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跳无线网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1330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源终端(M1)在其自身处测量路径的特性,产生特性测量分组(RMP),并将产生的特性测量分组(RMP)发送至中继终端(M1,M2)。在接收到特性测量分组(RMP)时,中继终端(M1,M2)在其自身处测量路径的特性,利用测量的路径的特性对特性测量分组(RMP)中所包括的路径的特性进行更新,并将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发送至宿终端(M8)。源终端(M1)产生许可请求分组(ADDTSrequest),并将该分组发送至宿终端(M8)。在接收到许可请求分组(ADDTSrequest)时,宿终端(M8)根据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允许或拒绝业务的QoS请求。宿终端(M8)利用许可响应分组(ADDTSreply)将对QoS请求的允许或拒绝发送至源终端(M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跳无线网络系统,更具体地涉及执行对来自源的服务质量(QoS)请求的许可控制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
技术介绍
包括语音或视频的多媒体业务对于诸如延迟、延迟抖动或分组传送比之类的因素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因此,为了优先于其他业务(例如,文本或图象下载)地中继这种业务,需要诸如许可控制(资源的动态预留)、分类器(业务的分类)、整形及修正(保持突发为规定等级)、以及分组调度(传送与每一组对应的分组)之类的技术。为了控制多媒体业务的QoS(服务质量),开发了针对单小区无线LAN(局域网)的IEEE 802.11e协议。IEEE 802.11e给操作于基础设施模式的IEEE 802.11无线网络提供许可控制、分类器,以及分组调度的功能。一个基础设施模式网络包括接入点(AP)和无线LAN终端(STA:站)。在接入点(AP)的可通信范围内提供无线LAN终端。IEEE 802.11e协议根据所需QoS等级将业务分类为在IEEE 802.11e中提供的四种业务接入类别:AC1(用于语音业务的AC)、AC2(用于视频业务的AC)、AC3(用于尽力而为业务的AC)、以及AC4(用于后台业务的AC)。因此,IEEE 802.11e协议根据EDCA(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给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接入类别的业务提供优先信道接入。通过控制许可,允许需要高QoS的语音业务或视频业务的传输达到网络能够支持的负荷,以保证允许的多媒体通信的质量。换言之,为了保证允许的业务的质量,允许需要通过接入类别AC1与AC2传输的语音业务和视频业务达到网络容量允许的负荷。更具体地,在操作于许可控制模式下的网络中,请求传送语音业务和视频业务的STA向AP传送其许可请求。-->作为对许可请求的响应,如果AP确定了网络容量能够满足业务的QoS请求则准许该许可,否则,AP拒绝该许可。通过接入类别AC1(或AC2)传送其许可得到准许的语音业务(或视频业务)。另一方面,其许可被拒绝的语音业务(或视频业务)的传输或被取消,或以较低优先级通过尽力而为业务的接入类别AC3来传输。如上所述,IEEE 802.11e协议提供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来控制QoS的技术。非专利文献1:2005年1月的IEEE P802.11e/D13.0(对ANSI/IEEE Std802.11,1999版本(Reaff 2003)的草案修正),Medium Access Control(MAC)Quality of Service(QoS)Enhancements。
技术实现思路
在传统的单小区网络中,所有的业务都是通过接入点来发送或接收的,其通过接入点容许许可控制。因此,管理很简单。然而,在多跳无线网络系统中存在许可控制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当通过中继终端将业务从源发送至宿(destination)时,业务的质量不仅受源终端和宿终端的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中继终端的条件以及同一通信范围内的中继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信道接入条件的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许可控制的多跳无线网络。根据本专利技术,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包括第一至第三无线电设备及无线电控制器。第一无线电设备是源。第二无线电设备是宿。第三无线电设备对第一与第二无线电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根据从第一无线电设备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到第二无线电设备的通信路径的特性,无线电控制器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该质量维持请求用于请求通过将业务质量维持至特定等级来传输该业务,该业务是从第一无线电设备发送到第二无线电设备的分组流。第一与第三无线电设备测量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无线电控制器接收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并基于接收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来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如果无线电控制器允许质量维持请求,第一无线电设备开始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将业务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优选地,在第二无线电设备中提供无线电控制器。第一和第三无线电-->设备将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第二无线电设备根据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来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优选地,第一无线电设备在第一无线电设备自身处测量作为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的第一特性。然后,第一无线电设备向第三无线电设备发送特性测量分组,该特性测量分组包括测量的第一特性,并请求对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测量。