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的可拆卸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00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的可拆卸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培养仓、搅拌仓、固定床机构和取样条,其中,罐体,内部安装有培养仓,培养仓的培养仓容纳部内安装有固定床机构;培养仓,底部与搅拌仓连接,培养仓与搅拌仓之间设置有扰流板,其中,扰流板安装于搅拌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初期进行细胞接种时,浓稠的细胞悬液不会堵塞在固定床的底部,细胞可以实现均匀分布;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培养基液流匀速穿过固定床机构表面,可以没有死角地和细胞进行充分接触,细胞所需营养物质更加的均衡,细胞生长状态更为均一;培养仓可以方便与搅拌仓进行安装、拆卸,方便对固定床机构内部进行取样,满足参数测试、工艺开发的需求。发的需求。发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的可拆卸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反应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的可拆卸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属于生物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CGT)可在分子层面通过基因表达、沉默或体外改造的手段来实现疗法升级或治疗罕见病。病毒载体是目前采用的主要递送手段,其表达生产是CGT药物生产的核心。现有病毒载体的生产工艺大多基于贴壁细胞平台。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培养装置,相比于传统的生物反应器,可以简化贴壁细胞的培养过程,且容易实现规模放大。
[0003]现有的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内部结构复杂且不均一,细胞接种时容易造成细胞堆积堵塞,培养过程中细胞分布不均匀,无法准确观察检测细胞状态,转染效率低下,影响最终病毒载体产量。在生产的最后环节,如果需要对固定床上的细胞进行收集,现有的设备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的可拆卸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解决了现有的生物反应器培养过程中细胞分布不均匀、无法观察检测细胞状态、转染效率低下等问题。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的可拆卸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培养仓、搅拌仓、固定床机构和取样条,其中,
[0007]所述罐体,内部安装有所述培养仓,所述培养仓的培养仓容纳部内安装有所述固定床机构;
[0008]所述培养仓,底部与所述搅拌仓连接,所述培养仓与所述搅拌仓之间设置有扰流板,其中,
[0009]所述扰流板安装于所述搅拌仓的顶部;
[0010]所述扰流板的顶部分布有若干液体倒流孔,其中,
[0011]若干所述液体倒流孔的周围边侧分布有若干凸起块;
[0012]所述固定床机构,包括第一构成层和第二构成层,其中,
[0013]所述第一构成层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构成层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构成层,所述第一构成层和所述第二构成层螺旋卷曲形成所述固定床机构。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床机构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构成层与所述第二构成层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二构成层之间均设置有取样条,其中,
[0015]所述第二构成层包括设置有若干孔洞的间隔网。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体的顶部安装有罐盖,其中,
[0017]所述罐盖上设置有第一检测电极、第二检测电极和取样孔;
[0018]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的一端伸入所述培养仓,其中,
[0019]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包括pH检测电极,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包括培养基溶氧检测电极。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盖上还设置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其中,
[0021]所述第一端口包括进气端口,
[0022]所述第二端口包括出液端口,
[0023]所述第三端口包括尾气端口,
[0024]所述第四端口包括进液端口,
[0025]所述第五端口包括取样端口,
[0026]所述第六端口包括碱液端口;
[0027]所述第四端口不超过所述罐盖,所述第二端口超出所述罐盖1.75至2.5厘米。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仓内设置有转子;
[0029]所述搅拌仓的边侧设置有若干回流口。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仓的顶端设置有内盖,其中,
[0031]所述内盖设置于所述培养仓与所述罐盖之间。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构成层包括PET膜,所述第二构成层制造材料包括PP。
[00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块相对应的凹槽,以使所述培养仓通过所述扰流板与所述搅拌仓相连接。
[0034]优选地,所述第二构成层的孔洞包括菱形、矩形或椭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0035]进一步优选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床机构外层的所述第一构成层上分布有若干标记部。
[003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固定床机构的第一构成层(PET膜) 之间的第二构成层(PP膜)作为间隔网,带有孔洞(菱形等)在初期进行细胞接种时,浓稠的细胞悬液不会堵塞在固定床的底部,细胞可以实现均匀分布;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培养基液流匀速穿过固定床机构表面,可以没有死角地和细胞进行充分接触,细胞所需营养物质更加的均衡,细胞生长状态更为均一;培养仓可以方便与搅拌仓进行安装、拆卸,可以方便的将培养仓内附有细胞的PET 膜(第一构成层)更加容易的取出,从而对PET膜上的细胞进行收集;固定床机构上设置有取样条,方便对固定床机构内部进行取样,满足参数测试、工艺开发的需求;进液端口(第四端口)基本向下无延伸,出液端口(第二端口)向罐盖下方延伸约2cm的长度,可以实现细胞培养过程的循环灌流工艺,有利于延长细胞的生产周期,实现病毒载体产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9]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40]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41]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0042]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0043]图7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0044]图8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0045]图9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0046]图10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0047]图中:1、第一检测电极;2、第二检测电极;3、取样孔;4、罐盖;5、罐体;6、内盖;7、培养仓;71、培养仓容纳部;8、扰流板;9、搅拌仓;91、回流口;10、转子;11、固定床机构;111、标记部;12、第一端口;13、第二端口;14、第三端口;15、第四端口;16、第五端口;17、第六端口;18、凸起块; 19、液体倒流孔;20、第一构成层;21、第二构成层;22、取样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9]实施例1
[0050]如图1

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的可拆卸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包括罐体5、培养仓7、搅拌仓9、固定床机构11和取样条22,其中,罐体5,内部安装有培养仓7,培养仓7的培养仓容纳部71内安装有固定床机构11,具体的,固定床机构11包括第一构成层20和第二构成层21,其中,第一构成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的可拆卸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5)、培养仓(7)、搅拌仓(9)、固定床机构(11)和取样条(22),其中,所述罐体(5),内部安装有所述培养仓(7),所述培养仓(7)的培养仓容纳部(71)内安装有所述固定床机构(11);所述培养仓(7),底部与所述搅拌仓(9)连接,所述培养仓(7)与所述搅拌仓(9)之间设置有扰流板(8),其中,所述扰流板(8)安装于所述搅拌仓(9)的顶部;所述扰流板(8)的顶部分布有若干液体倒流孔(19),其中,若干所述液体倒流孔(19)的周围边侧分布有若干凸起块(18);所述固定床机构(11),包括第一构成层(20)和第二构成层(21),其中,所述第一构成层(20)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构成层(20)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构成层(21),所述第一构成层(20)和所述第二构成层(21)螺旋卷曲形成所述固定床机构(11);所述固定床机构(11)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构成层(20)与所述第二构成层(21)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二构成层(21)之间均设置有取样条(22),其中,所述第二构成层(21)包括设置有若干孔洞的间隔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的可拆卸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5)的顶部安装有罐盖(4),其中,所述罐盖(4)上设置有第一检测电极(1)、第二检测电极(2)和取样孔(3);所述第一检测电极(1)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2)的一端伸入所述培养仓(7),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极(1)包括pH检测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虎王江凯韦博
申请(专利权)人:同腾新创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