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14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架,支架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盘,顶盘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延长轴,延长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污染物识别摄像头,支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盘,底盘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支架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活动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活动盘、凸块、顶盘、凹槽和触碰按钮的配合,通过活动盘漂浮在水面上,当水面上升时,带动活动盘上升,进一步带动凸块与凹槽内壁的触碰按钮接触,触发警报器,警报器运行发出警报,达到提醒附近工作人员水面上涨的作用,使得附近人员可以快速赶到,避免了水源淹没污染物识别摄像头造成的损坏情况,达到了警示的作用。达到了警示的作用。达到了警示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属于污染物自动识别


技术介绍

[0002]河湖污染物富营养化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为浮游藻类的异常增殖。以蓝绿藻类为主的水藻泛浮水面,严重时形成“水华”或“湖靛”。在迎风湖岸或湖湾处,糜集水面的藻类可成糊状薄膜,水体呈暗绿色,透明度极低,可散发出腥臭味。而且还会分泌出大量藻类毒素,抑制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长,对人畜造成危害,并严重污染环境,且湖面上漂浮的垃圾等也会对湖面造成影响,需要使用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进行检测。
[0003]但现有的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结构不太完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4]现有的河湖污染物在湖面上漂浮时会导致污染河湖,若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检测,无法及时根据污染物对水质进行监管与整治,且在识别污染物时,需要将装置安装在靠近水面的位置,若水位发生变化发生涨水的情况没有及时发现,会导致装置淹没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识别污染物时,需要将装置安装在靠近水面的位置,若水位发生变化发生涨水的情况没有及时发现,会导致装置淹没损坏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盘,所述顶盘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延长轴,所述延长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污染物识别摄像头,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所述支架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活动盘,所述活动盘的顶端对称连接有多个凸块,所述顶盘的底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触碰按钮。
[0008]进一步而言,所述顶盘顶端的一侧螺纹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螺纹安装有遮挡盘,所述遮挡盘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警报器。
[0009]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架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警报器通过设置的触碰按钮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而言,所述活动盘的外壁对称连接有多个连接绳,多个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漂浮球。
[0011]进一步而言,所述安装座内壁的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通过设置的弹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0012]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块的顶端与污染物识别摄像头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调节栓,两个所述调节栓相邻的一侧均通过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有挤压垫。
[0013]进一步而言,两个所述挤压垫均污染物识别摄像头的外壁相互挤压,两个所述挤
压垫不相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钮。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活动盘、凸块、顶盘、凹槽和触碰按钮的配合,通过活动盘漂浮在水面上,当水面上升时,带动活动盘上升,进一步带动凸块与凹槽内壁的触碰按钮接触,触发警报器,警报器运行发出警报,达到提醒附近工作人员水面上涨的作用,使得附近人员可以快速赶到,避免了水源淹没污染物识别摄像头造成的损坏情况,达到了警示的作用,设置的连接绳和漂浮球在水面平静时可对活动盘起到托举作用,在水面流动时,能够在远处快速判断水流的缓急情况。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安装座、滑块、连接块和挤压垫的配合,可在安装座的滑槽内滑动污染物识别摄像头达到位置调节的作用,将污染物识别摄像头移动安装座的一端时,可将污染物识别摄像头背面抬高对污染物识别摄像头进行转动调节,使得污染物识别摄像头能够适应不同的水位监测,设置的连接块与弹簧起到辅助拉伸连接的作用,进一步通过转动调节栓带动挤压垫转动将污染物识别摄像头的外壁挤压,进而起到对污染物识别摄像头的限位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1、支架;2、底盘;3、钻头;4、活动盘;5、连接绳;6、漂浮球;7、凸块;8、顶盘;9、凹槽;10、触碰按钮;11、顶杆;12、遮挡盘;13、警报器;14、挤压垫;15、延长轴;16、安装座;17、污染物识别摄像头;18、滑块;19、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的技术方案:
[0025]如图1

3所示,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盘8,顶盘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延长轴15,延长轴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6,安装座1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污染物识别摄像头17,支架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盘2,底盘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3,支架1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活动盘4,活动盘4的顶端对称连接有多个凸块7,顶盘8的底端开设有凹槽9,凹槽9内壁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触碰按钮10,顶盘8顶端的一侧螺纹安装有顶杆11,顶杆11的顶端螺纹安装有遮挡盘12,遮挡盘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警报器13,顶杆11与遮挡盘12的配合对污染物识别摄像头17起到遮挡作用,避免在使用期间突发雷雨造成污染物识别摄像头17损坏的情况发生,支架1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警报器13通过设置的触碰按钮10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活动盘4的外壁对称连接有多个连接绳5,多个连接绳5
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漂浮球6,通过设置了活动盘4、凸块7、顶盘8、凹槽9和触碰按钮10的配合,通过活动盘4漂浮在水面上,当水面上升时,带动活动盘4上升,进一步带动凸块7与凹槽9内壁的触碰按钮10接触,触发警报器13,警报器13运行发出警报,达到提醒附近工作人员水面上涨的作用,使得附近人员可以快速赶到,避免了水源淹没污染物识别摄像头17造成的损坏情况,达到了警示的作用,设置的连接绳5和漂浮球6在水面平静时可对活动盘4起到托举作用,在水面流动时,能够在远处快速判断水流的缓急情况,连接绳5与漂浮球6的配合对活动盘4起到平衡作用,保证了活动盘4在试用期间平稳漂浮。
[0026]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和图4所示,安装座16内壁的底端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的顶端通过设置的弹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9,连接块19的顶端与污染物识别摄像头17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安装座16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调节栓,两个调节栓相邻的一侧均通过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盘(8),所述顶盘(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延长轴(15),所述延长轴(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6),所述安装座(1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污染物识别摄像头(17),所述支架(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盘(2),所述底盘(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3),所述支架(1)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活动盘(4),所述活动盘(4)的顶端对称连接有多个凸块(7),所述顶盘(8)的底端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壁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触碰按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8)顶端的一侧螺纹安装有顶杆(11),所述顶杆(11)的顶端螺纹安装有遮挡盘(12),所述遮挡盘(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警报器(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湖污染物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警报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炬明帅冬生朱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中赣投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