在接收到特性测量分组时,第三无线电设备在第三无线电设备自身测量作为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的第二特性,并使用测量的第二特性来将特性测量分组中所包括的第一特性更新为第三特性。然后,第三无线电设备将包括更新的第三特性的特性测量分组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在接收到特性测量分组时,第二无线电设备根据特性测量分组中所包括的第三特性来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优选地,第一无线电设备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向第二无线电设备发送判断请求分组,该判断请求分组包括业务要求的服务质量,并请求判断是允许或是拒绝质量维持请求。在接收到判断请求分组时,第二无线电设备根据第三特性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并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向第一无线电设备发送第一判断应答分组或第二判断应答分组,第一判断应答分组包括对质量维持请求的允许以及业务所要求的质量,第二判断应答分组包括对质量维持请求的拒绝。优选地,在从第二无线电设备接收到第一判断应答分组时,第三无线电设备预留满足第一判断应答分组中包括的业务所要求的质量的带宽,并将第一判断应答分组发送至第一无线电设备。在从第二无线电设备接收到第二判断应答分组时,第三无线电设备将第二判断应答分组转发至第一无线电设备。第一无线电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判断应答分组时开始传输业务。优选地,在第三无线电设备中提供无线电控制器。第一与第三无线电设备向第二无线电设备发送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第三无线电设备根据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并向第二无线电设备发送对质量维持请求的允许或拒绝。在从第三无线电设备接收到对质量维持请求的拒绝时,第二无线电设备将质量维持请求的拒绝发送至第一无线电设备。当从第三无线电设备接收到对质量维持请求的允许时,第二无线电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并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向第一无线电设备发送对质量维持请求的允许或拒绝。优选地,第一无线电设备在第一无线电设备自身处测量作为无线电通信路径的特性的第一特性,并向第三无线电设备发送特性测量分组,该特性测量分组包括测量的第一特性,并请求对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测量。在接收到特性测量分组时,第三无线电设备在第三无线电设备自身测量作为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的第二特性,基于测量的第二特性,将特性测量分组中所包括的第一特性更新为第三特性。然后,第三无线电设备将包括更新的第三特性的特性测量分组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在接收到特性测量分组以及对质量维持请求的允许时,第二无线电设备根据特性测量分组中所包括的第三特性来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优选地,第一无线电设备顺序地向第三和第二无线电设备发送判断请求分组,该判断请求分组包括业务要求的服务质量,并请求判断是允许或是拒绝质量维持请求。在接收到判断请求分组时,第三无线电设备根据第三特性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并将该判断请求分组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该判断请求分组或者包括允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包括: 作为源的第一无线电设备(M1); 作为宿的第二无线电设备(M8); 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对第一无线电设备(M1)与第二无线电设备(M8)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以及 无线电控制 器(177),根据从第一无线电设备(M1)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到第二无线电设备(M8)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所述该质量维持(QoS)请求以特定质量等级来传输业务,所述业务是从第一无线电设备(M1)发送到第二无线电设备(M8)的分组流;其中 第一无线电设备(M1)和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测量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无线电控制器(177)接收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并根据接收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来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 S),以及 如果无线电控制器(177)允许质量维持请求(QoS),第一无线电设备(M1)开始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将所述业务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M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包括:作为源的第一无线电设备(M1);作为宿的第二无线电设备(M8);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对第一无线电设备(M1)与第二无线电设备(M8)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以及无线电控制器(177),根据从第一无线电设备(M1)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到第二无线电设备(M8)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所述该质量维持(QoS)请求以特定质量等级来传输业务,所述业务是从第一无线电设备(M1)发送到第二无线电设备(M8)的分组流;其中第一无线电设备(M1)和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测量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无线电控制器(177)接收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并根据接收