作业,导风壳在转动机构的驱动下即可使导风壳转动,如此,导风壳的出风口能够左右摆动,进而调整了出风风向。在转向调整的过程中,转动机构只驱动导风壳单独转动,如此,可使转动机构负载较小,使得无叶风扇的能耗较低。
[0007]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轮组件和驱动电机,所述转轮组件位于所述导风壳与所述蜗壳之间,所述转轮组件与所述导风壳相连接且与所述蜗壳抵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轮组件相对所述蜗壳转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导风壳与所述蜗壳之间,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导风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背离所述导风壳的一面与所述蜗壳相抵接,且所述第一齿轮相对于所述蜗壳可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上设有通风穿孔,所述通风穿孔连通所述送风口及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啮合,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自转。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壳上绕所述进风口的周向设有一圈连接翻边,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连接翻边固定连接,所述蜗壳具有送风管道,且所述送风管道的端部开设有所述送风口,所述通风穿孔的内壁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送风管道具有所述送风口的端部插设在所述通风穿孔内且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基壳及端盖单元,所述基壳内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蜗壳的送风口朝向所述基壳的开口,所述端盖单元安装在所述基壳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基壳相连,所述导风壳、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驱动电机均设置在所述端盖单元上,所述导风壳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容纳腔外。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单元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基壳的开口处,所述支撑架背向于所述基壳的外壁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风壳上绕其周向还设有一圈抵接翻边,且沿所述风道内空气流动方向所述连接翻边相对所述抵接翻边更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连接翻边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抵接翻边抵接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内壁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单元还包括机盖,所述机盖盖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基壳相连,所述机盖上设有供所述导风壳穿过的安装穿孔,所述容置槽的外缘形成有安装翻边,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机盖面朝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且通过以使所述安装翻边与所述机盖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穿孔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内边缘上设有定位翻边,所述抵接翻边与所述导风壳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抵接翻边的内边缘通过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翻边的外边缘连接,所述抵接翻边、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翻边及所述导风壳之间围合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翻边卡接于所述定位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壳为管道状结构,且所述导风壳能够相对所述蜗壳绕所述导风壳的中心轴自转,所述出风口呈条状结构且沿所述导风壳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的送风口设有两个且并列设置,所述导风壳及所述转动机构均设有两个,其中,所述送风口与所述导风壳一一对应,所述导风壳与所述转动机构一一对应,且所述转动机构能够驱动对应的所述导风壳在对应的所述送风口处相对所述蜗壳转动。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无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无叶风扇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风壳、涡轮以及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风壳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圈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风壳及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8]图9为图6中导风壳及驱动机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9中圈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机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机盖处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0033]10、无叶风扇;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及风轮,所述风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具有送风口;导风壳,所述导风壳设有风道、进风口及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导风壳活动安装于所述蜗壳的送风口处,且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及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风壳相对所述蜗壳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轮组件和驱动电机,所述转轮组件位于所述导风壳与所述蜗壳之间,所述转轮组件与所述导风壳相连接且与所述蜗壳抵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轮组件相对所述蜗壳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导风壳与所述蜗壳之间,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导风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背离所述导风壳的一面与所述蜗壳相抵接,且所述第一齿轮相对于所述蜗壳可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上设有通风穿孔,所述通风穿孔连通所述送风口及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啮合,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自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上绕所述进风口的周向设有一圈连接翻边,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连接翻边固定连接,所述蜗壳具有送风管道,且所述送风管道的端部开设有所述送风口,所述通风穿孔的内壁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送风管道具有所述送风口的端部插设在所述通风穿孔内且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基壳及端盖单元,所述基壳内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蜗壳的送风口朝向所述基壳的开口,所述端盖单元安装在所述基壳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基壳相连,所述导风壳、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驱动电机均设置于所述端盖单元上,所述导风壳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容纳腔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季彦胡健兴郭宏俊宋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