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04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具有操作台以及进烟风道,所述操作台上具有灶头;换热水管组件,用于与外部的冷水管相连而通入冷水,并延伸布置在所述进烟风道中以及所述操作台的灶头所在区域的至少一处;储水箱,设于所述集成灶主体上,与所述换热水管组件连通,用于接收并储存经所述换热水管组件输送过来的换热后的热水;所述操作台包括烹饪区以及水槽区,所述的灶头位于所述的烹饪区,所述的水槽区设有水槽以及位于水槽侧部的水龙头,所述水龙头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在集成灶上集成有水槽,适合小户型家庭厨房使用,节省厨房空间的同时,增加集成灶的实用性。增加集成灶的实用性。增加集成灶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型集成灶


[0001]本技术涉及集成灶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集成灶集合了吸油烟机、燃气灶、蒸烤箱、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
[0003]集成灶一般通过进风口处的油网对油烟进行初步过滤分离,油烟进入风道腔体后,油脂分离板对油烟进行冷凝分离,但是油网和油脂分离板对油烟的分离过滤效果有限,高速流动的油烟带有大颗粒油脂进入风机系统中,油颗粒极易黏附在风机叶轮上。另一方面,灶具是通过灶具上的炉头加热锅体从而烹饪食物,灶具在使用过程中,灶具炉头会向四周辐射大量的热量,热量会经过热辐射和热传导传递至灶具的底壳体、面板和支架,造成热量的浪费,对灶具热量的回收装置市面上较为少见。
[0004]为此,申请号为202011204865.1(申请公开号为CN11250359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的集成灶,包括集成框,所述集成框一侧固设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侧设置有加热锅具及收集余热利用的加热装置,所述操作台下侧固设有前板,所述前板一侧设置有能够储存物品及保存循环热水的储存装置,所述集成框上侧固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内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外部的通风设备相连通,所述顶板下侧设置有上斜板,所述上斜板与所述集成框固定连接,所述上斜板内设置有将油烟分离且回收余热的滤油装置,所述滤油装置下侧设置有通过移动擦拭清洁设备的清洁装置,所述上斜板四周围绕设置有通过伸缩遮挡防止油烟扩散且能够在缩回时进行清洁的引导板装置,从而使设备能够将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热交换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条上的若干油烟冷却管,所述油烟冷却管之间相互串接连通。油烟冷却管的设计,通过将冷水引入油烟冷却管内,使油烟与油烟冷却管的温差加大,提高油烟分离的效果,同时将油烟余热用于加热冷水,提高能源回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加热锅具及收集余热利用的加热装置的设计,通过热管吸收燃气灶加热时外围散出的热量,将冷水从入水口进入经过热管的加热到出水口形成热水流出,提高设备的节能性。
[0005]上述专利申请中的集成灶余热收集后的热水主要是用于对自身的油烟冷却管等油烟分离部件进行清洗,由于油烟分离部件无需频繁清洗,其热水的用水量有限,大多数情况下,储存装置中收集的热水是送至水槽区域的水龙头处来供用户使用,由于集成灶和水槽一般为分体结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储存装置中收集的热水需要通过相当长的水管连接到水龙头处,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热量的浪费,尤其是,不能满足用户即开即用的热水体验。另一方面,集成灶和水槽分体结构设置,也会使得小户型厨房用户会因为厨房空间限制而拒绝选购集成灶。
[0006]故,现有集成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油烟分离效果好、余热能够充分利用的节能型集成灶。
[000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包括:
[0009]集成灶主体,具有操作台以及进烟风道,所述操作台上具有灶头;
[0010]换热水管组件,用于与外部的冷水管相连而通入冷水,并延伸布置在所述进烟风道中以及所述操作台的灶头所在区域的至少一处;
[0011]储水箱,设于所述集成灶主体上,与所述换热水管组件连通,用于接收并储存经所述换热水管组件输送过来的换热后的热水;
[0012]所述操作台包括烹饪区以及水槽区,所述的灶头位于所述的烹饪区,所述的水槽区设有水槽以及位于水槽侧部的水龙头,所述水龙头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
