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64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4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导航系统;示踪器,示踪器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包括用于围设在患者手术切口外周的示踪框架,示踪框架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光学标记适于被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以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定位。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无需在患者手术切口原定区域外额外增加用于安装定位辅助器件的切口,避免了对患者造成额外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精确度。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精确度。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创辅助定位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导航系统在骨科手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导航系统进行手术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例如,在对患者脊柱进行手术定位时,需要在手术切口周围额外增加患者示踪器切口,再将患者示踪器钳夹至脊柱骨性凸起部位,该切开过程容易导致出血造成创伤;或使用克氏针经皮直接刺入脊柱骨性突起部位定位后,会留下克氏针针痕创口,同时容易造成患者示踪器固定不稳定。其中,手术过程中脊柱骨性结构的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然而,这种患者示踪器的定位方式不仅额外增加手术伤口,对患者术中和术后造成疼痛伤害,增加麻药用量,延长了手术操作时间,还具有定位稳定性不佳、可靠性不足等劣势,难以达到高标准的手术精准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在患者术中,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无需在患者手术切口原定区域外额外增加用于安装定位辅助器件的切口,避免了对患者造成额外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精确度。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导航系统;示踪器,所述示踪器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包括用于围设在患者手术切口外周的示踪框架,所述示踪框架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所述光学标记适于被所述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以对所述手术切口及所述手术切口下的组织定位。
[000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将示踪器贴合于患者皮肤,示踪器包括示踪框架,示踪框架将患者皮肤的手术切口围设在示踪框架内,再通过示踪框架上的多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定位导航系统对多个光学标记进行跟踪识别,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使得患者在手术时,无需在手术切口附近再额外切开一个手术切口用于固定示踪器,直接将示踪器贴合于患者皮肤表面,与定位导航系统匹配,从而减少患者疼痛;另外,示踪器贴合于患者皮肤表面,患者在进行生理性运动时,例如呼吸运动或肠蠕动等,示踪器也可以实时有效的监测并反馈术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提高手术精度。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示踪框架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且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所述光学标记间隔设置。
[000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示踪框架包括第一框体,第一框体贴合在患者皮肤表面,手术切口位于第一框体内,第一框体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光学标记分别间隔设置,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被定位导航系统跟踪和识别,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
[0008]示例性的,选择的至少四个光学标记在第一框架上呈各向异性分布,其中,各向异
性分布为:在第一框架的一侧,四个或以上的光学标记的位置分布不具备对称性,光学标记两两之间的连线长度都不相同。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
[00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框体的面积要小于第一框体,另外,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框体,通过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从而提高手术精度,同时,为手术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的方案。
[0011]示例性的,若手术切口的长度大于第二框体的对角线的长度,说明第二框体无法将手术切口围设于第二框体内,则医生需将第一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使手术切口位于第一框体内,在第一框体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提高定位精度;
[0012]若手术切口的长度小于第二框体对角线的长度,则医生可以将第二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使手术切口位于第二框体内,在第二框体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也可以将第一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通过第一框体上的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可以理解的,医生在使用第一框体或者第二框体时,由于第二框体的面积小于第一框体,因此,第二框体的定位精度要优于第一框体的定位精度;
[0013]当然,由于第二框体与第一框体可拆卸连接,医生也可以将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互相连接,同时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使手术切口位于第二框体内,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分别选择光学标记,选择的光学标记数量至少为四个,且为各向异性,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例如,可以在第一框体上选择两个,在第二框体上选择两个,也可以在第一框体上选择一个,第二框体上选择三个。使用两个框体,可以使选择的光学标记更容易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提高匹配效率,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另外,使用两个框体,也为手术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的方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的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
[00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三框体的面积要小于第二框体,另外,第三框体与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框体,通过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从而提高手术精度。
[0016]示例性的,若手术切口的长度小于第三框体对角线的长度,医生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可以选择使用一个框体,例如医生可以将第三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使手术切口位于第三框体内,在第三框体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也可以将第二框体或第一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为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在使用其中一个框体时,第三框体的定位精度要优于第二框体和第一框体的定位精度。
[0017]当然,手术切口的长度小于第三框体对角线的长度时,医生也可以选择两个框体互相连接或者将三个框体互相连接,均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例如,将第二框体与第一框体互相连接,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至少选择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也可以将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互相连接,在第三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至少选择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
[0018]还可以将第三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一框体互相连接,均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在第三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一框体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对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同时,选择多个框体时,也可以更容易使得选择的光学标记处于各向异性,方便与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匹配,同时也可以提高导航的精准度。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导航系统;示踪器,所述示踪器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包括用于围设在患者手术切口外周的示踪框架,所述示踪框架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所述光学标记适于被所述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以对所述手术切口及所述手术切口下的组织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框架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且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所述光学标记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光学标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的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光学标记。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明星张琦田伟何睿段星光房彦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