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988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设置在接液槽的入膜侧,包括第一挤液辊和第二挤液辊,所述第二挤液辊位于所述第一挤液辊的上方,所述第二挤液辊与所述第一挤液辊相比更靠近所述接液槽,电镀铜膜依次交叉经过所述第一挤液辊和所述第二挤液辊,且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一挤液辊和所述第二挤液辊的包角均大于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镀铜膜设备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薄膜基材表面镀膜需求越来越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材料、高性能汽车贴膜、等离子电视平板显示、触摸屏、太阳能电池、柔性印刷线路板(FPC)、覆晶薄膜(COF)等领域。
[0003]在现有电镀铜膜设备中,其挤液机构一般是通过一个活动包胶上辊压向一个固定钢辊的方式挤液,两个辊不仅需要采用皮带和齿轮辅助传动,还需额外增设张力传感器的使用,结构复杂调节不便,且挤液时会隔断膜的张力,力过大会使膜起皱,容易损伤膜面。
[0004]以上缺陷,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设置在接液槽的入膜侧,包括第一挤液辊和第二挤液辊,所述第二挤液辊位于所述第一挤液辊的上方,所述第二挤液辊与所述第一挤液辊相比更靠近所述接液槽,电镀铜膜依次交叉经过所述第一挤液辊和所述第二挤液辊,且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一挤液辊和所述第二挤液辊的包角均大于90
°

[000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所述第一挤液辊位于所述接液槽的入膜侧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二挤液辊的出膜端位于所述接液槽的入膜侧侧壁的内侧。
[000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二挤液辊的包角大于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一挤液辊的包角。
[00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一挤液辊的包角为160
°‑
170
°
,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二挤液辊的包角为215
°‑
225
°

[00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还包括用于辅助挤液的过辊,所述过辊设置在所述第一挤液辊的入膜侧,所述电镀铜膜依次交叉经过所述过辊、所述第一挤液辊及所述第二挤液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挤液辊、所述第二挤液辊及所述过辊的半径均为A,所述第一挤液辊与所述第二挤液辊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过辊与所述第一挤液辊之间的距离为C,A:B:C 等于7:1:1。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过辊为SUS304钢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提供的卷绕式挤液机构通过卷绕的方式,仅靠膜自身张力下尽可能的增大挤液面积,且增长挤液路径,同时利用液体自身的重力,以此达到最好的挤液效果;结构简单,无需调节,不损伤电镀铜膜的膜面,且不会隔断电镀铜膜的膜面,挤液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与接液槽的连接示意图;
[0018]在图中,
[0019]1、第一挤液辊;2、第二挤液辊;3、电镀铜膜;4、过辊;5、接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术语“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
[0022]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设置在接液槽 5的入膜侧,包括第一挤液辊1和第二挤液辊2,第二挤液辊2位于第一挤液辊1的上方,第二挤液辊2与第一挤液辊1相比更靠近接液槽5,电镀铜膜3依次交叉经过第一挤液辊1 和第二挤液辊2,且电镀铜膜3经过第一挤液辊1和第二挤液辊2的包角均大于90
°
,保证挤液效果。因挤液效果与挤液受力和挤液面积成正比,本技术提供的卷绕式挤液机构2通过卷绕的方式,仅靠膜自身张力下尽可能的增大挤液面积,且增长挤液路径,同时利用液体自身的重力,以此达到最好的挤液效果;结构简单,无需调节,不损伤电镀铜膜3 的膜面,且不会隔断电镀铜膜3的膜面,挤液效果更佳。
[0023]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挤液辊1位于接液槽5的左侧壁外侧,第二挤液辊2 的出膜端位于接液槽5的左侧壁内侧,使第二挤液辊2尽可能的靠近接液槽内的导电辊组,从而使电镀铜膜3经过第二挤液辊2的包角尽可能的大,从而提升挤液效果。
[0024]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卷绕式挤液机构还包括用于辅助挤液的过辊4,过辊4为SUS304钢辊,通过过辊4可以改变电镀铜膜3的走膜路径,使电镀铜膜3经过第一挤液辊 1的包角尽可能的大,从而提升挤液效果。
[0025]优选的,电镀铜膜3经过第二挤液辊2的包角大于电镀铜膜3经过第一挤液辊1的包角,且电镀铜膜3经过第一挤液辊1的包角为160
°‑
170
°
,电镀铜膜3经过第二挤液辊2 的包角为215
°‑
225
°
。采用上述的设置,不仅可以保证装置能够顺利运行,还可以起到最佳的挤
液效果。
[0026]同时,为了使电镀铜膜3经过第一挤液辊1的包角能够达到160
°‑
170
°
,电镀铜膜3 经过第二挤液辊2的包角能够达到215
°‑
225
°
,第一挤液辊1、第二挤液辊2及过辊4的半径均为A,第一挤液辊1与第二挤液辊2之间的距离为B,过辊4与第一挤液辊1之间的距离为C,A:B:C约等于或者等于7:1:1。
[0027]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设置在接液槽的入膜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挤液辊和第二挤液辊,所述第二挤液辊位于所述第一挤液辊的上方,所述第二挤液辊与所述第一挤液辊相比更靠近所述接液槽,电镀铜膜依次交叉经过所述第一挤液辊和所述第二挤液辊,且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一挤液辊和所述第二挤液辊的包角均大于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液辊位于所述接液槽的入膜侧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二挤液辊的出膜端位于所述接液槽的入膜侧侧壁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二挤液辊的包角大于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一挤液辊的包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装置的挤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铜膜经过所述第一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通达盛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