[0013]为了满足用户可选择地使用热水或冷水或冷热混合水的需求,所述水龙头具有冷水接头和热水接头,所述冷水接头用于与外部冷水管相连,所述冷水接头处设有用于控制水流流量的第一开关,所述热水接头与所述的储水箱相连,所述热水接头处设有用于控制水流流量的第二开关。
[0014]为了对储水箱以及水龙头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所述储水箱以及所述水龙头均位于所述操作台上水槽的后侧。
[0015]为了保证集成灶整体的美观性,所述集成灶主体包括位于所述操作台后侧且竖向延伸的背板以及位于所述背板前侧的装饰挡板,所述装饰挡板与所述背板之间间隔设置从而限定出用于放置所述储水箱以及水龙头的安置腔。
[0016]作为改进,所述装饰挡板脱卸式连接在所述的背板上。在使用水龙头时,可以将装饰挡板拆卸下来,当不使用水龙头时,可将装饰挡板装上,将内部的水龙头以及储水箱遮挡住,提高集成灶的整体美观性。
[0017]为了提高油烟分离效果,所述进烟风道中设有油脂分离板,所述换热水管组件包括第一换热水管,该第一换热水管呈弯曲状布置在所述油脂分离板上。
[0018]为了吸油烟效果,所述进烟风道位于所述操作台烹饪区的后侧,且为竖向延伸布置,所述的油脂分离板也为竖向延伸布置。竖向设置的进烟风道与水槽区的用于放置所述储水箱以及水龙头的安置腔部分共同构成了集成灶主体的机头部分,且左右两侧可以设置为基本齐平的状态,保证了集成灶主体的机头部分前侧的美观性。
[0019]为了对灶头及操作台烹饪区部分辐射的热量进行吸收,所述换热水管组件包括第二换热水管,所述第二换热水管布置在所述操作台的烹饪区的台面之下,且邻近所述灶头布置。上述第二换热管的设置,也有利于降低操作台面的整体温度,避免用户烫伤风险。
[0020]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换热水管与所述第二换热水管串联布置或并列布置。采用串联布置可以为储水箱中提供温度相对较高的热水,但热水供应速度相对较小;采用并列布置,为储水箱中提供的热水供应速度相对大,但供应的热水温度相对低。
[0021]为更好地符合用户的烹饪操作习惯,所述操作台上的烹饪区以及水槽区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可以想到的是,操作台上的烹饪区以及水槽区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如可以沿前后方向布置。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集成灶上集成有水槽,适合小户型家庭厨
房使用,节省厨房空间的同时,增加集成灶的实用性。其中,从自来水管流出来的低温水通过换热水管组件可以回收进烟风道中烟气或者灶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换热后的热水可以储存在储水箱中,用户开启水龙头即可立即出热水,满足了用户即开即用的热水使用体验,与此同时,换热水管组件可以对进烟风道中的油烟进行冷却加速油烟冷凝分离,有效降低带有大颗粒的油烟进入风机系统中,降低油烟黏附在风机叶轮上的概率,提高了集成灶的油烟净化效果;换热水管组件也可以吸收灶具辐射的热量,有利于降低操作台面的整体温度,提高灶具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的装饰挡板拆卸下来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省去操作台的烹饪区的面板以及进烟风道的前侧挡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油脂分离板上的第一换热水管以透视状态示出);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10),具有操作台(20)以及进烟风道(110),所述操作台(20)上具有灶头(23);换热水管组件,用于与外部的冷水管相连而通入冷水,并延伸布置在所述进烟风道中以及所述操作台(20)的灶头(23)所在区域的至少一处;储水箱(33),设于所述集成灶主体(10)上,与所述换热水管组件连通,用于接收并储存经所述换热水管组件输送过来的换热后的热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20)包括烹饪区(21)以及水槽区(22),所述的灶头(23)位于所述的烹饪区(21),所述的水槽区(22)设有水槽(220)以及位于水槽(220)侧部的水龙头(30),所述水龙头(30)与所述储水箱(3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30)具有冷水接头(31)和热水接头(32),所述冷水接头(31)用于与外部冷水管相连,所述冷水接头(31)处设有用于控制水流流量的第一开关(311),所述热水接头(32)与所述的储水箱(33)相连,所述热水接头(32)处设有用于控制水流流量的第二开关(3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33)以及所述水龙头(30)均位于所述操作台(20)上水槽(220)的后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主体(10)包括位于所述操作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钰琢胡涛梁雪斐何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