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056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制冷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包括装置组件,装置组件包括回收储气管、连接管和排放管,连接管内设置有过渡腔,过渡腔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口,回收储气管一端和排放管一端均安装在安装口内,连接管内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微型电机、转动杆、第一控制半球体和第二控制半球体,过渡腔的内壁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微型电机通过螺丝安装在安装腔内,转动杆通过转动轴安装在过渡腔的内壁上,通过回收储气管能够回收制冷区域内多余的冷气并储存,通过连接管与排放管能够将冷气排放到冷凝器附近,因此能够帮助冷凝器降温,进而能够降低冷凝器的能耗,也能对冷凝器进行有效保护。也能对冷凝器进行有效保护。也能对冷凝器进行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相关
,具体为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制冷设备主要由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和附件、管路组成。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压缩制冷设备、吸收制冷设备、蒸汽喷射制冷设备、热泵制冷设备和电热制冷装置等。通过设备的工作循环将物体及其周围的热量移出,造成并维持一定的低温状态。目前所用的制冷剂主要是氟里昂和氨,尤以氟里昂使用最多。但由于氟里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已经开始受到环保条例的制约。氨及其他新型冷剂正被重新采用和试制中,冷凝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会增加能耗,并且会影响使用寿命,制冷区域一般会有多余的冷气流出,因此会造成能源浪费,所以现在需要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具备节能的优点,解决了冷凝器工作时能耗高,损害大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包括装置组件,所述装置组件包括回收储气管、连接管和排放管,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过渡腔,所述过渡腔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回收储气管一端和所述排放管一端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口内,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微型电机、转动杆、第一控制半球体和第二控制半球体,所述过渡腔的内壁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微型电机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转动杆通过转动轴安装在所述过渡腔的内壁上,所述转动杆安装在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控制半球体和所述第二控制半球体分别焊接在所述转动杆两侧,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排放管内均设置有流通控制机构,所述回收储气管内设置有储气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流通控制机构包括固定环、连接块、调节杆、限位弹簧和密封片,所述连接块熔接在所述固定环一侧,所述调节杆熔接在所述密封片一侧,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一侧。
[000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用流通控制机构能够控制回收储气管和排放管之间气体流通。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熔接在所述回收储气管和所述排放管的内壁上,所述调节杆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一侧设置有槽口,所述连接块一端穿过所述槽口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连接块一端熔接有挡片,所述限位弹簧熔接在所述挡片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控制半球体和第二控制半球体与密封片接触时能够推动
调节杆移动,从而能够挤压限位弹簧,因此能够方便控制气体流动。
[0011]优选的,所述回收储气管一端和所述排放管一端均设置有控制口,所述密封片卡设在所述控制口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密封片在控制口内时能够让回收储气管和排放管处与闭合状态,第一控制半球体和第二控制半球体与密封片接触时能够推动密封片将回收储气管和排放管改变成开合状态。
[0013]优选的,所述储气机构包括第一控制气阀和第二控制气阀,所述第一控制气阀和所述第二控制气阀依次熔接在所述回收储气管的内壁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控制气阀和第二控制气阀能够储存进入回收储气管内的冷气。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气阀和所述第二控制气阀内均设置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进气口和排气口能够在打开第一控制气阀和第二控制气阀时让气体流动。
[0017]优选的,所述气流腔的内壁上通过控制弹簧熔接有控制片,所述控制片紧贴在所述进气口一侧。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控制片能够对进气口进行密封,气压增加推动控制片能够将从排气口排出气体。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该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通过回收储气管能够回收制冷区域内多余的冷气并储存,通过连接管与排放管能够将冷气排放到冷凝器附近,因此能够帮助冷凝器降温,进而能够降低冷凝器的能耗,也能对冷凝器进行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闭合时);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开合时);
[0025]图4为本技术的流通控制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控制气阀剖面视图;
[0027]图中:
[0028]1、装置组件;11、回收储气管;12、连接管;13、排放管;
[0029]2、控制组件;21、微型电机;22、转动杆;23、第一控制半球体;24、第二控制半球体;
[0030]3、流通控制机构;31、固定环;32、连接块;33、调节杆;34、限位弹簧;35、密封片;36、挡片;37、控制口;
[0031]4、储气机构;41、第一控制气阀;42、第二控制气阀;43、气流腔;44、进气口;45、排气口;46、控制弹簧;47、控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包括装置组件1,装置组件1包括回收储气管11、连接管12和排放管13,连接管12内设置有过渡腔,过渡腔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口,回收储气管11一端和排放管13一端均安装在安装口内,连接管12内设置有控制组件2,控制组件2包括微型电机21、转动杆22、第一控制半球体23和第二控制半球体24,过渡腔的内壁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微型电机21通过螺丝安装在安装腔内,转动杆22通过转动轴安装在过渡腔的内壁上,转动杆22安装在微型电机21的输出轴上,第一控制半球体23和第二控制半球体24分别焊接在转动杆22两侧,连接管12和排放管13内均设置有流通控制机构3,回收储气管11内设置有储气机构4,流通控制机构3包括固定环31、连接块32、调节杆33、限位弹簧34和密封片35,连接块32熔接在固定环31一侧,调节杆33熔接在密封片35一侧,调节杆33设置在连接块32一侧,固定环31熔接在回收储气管11和排放管13的内壁上,调节杆33内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一侧设置有槽口,连接块32一端穿过槽口设置在容置腔内,连接块32一端熔接有挡片36,限位弹簧34熔接在挡片36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回收储气管11一端和排放管13一端均设置有控制口37,密封片35卡设在控制口37内,储气机构4包括第一控制气阀41和第二控制气阀42,第一控制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组件(1),所述装置组件(1)包括回收储气管(11)、连接管(12)和排放管(13),所述连接管(12)内设置有过渡腔,所述过渡腔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回收储气管(11)一端和所述排放管(13)一端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口内,所述连接管(12)内设置有控制组件(2),所述控制组件(2)包括微型电机(21)、转动杆(22)、第一控制半球体(23)和第二控制半球体(24),所述过渡腔的内壁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微型电机(21)通过螺丝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转动杆(22)通过转动轴安装在所述过渡腔的内壁上,所述转动杆(22)安装在所述微型电机(21)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控制半球体(23)和所述第二控制半球体(24)分别焊接在所述转动杆(22)两侧,所述连接管(12)和所述排放管(13)内均设置有流通控制机构(3),所述回收储气管(11)内设置有储气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控制机构(3)包括固定环(31)、连接块(32)、调节杆(33)、限位弹簧(34)和密封片(35),所述连接块(32)熔接在所述固定环(31)一侧,所述调节杆(33)熔接在所述密封片(35)一侧,所述调节杆(33)设置在所述连接块(32)一侧。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滢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亿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