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151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前置外掩体光阑、后置外掩体光阑、孔径光阑、主反射镜、狭缝板、次镜和CMOS探测器;被探测目标的光线依次经前置外掩体、后置外掩体、孔径光阑、主反射镜、狭缝板和次镜后在CMOS探测器上成像。前置外掩体光阑和后置外掩体光阑是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外掩体结构,可以通过两个光阑之间距离的自适应调整和单独可变的光阑大小的自适应调整来改变所遮挡的杂散光,主反射镜的面型为偶次非球面镜,在离轴主镜的焦平面上放置狭缝板,次镜采用扩展环形光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杂散光在经过光学系统之前遮挡掉,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光谱分辨能力和成像质量。成像质量。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成像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太阳日冕是多热结构,波长分离的数据提供了成像方法无法获得的关键信息。探测极紫外(EUV)波长可以让我们能够更有效的观察到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有关的高温日冕等离子体,以及各类受冲击的物质而不会被日面的强度所覆盖。利用适当的极紫外光谱物质,从各种轨道对日冕进行宽视场成像和光谱观测,可以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以提高我们对于空间天气的预测能力,即(1)提高对于形成太阳风时日冕状态的认知;(2)提高我们对太阳活动过程的理解,控制CME的早期演化和形成向外层的物质冲击。
[0003]袁鸿昌在《内掩式日冕仪杂散光分析与抑制中》一文中,采用了透射式的光路结构和内掩式的遮挡结构来设计日冕仪,其内掩体设计为一金属圆锥,可以将太阳日面的光线反射出系统,但由于该系统是透射式结构,因此会存在色差,只能分辨很窄的光谱波段,视场范围小的缺点,由于太阳日面的光强是日冕光强的10的6次方倍,当日面光线进入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前置外掩体光阑(1)、后置外掩体光阑(2)、孔径光阑(3)、主反射镜(4)、狭缝板(5)、次镜(6)和CMOS探测器(7);被探测目标的光线沿着传播方向首先进入前置外掩体光阑(1),然后依次经过后置外掩体光阑(2)、孔径光阑(3)、主反射镜(4)和狭缝板(5),再经过次镜(6)分光反射成像在CMOS探测器(7)上;前置外掩体光阑(1)和后置外掩体光阑(2)为该系统的分体式自适应遮光结构,孔径光阑(3)为该系统的入瞳,主反射镜(4)为偶次非球面镜,其光焦度为负,狭缝板(5)为不透明的矩形板,在其上刻蚀五条相互平行的透光狭缝,次镜(6)为扩展环形光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置外掩体光阑(1)为环形通光结构,中间为圆柱形的挡光面,挡光面大小可调;后置外掩体光阑(2)为中间具有开孔的球面反射镜,开孔大小可调,孔径光阑(3)为圆形通光口径,主反射镜(4)面型为偶次非球面镜,狭缝板(5)上的单条狭缝宽度为40um,相邻两条狭缝之间的间隔相等,建立空间坐标系,坐标系中Z轴为沿光轴正向,其中X、Y、Z轴之间满足右手坐标系,次镜(6)面型为由位于X

Y平面上的曲线,绕一平行于X轴并与Y轴相交的直线旋转而成,最终的形状通过叠加扩展多项式来产生变形,最后再将一线性光栅置于该表面上以同时实现分光与成像的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置外掩体光阑(1)到后置外掩体光阑(2)沿光轴方向的距离为1200~2000mm,孔径光阑(3)到主反射镜(4)沿光轴方向的距离为400~500mm,狭缝板(5)到主反射镜(4)沿光轴方向的距离为400~500mm,次镜(6)到狭缝板(5)沿光轴的距离为100~130mm,CMOS探测器(7)距离次镜(6)沿光轴的距离为27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星载外掩式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的F数范围为12~18,入瞳直径为40mm,视场角为圆形视场,最大视场角为0.96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外掩体光阑(1)为环形通光结构,其中心遮挡为截面积可变的圆柱形体,该圆柱体通过三个支撑杆与外部固定架相连,环形通光面最大直径为100mm,圆柱形遮挡半径由下式确定:r
i
=r
en
+L1tanθ
i
其中,r
i
为前置外掩体光阑(1)中圆柱形实体半径,r
en
为入瞳半径,L1为入瞳到前置外掩体光阑(1)的距离,θ
i
为前置外掩体光阑(1)对应的遮挡日面的半视场角;r
i
会随着L1和θ
i
的不同而变化。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星载分体式自适应遮光可调的极紫外离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外掩体光阑(2)为中心具有开孔大小可调的球面反射镜,球面反射镜的焦距和曲率半径满足如下公式:其中,f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殷旭张明栋沈华矫岢蓉孔庆庆朱日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