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155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通过新设定的一个评价指标,结合设计工况电热比计算方法、运行工况电热比计算方法、供热发电量计算方法,获得实际运行的电热比。进一步的,通过提前计算出的不同机组负荷下的电热比,获得电热比的运行范围,实际运行的电热比在该运行范围内,实际运行的电热比越大,说明机组的运行效果越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机组相关测点、理论计算、对比分析,可有效的监测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根据对应的运行状态采取对应的措施,能够时刻保持多机组热电联产的高效运行状态。产的高效运行状态。产的高效运行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燃煤机组节能降耗
,具体涉及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电联产已成为现阶段热电厂工作运行的主要方式,热电厂从各个方面对热电联产的各个设备进行节能降耗,从主机设备到辅机设备,但是对于节能降耗的效果,却缺少一个简单使用,且直观可靠的评价方法,使得实际在进行各个节能降耗举措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以进一步的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热电联产机组缺少对应统一的评价标准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获得基础关系曲线;所述基础关系曲线包括机组负荷与汽轮机排汽流量关系曲线、机组负荷与汽轮机膨胀线终点焓关系曲线、机组负荷与汽轮机有用能终点焓关系曲线、机组负荷与设计再热蒸汽压力关系曲线、运行排汽速度与排汽损失关系曲线;
[0007]步骤2,通过机组负荷与设计再热蒸汽压力关系曲线,结合焓熵图获得再热后膨胀线的起点;
[0008]步骤3,通过机组负荷与汽轮机膨胀线终点焓关系曲线,结合焓熵图获得再热后膨胀线的终点;连接再热后膨胀线的起点和再热后膨胀线的终点,获得再热后膨胀线;
[0009]步骤4,将再热膨胀线和运行排汽压力曲线相交,交点处为再热膨胀时运行排汽压力值,通过焓熵图,获得实际运行的再热膨胀时的焓值和熵值;
[0010]步骤5,设定一个机组的运行排汽焓,计算排汽湿度与排汽比体积;
[0011]步骤6,通过机组负荷与汽轮机排汽流量关系曲线,对运行排汽质量流量修订;
[0012]步骤7,结合汽轮机排汽面积和修订后的运行排汽质量流量,计算运行排汽速度;
[0013]步骤8,通过运行排汽速度和排汽损失关系曲线,获得机组的排汽损失,结合再热膨胀时的焓值,获得实际机组的运行排汽焓;
[0014]步骤9,重复步骤5~步骤8直至设定的机组的运行排汽焓和实际机组的运行排汽焓之间的误差小于设定值,获得最终实际机组的运行排汽焓;
[0015]步骤10,通过最终实际机组的运行排汽焓,计算出运行工况电热比,通过运行工况电热比评价多机组热电联产性能;所述运行工况电热比在设计工况电热比范围内,所述运行工况电热比越接近设计工况电热比范围的上限,多机组热电联产性能越优;所述运行工况电热比为采暖抽汽的发电量与供热量的比值。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7]优选的,步骤2中,通过机组负荷与设计再热蒸汽压力关系曲线,获得已知的机组负荷下的再热蒸汽压力,通过再热蒸汽压力和温度,获得再热蒸汽的焓值和熵值,进而在焓熵图上获得再热后膨胀线的起点。
[0018]优选的,步骤3中,通过机组负荷与汽轮机膨胀线终点焓关系曲线,获得汽轮机膨胀线终点焓,在设计的排汽压力已知的情况下,在焓熵图上获得再热后膨胀线的终点。
[0019]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排汽湿度的计算公式为:
[0020][0021]其中,h
pq

为运行排汽焓,P'
pq
为运行排汽压力;
[0022]排汽比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0023]v'=f(P'
pq
,h'
pq
)
ꢀꢀꢀ
(7)。
[0024]优选的,步骤6中,运行排汽质量流量修订的计算公式为:
[0025][0026]其中,Vpq为计算汽轮机排汽质量流量,
[0027]优选的,h'
zq
为运行主蒸汽焓,h'
gp
为运行高压缸排汽焓,h'
zr
为运行热再热蒸汽焓,h'
pq
为运行汽轮机排汽焓;h
zq
为计算主蒸汽焓,h
gp
为计算高压缸排汽焓,h
zr
为计算热再热蒸汽焓,h
pq
为计算汽轮机排汽焓。
[0028]优选的,步骤7中,运行排汽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0029][0030]优选的,步骤10中,低真空供热单位采暖抽汽流的做功为:
[0031]H'=(h'
zq

h'
gp
)+(h'
zr

h'
pq
)
ꢀꢀꢀ
(11)。
[0032]优选的,步骤10中,采暖抽汽发电量的计算公式为:
[0033]W'=G'
×
H'
ꢀꢀꢀ
(12)
[0034]式中:
[0035]G

