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046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板之上形成第一金属层,此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线与栅极;在第一金属层之上形成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形成通道层;形成第二金属层,其包括数据线、源极、漏极以及触控信号线;形成第二绝缘层;于第二绝缘层中形成两个连接孔,在第二金属层之上分别暴露漏极与触控信号线;以及在第二绝缘层之上形成透明导电层,此透明导电层包括像素电极与子触控电极,分别通过上述两个连接孔电连接至漏极与触控信号线。借此通过五道掩膜工艺就可以形成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式触控显示装置。式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嵌式(in

cell)触控显示装置是将提供触控功能的触控电极设置在像素结构当中,触控电极会通过导线连接至一个电路,此电路可以侦测触控电极上电容的变化以判断触控显示装置上对应的位置是否被触碰。一般来说,当在触控侦测期间,上述的触控电极是用来侦测触碰,而在显示期间触控电极则会被施加一个共同电压来作为共同电极。然而,如何制作显示面板使其中的像素结构具有上述的功能又同时能降低成本,为此领域技术人员所关心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可通过五道掩膜工艺形成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五道掩膜工艺就可以形成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此方法包括:提供基板;在基板之上形成第一金属层,其中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线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第一金属层之上形成第一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包括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之上形成第二金属层,其中第二金属层包括数据线、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以及触控信号线;在第二金属层之上形成第二绝缘层;在第二绝缘层中形成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暴露漏极,第二连接孔暴露触控信号线;以及在第二绝缘层之上形成透明导电层,其中透明导电层包括像素电极与触控电极,像素电极通过第一连接孔电连接至漏极,且触控电极通过第二连接孔电连接至触控信号线。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包括电极线,且漏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于电极线的一部分。
[0006]以另一个角度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与周边区域。此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多条触控信号线与多个子像素。栅极线、数据线、触控信号线与子像素设置于基板上。子像素位于显示区域中,且每个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薄膜晶体管设置于基板上,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漏极与源极,其中栅极电连接栅极线,且源极电连接数据线。像素电极电连接漏极,且共同电极电连接触控信号线。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是由同一透明导电层形成。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期间,子像素的子触控电极接收共同电压。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多条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触控信号线,且第一触控信号线位于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的至少一个的共同电极具有开口,开口重叠于第一触控信号线的一部分。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栅极线包括第一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电连接第一栅极线,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分别电连接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且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分别用以显示不同颜色。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栅极线包括第一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电连接第一栅极线,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分别电连接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且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用以显示相同颜色。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栅极线包括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分别电连接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分别电连接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极线,电极线重叠于第一子像素的漏极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子像素的漏极的至少一部分。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通过五道掩膜工艺既能形成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6]图1A、图2A、图3A、图4A与图5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绘示触控面板的形成方法中各阶段的侧视图。
[0017]图1B、图2B、图3B、图4B与图5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绘示触控面板的形成方法中各阶段的俯视图。
[0018]图5C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绘示透明导电层的俯视图。
[0019]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绘示多个子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0020]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绘示触控显示面板的电路示意图。
[0021]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绘示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22]图9是图8中剖线的侧视图。
[0023]图10A、图10B、图10C、图10D与图10E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绘示触控面板的各层的俯视图。
[0024]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绘示透明导电层的俯视图。
[0025]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绘示多个子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0026]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绘示触控显示面板的电路示意图。
[0027]图14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绘示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28]图15是图14中剖线的侧视图。
[0029]图16A、图16B、图16C、图16D与图16E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绘示触控面板的各层的俯视图。
[0030]图1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绘示透明导电层的俯视图。
[0031]图1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绘示多个子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0032]图1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绘示触控显示面板的电路示意图。
[0033]图20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触控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示意图。
[0034]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35]AA

,BB
’‑
剖线;INS
‑2‑
第二绝缘层;102

D

漏极;104
‑1‑
第一连接孔;104
‑2‑
第二连接孔;108
‑2‑
第二连接孔;COM

共同电极;106

透明导电层;PE

像素电极;Sx

触控信号线;M2

第二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次序或顺位的意思,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0037]第一实施例
[0038]图1A、图2A、图3A、图4A与图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绘示触控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中各阶段的侧视图,图1B、图2B、图3B、图4B与图5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绘示触控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中各阶段的俯视图。
[0039]请参照图1A与图1B,图1A绘示了沿着图1B中剖线A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与周边区域,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与多条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多个子像素,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漏极与源极,其中所述栅极电连接所述多条栅极线中对应的一条,且所述源极电连接所述多条数据线中对应的一条;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漏极;以及子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中对应的一条,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子触控电极是由同一透明导电层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期间,所述多个子像素的所述子触控电极接收共同电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触控信号线,且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子触控电极具有开口,所述开口重叠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一部分。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栅极线包括第一栅极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电连接所述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且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分别用以显示不同颜色。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栅极线包括第一栅极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家华康沐楷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