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001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用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回收单元;且第一发电单元安装在高于地面的支撑模块上;第二发电单元安装在地面上;储能单元内设置能量控制模块;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和回收单元连接;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单元连接。第一发电单元包括光伏发电板和风力发电机;第二发电单元包括潮汐发电装置、微型燃气轮机和单车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含风、光、发电单车、潮汐发电、微型燃气轮机及蓄电池等多种能源结构,利用输电塔升降机频繁使用的能量收集系统,实现了大跨越输电塔及附属房屋的空间资源与能源利用最大化。附属房屋的空间资源与能源利用最大化。附属房屋的空间资源与能源利用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输电塔
,特别涉及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电压长距离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也越来越多。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在跨越大型河流、湖泊时,一般采用“耐





耐”的跨越方式,跨越塔距离江河流域较近,潮汐资源丰富。
[0003]一方面,由于线路电压等级高、跨越距离长的原因,导致大跨越输电塔设计高度很高,其根开较大,占地面积也较大;另一方面,大跨越工程作为重点监控区域,其输电塔下部配备有电力设备附属房屋,运维检修人员需要长期驻守或经常性巡检工作,需长期开启空调、灯光照明、通风、通信、电力监测等用电设备,由此需要耗费大量电能。同时,大跨越工程往往会配备升降机输送作业人员至一定的高度。在现有技术中,升降机上升时是通过电机驱动将电能转化为势能,在下降时通过串接电阻装置进行制动,此时的势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没有对有效利用这部分能量。因此,如何利用大跨越输电塔的高度和占地优势,同时达到可靠供电、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极大的提高大跨越输电塔附属电气设备的用电可靠性,降低用电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有益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用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回收单元;且第一发电单元安装在高于地面的支撑模块上;第二发电单元安装在地面上;
[0007]所述储能单元内设置能量控制模块;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和回收单元连接;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单元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电单元包括光伏发电板和风力发电机。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发电单元包括潮汐发电装置、微型燃气轮机和单车发电装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用电单元包括制冷模块、照明模块、电气设备和电动汽车充电站桩。
[0011]进一步的,所述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还通过并网开关与区域电网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升降机;所述升降机通过回收单元与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风力发电机通过电缆与风力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风力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能量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光伏控制器;所述光伏发电板通过电缆与光伏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能量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
[0015]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专利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用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回收单元;且第一发电单元安装在高于地面的支撑模块上;第二发电单元安装在地面上;储能单元内设置能量控制模块;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和回收单元连接;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单元连接。本技术通过风、光、潮汐等新能源和发电单车的无成本发电方式,以及升降机能源二次回收装置在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中的使用,结合微型燃气轮机、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备用装置,使得整个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成为一个可独立运行的微网系统,可对附属电气设备进行可靠供电、也可对驻站检修人员的电动工作用车充电。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不仅能实现自给自足的供电需求,还能通过与区域电网连接,辐射到周围村庄、航道警示灯、航空警示灯及附近船舶岸电系统为其供电,极大的提高大跨越输电塔附属电气设备的用电可靠性,降低用电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如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布局图;
[0018]如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原理框图;
[0019]如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连接图;
[0020]1‑
附属房屋顶棚、2

光伏发电板、3

潮汐发电装置、4

微型燃气轮机、5

风力发电机、6

升降机、7

单车发电装置、8

储能单元、9

空调系统、10

照明系统、11

电气设备、12

电动汽车充电站桩、13

电动汽车、14

区域电网;2

1光伏控制器、5

1风力控制器、6

1升降机能量回收装置和14

1并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
[0022]实施例1
[0023]本技术实施例1结合大跨越输电塔高度高、占地大、靠近水流潮汐资源丰富、配套升降机使用频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用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回收单元;且第一发电单元安装在高于地面的支撑模块上;第二发电单元安装在地面上;储能单元内设置能量控制模块;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和回收单元连接;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单元连接。如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布局图;如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原理框图;如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大跨
越输电塔微网系统连接图;
[0024]支撑模块采用附属房屋顶棚1,在附属房屋顶1上设有光伏发电板2、风力发电机5;在地面上设有潮汐发电装置3、微型燃气轮机4和单车发电装置7;潮汐发电装置3靠近江岸水流处布置;大跨越输电塔上设有升降机6,升降机6通过升降机能量回收装置6

1与储能单元8连接;
[0025]光伏发电板2、潮汐发电装置3、微型燃气轮机4、风力发电机5、单车发电装置7,均与储能单元8内的能量控制模块连接;能量控制模块还与空调系统9、照明系统10、电气设备11、电动汽车充电站桩12相连。电动汽车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用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回收单元;且第一发电单元安装在高于地面的支撑模块上;第二发电单元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储能单元内设置能量控制模块;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第二发电单元和回收单元连接;能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单元包括光伏发电板和风力发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电单元包括潮汐发电装置、微型燃气轮机和单车发电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越输电塔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单元包括制冷模块、照明模块、电气设备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嘉阳王艳陈凯王浩李振方牛孜强季道广王茂忠杨洪瑞马卫华彭旺靳卫俊潘青松何宣虎谌柳明阮仕欢孟令健秦汉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