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模滤波器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44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0:5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共模滤波器及电子设备,共模滤波器包括介质层以及位于介质层中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电连接,第二绕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电连接,第三线圈位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第二线圈位于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之间。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中,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相邻线圈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这样有效的减小绕组层间的分布电容,使共模滤波器具有较低的模态转换损耗,提升共模滤波器的平衡性和模态转换性能,从而保证传输质量,避免了传输乱码等现象的发生。输乱码等现象的发生。输乱码等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模滤波器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共模滤波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移动终端设备中,广泛采用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er Interference:移动设备行业处理器接口)D

PHY和C

PHY协议作为连接主IC芯片与多媒体器件(LCD、Camera)等的数据传输标准,D

PHY标准中,采用两根差分线传输高速信号的方式。而为降低终端设备中如天线等的共模信号的辐射干扰,共模滤波器可以滤除共模噪声,使差模高速信号不致引起失真。随着高速信号接口的进一步高速化,对共模滤波器的平衡性需求逐渐增大,以避免更多的共模噪声转换成差模噪声叠加到差分信号上,而极大恶化信号的传输质量。
[0003]目前,传统的共模滤波器采用分层绕线的方式,具体的,包括有多层介质层、第一绕组线圈和第二绕组线圈,其中第一绕组线圈包括形成于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一线圈和形成于第二介质层上的第二线圈,第二绕组线圈包括形成于第三介质层上的第二线圈和形成于第四介质层上的第三线圈,其中,第三线圈位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第二线圈位于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之间,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均在竖直的方向上正对设置,即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的中心线重合,相邻两线圈中,其中一线圈位于另一线圈的正上方或正下方。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电连接,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电连接。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耦合形成一滤波单元,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耦合形成一滤波单元,两滤波单元串联,达到去除共模噪声的作用。
[0004]然而,上述的共模滤波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正对设置,会导致不同电位差绕组之间分布电容的增加,增大滤波器的模态转换损耗,降低共模滤波器的平衡性,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共模滤波器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共模滤波器模态转换损耗较大导致平衡性降低而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问题。
[0006]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共模滤波器,包括:介质层,位于介质层中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
[0007]所述第一绕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二绕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三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之间,且相邻两个线圈之间均具有所述介质层;
[0008]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中,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相邻线圈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其中,线圈的中心线沿着所述介质层的高度方向延伸且经过所述线圈的绕线中心,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和相邻线圈
的中心线不重合,而是至少部分错位使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预设距离。
[0009]这样使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相邻线圈的中心线相对偏移,至少一个线圈中的每一匝与相邻线圈中对应的每一匝的位置不正对,而是相对偏移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小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层间的分布电容,使共模滤波器具有较低的模态转换损耗,更高的共模抑制带宽,提升共模滤波器的平衡性和模态转换性能。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相邻线圈的中心线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预设的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介质层的宽度方向平行。也即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中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相邻线圈的中心线之间具有第一偏移距离,从而使相邻两线圈的中心线不重合而相互偏移,实现两线圈之间的偏移设置。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相邻线圈的中心线在第二方向上具有预设的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介质层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均垂直。也即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中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相邻线圈的中心线之间具有第二偏移距离,从而使相邻两线圈的中心线不重合相互偏移,以实现线圈之间的偏移设置。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所述第四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线圈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
[0013]且所述第一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线圈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三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线圈的中心线重合。这样可以在保证线圈的偏移设置不影响共模滤波器其他性能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共模滤波器的模态转换性能和平衡性,保证共模滤波器的性能。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所述第二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线圈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
[0015]且所述第二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线圈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线圈的中心线重合。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均包括至少两匝,且相邻两匝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0017]所述第一偏移距离和所述第二偏移距离均等于所述相邻两匝之间的距离的一半。这样可以保证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能够获得同样的耦合,进一步提升共模滤波器的平衡性和模态转换性能。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线圈绕线中心与所述第二线圈绕线中心之间具有预设的拉远距离,所述拉远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线圈绕线中心与所述第一线圈绕线中心、所述第二线圈绕线中心与所述第四线圈绕线中心之间的距离。也即拉远了第三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使其具有相对较大的拉远距离,这样可以减小绕组之间的耦合对平衡性的影响,减少特性阻抗波动和分布电容,以及第三线圈、第二线圈与铁氧体弱耦合导致阻抗跌落的影响,提升共模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及平衡性能。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的长度相等;
[0020]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的长度相等。这样可以实现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之间信号传输的零时延差,进一步有效的降低信号在共模滤波器上的模式转换损耗,提升共模滤波器的模态转换性能和平衡性。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所述第一线圈靠近所述第一衬底设置,所述第四线圈靠近所述第二衬底设置;
[0022]所述第一衬底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进线端子和所述第三线圈的进线端子中至少一个的端部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型材质为磁性材料,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型材质为非磁性材料。这样就可以避免磁性材料对进线端子阻抗的影响,降低进线端子处的阻抗,使得绕组阻抗趋于一致,从而降低共模滤波器的回波损耗,进一步提升共模滤波器的平衡性能。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层(50),位于介质层(50)中的第一绕组(30)和第二绕组(40);所述第一绕组(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第二线圈(32)电连接,所述第二绕组(4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线圈(41)和第四线圈(42),所述第三线圈(41)和所述第四线圈(42)电连接,所述第三线圈(41)位于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第二线圈(32)之间,所述第二线圈(32)位于所述第三线圈(41)和所述第四线圈(42)之间,且相邻两个线圈之间均具有所述介质层(50);所述第一线圈(31)、所述第二线圈(32)、所述第三线圈(41)和所述第四线圈(42)中,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相邻线圈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其中,线圈的中心线沿着所述介质层的高度方向延伸且经过所述线圈的绕线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相邻线圈的中心线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预设的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介质层的宽度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的中心线与所述相邻线圈的中心线在第二方向上具有预设的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介质层的高度方向均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圈(4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线圈(31)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所述第四线圈(4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线圈(32)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且所述第一线圈(3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线圈(32)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三线圈(4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线圈(42)的中心线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圈(4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线圈(31)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所述第二线圈(3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线圈(42)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且所述第二线圈(3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线圈(41)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线圈(3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线圈(42)的中心线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31)、所述第二线圈(32)、所述第三线圈(41)和所述第四线圈(42)均包括至少两匝,且相邻两匝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偏移距离和所述第二偏移距离均等于所述相邻两匝之间的距离的一半。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圈(41)绕线中心与所述第二线圈(32)绕线中心之间具有预设的拉远距离,所述拉远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线圈(41)绕线中心与所述第一线圈(31)绕线中心、所述第二线圈(32)绕线中心与所述第四线圈(42)绕线中心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凯刘辰钧程维昶武龙狄伟周俭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