—运行工况,采暖抽汽流量;
[0036]纯凝发电量的计算公式为:
[0037]E'
cond
=E'

W'
ꢀꢀꢀ
(13)
[0038]电热比的计算公式为:
[0039][0040]式中:
[0041]Q

—运行工况,采暖抽汽供热量。
[0042]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设定值为0.25KJ/Kg。
[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通过新设定的一个评价指标,结合
设计工况电热比计算方法、运行工况电热比计算方法、供热发电量计算方法,获得实际运行的电热比。进一步的,通过提前计算出的不同机组负荷下的电热比,获得电热比的运行范围,实际运行的电热比在该运行范围内,实际运行的电热比越大,说明机组的运行效果越好。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机组相关测点、理论计算、对比分析,可有效的监测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根据对应的运行状态采取对应的措施,能够时刻保持多机组热电联产的高效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004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对的热电联产机组上的测点示意图;
[004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常规热电联产机组图;
[0047]其中:1

锅炉;2

高压缸;3

中压缸;4

低压缸;5

发电机;6

凝汽器;7

凝结水泵;8

低压加热器;9

除氧器;10

给水泵;11

高压加热器;12

第一压力表;13

第一温度计;14

第二压力表;15

第二温度计;16

第三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得基础关系曲线;所述基础关系曲线包括机组负荷与汽轮机排汽流量关系曲线、机组负荷与汽轮机膨胀线终点焓关系曲线、机组负荷与汽轮机有用能终点焓关系曲线、机组负荷与设计再热蒸汽压力关系曲线、运行排汽速度与排汽损失关系曲线;步骤2,通过机组负荷与设计再热蒸汽压力关系曲线,结合焓熵图获得再热后膨胀线的起点;步骤3,通过机组负荷与汽轮机膨胀线终点焓关系曲线,结合焓熵图获得再热后膨胀线的终点;连接再热后膨胀线的起点和再热后膨胀线的终点,获得再热后膨胀线;步骤4,将再热膨胀线和运行排汽压力曲线相交,交点处为再热膨胀时运行排汽压力值,通过焓熵图,获得实际运行的再热膨胀时的焓值和熵值;步骤5,设定一个机组的运行排汽焓,计算排汽湿度与排汽比体积;步骤6,通过机组负荷与汽轮机排汽流量关系曲线,对运行排汽质量流量修订;步骤7,结合汽轮机排汽面积和修订后的运行排汽质量流量,计算运行排汽速度;步骤8,通过运行排汽速度和排汽损失关系曲线,获得机组的排汽损失,结合再热膨胀时的焓值,获得实际机组的运行排汽焓;步骤9,重复步骤5~步骤8直至设定的机组的运行排汽焓和实际机组的运行排汽焓之间的误差小于设定值,获得最终实际机组的运行排汽焓;步骤10,通过最终实际机组的运行排汽焓,计算出运行工况电热比,通过运行工况电热比评价多机组热电联产性能;所述运行工况电热比在设计工况电热比范围内,所述运行工况电热比越接近设计工况电热比范围的上限,多机组热电联产性能越优;所述运行工况电热比为采暖抽汽的发电量与供热量的比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通过机组负荷与设计再热蒸汽压力关系曲线,获得已知的机组负荷下的再热蒸汽压力,通过再热蒸汽压力和温度,获得再热蒸汽的焓值和熵值,进而在焓熵图上获得再热后膨胀线的起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机组负荷与汽轮机膨胀线终点焓关系曲线,获得汽轮机膨胀线终点焓,在设计的排汽压力已知的情况下,在焓熵图上获得再热后膨胀线的终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机组热电联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排汽湿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h
pq

为运行排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洋王明勇万超贾明晓荆涛韩立李高潮杨珍帅杨凯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