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来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以及如果无线电控制器(177)允许质量维持请求(QoS),第一无线电设备(M1)开始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将所述业务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M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其中,在第二无线电设备(M8)中提供无线电控制器(177);第一无线电设备(M1)和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将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M8);以及第二无线电设备(M8)根据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来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其中,第一无线电设备(M1)在第一无线电设备(M1)自身处测量无线通信路径的第一特性,并向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发送特性测量分组(RMP),所述特性测量分组(RMP)包括测量的第一特性,并请求对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测量;在接收到特性测量分组(RMP)时,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在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自身处测量无线通信路径的第二特性,使用测量的第二特性来将特性测量分组(RMP)中所包括的第一特性更新为第三特性,并将包括更新的第三特性的特性测量分组(RMP)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M8);以及在接收到特性测量分组(RMP)时,第二无线电设备(M8)根据特性测量分组(RMP)中所包括的第三特性来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其中,第一无线电设备(M1)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向第二无线电设备(M8)发送判断请求分组,所述判断请求分组包括业务所要求的质量,并请求判断是允许或是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以及在接收到判断请求分组时,第二无线电设备(M8)根据第三特性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并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向第一无线电设备(M1)发送第一判断应答分组或第二判断应答分组,第一判断应答分组包括对质量维持请求(QoS)的允许以及业务所要求的质量,第二判断应答分组包括对质量维持请求(QoS)的拒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其中,在从第二无线电设备(M8)接收到第一判断应答分组时,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预留满足第一判断应答分组中包括的业务所要求的质量的带宽,并将第一判断应答分组发送至第一无线电设备(M1),以及在从第二无线电设备(M8)接收到第二判断应答分组时,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将第二判断应答分组转发至第一无线电设备(M1);以及第一无线电设备(M1)在接收到第一判断应答分组时开始传输业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其中,在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中提供无线电控制器(177);第一无线电设备(M1)和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向第二无线电设备(M8)发送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根据测量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并向第二无线电设备(M8)发送对质量维持请求(QoS)的允许或拒绝;在从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接收到对质量维持请求(QoS)的拒绝时,第二无线电设备(M8)将质量维持请求(QoS)的拒绝发送至第一无线电设备(M1),以及在从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接收到对质量维持请求(QoS)的允许时,第二无线电设备(M8)根据接收到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并通过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向第一无线电设备(M1)发送对质量维持请求(QoS)的允许或拒绝。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其中,第一无线电设备(M1)在第一无线电设备(M1)自身处测量无线电通信路径的第一特性,并向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发送特性测量分组(RMP),所述特性测量分组(RMP)包括测量的第一特性,并请求对无线通信路径的特性测量;在接收到特性测量分组(RMP)时,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在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自身处测量无线通信路径的第二特性,利用测量的第二特性,将特性测量分组(RMP)中所包括的第一特性更新为第三特性,并将包括更新的第三特性的特性测量分组(RMP)发送至第二无线电设备(M8);以及在接收到特性测量分组(RMP)以及对质量维持请求(QoS)的允许时,第二无线电设备(M8)根据特性测量分组(RMP)中所包括的第三特性来允许或拒绝质量维持请求(QoS)。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其中,第一无线电设备(M1)顺序地向第三无线电设备(M2,M5)和第二无线电设备(M8)发送判断请求分组,所述判断请求分组包括业务所要求的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文希迈格舍基达尔野崎正典门洋一张兵曼哈达德诺里希拉兹猪木诚二门胁直人小花贞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独立行政法人情报通信研究机构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