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水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76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水盒,定量水盒与储水盒一体成型,中间通过隔水板分隔,或所述定量水盒与储水盒通过隔水板相互固定成一体结构,所述储水盒的出水口通过水管、定量水泵与所述定量水盒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隔水板上设置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最低点位于所述定量水盒的定量水位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供水盒,定量水盒与储水盒一体成型,定量水盒可存储单次用量的定量水,过多的水直接回流到储水盒,节约水资源,同时减少回流过程中的水污染。同时减少回流过程中的水污染。同时减少回流过程中的水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水盒


[0001]本技术涉及供水装置
,尤其是一种供水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常会用到冰块,因此,家用小型制冰机越来越受到欢迎,带有制冰机的冰箱也成畅销产品。早期制冰机的制冰模块包括多个制冰腔,由供水系统向制冰腔内定量供水,现有技术中,为使用方便,不完全依赖固定水源,通常在制冰机壳体内设置储水盒,存储多次制冰用水,通过水泵向制冰腔内注水。但这种方式向制冰腔注水时,如水泵出现问题,注水量将无法准确控制,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设置中转水盒,中转水盒的容量有限,过多的水量将做为溢水排出,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水盒,定量水盒与储水盒一体成型,定量水盒可存储单次用量的定量水,过多的水直接回流到储水盒,节约水资源,同时减少回流过程中的水污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水盒,其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供水盒,定量水盒与储水盒一体成型,中间通过隔水板分隔,或所述定量水盒与储水盒通过隔水板相互固定成一体结构,所述储水盒的出水口通过水管、定量水泵与所述定量水盒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隔水板上设置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最低点位于所述定量水盒的定量水位线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溢流水位传感器,所述溢流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水流信号时,向所述定量水泵发送信号,所述定量水泵停止供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量水盒的内壁上设置有进水水位传感器,当所述进水水位传感器和溢流水位传感器均检测到水流信号时,控制所述定量水泵停止供水。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水位传感器的位置低于所述溢流水位传感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量水盒的进水口高于所述溢流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盒的最高水位低于所述溢流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定量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定量水盒的底壁上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末端设置出水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供水盒的顶部通过顶盖密封。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供水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0015]在隔水板上设置溢水口,当供水过量时,多余的水从溢水口溢出,保证向制冰腔定量供水,避免过量的水进入制冰腔;
[0016]定量水盒和储水盒一体成型,通过隔水板分隔,整体结构简单,多余水直接回流到储水盒,避免浪费;
[0017]通过两个传感器检测供水量,避免单一检测的失效以及误判;
[0018]溢流水直接回流到储水盒,避免回流水污染。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技术一种供水盒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供水盒1,定量水盒2,储水盒3,隔水板4,溢流口5,排水口6,进水口7,出水口8,定量水泵9,水管10,分水盘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2]一种供水盒,定量水盒2与储水盒3一体成型,中间通过隔水板4分隔,或定量水盒2与储水盒3通过隔水板4相互固定成一体结构,储水盒3的出水口通过水管10、定量水泵9与定量水盒2的进水口7连通,隔水板4上设置溢流口5,溢流口5的最低点位于定量水盒2的定量水位线上。
[0023]本技术以家用制冰机的供水系统为例,介绍供水盒的具体结构,供水系统包括定量水泵9和供水盒1,定量水泵9的进水端通过水管10与储水盒1连通,出水端通过进水管与定量水盒2连通,按设定的控制参数,如额定功率、额定流量、额定时间等,从储水盒3引水并向定量水盒2定量供水。定量水盒2接收并存储定量水泵9运送的单次制冰用水,并通过进水管与位于制冰机上模处设置的分水盘11连通,分水盘11包括多个分别与各制冰腔室连通的分水口,将制冰用水经分水盘11向上模、下模合模后形成的相对密封的制冰腔室注水。分水盘11和制冰机合模后形成的制冰腔室非本技术的专利技术重点,现有技术或将来可能出现的,任意技术均可采用,不做限制与要求。
[0024]储水盒3与定量水盒2为一体结构或相互固定成一体结构。如图1所示,储水盒3与定量水盒2为一体结构,供水盒1内部通过隔水板4分隔成容积不等的两个储水空间,较大空间的为储水盒3,较小空间的为定量水盒2,储水盒3内可存储多次制冰用水,定量水盒2内可存储单次制冰用水,且储水盒3中的最高水位线低于定量水盒2的额定供水量水位线。
[0025]储水盒3设置可手动注水,或通过另接供水水路与外接水源连通,实现自动注水,不做限制与要求,并设置排水口6,排水口6通过水管10及定量水泵9与定量水盒2的进水口连通,定量水盒2设置进水口7和出水口8,出水口8经电磁阀或水泵与分水盘11连通,溢流口5设置在隔水板4上,在隔水板4的任意位置,设置缺口,形成溢流口5,且溢流口5的最低位置与定量水位线平齐,使注入到定量水盒2中的制冰用水超过单次制冰用水的额定量时,多余的水直接从隔水板4处的溢流口5回流到储水盒3中,无需溢流管,减少在水管中流动时可能产生的污染。
[0026]定量水盒2的进水口7、出水口8、储水盒3的排水口6也设置在供水盒3的后壁上,减少水管管路的整体用量及占用的空间,并便于水管管路的整洁布局。在溢流口5处设置溢流水位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溢流口5设置在隔水板4顶部的后侧,与供水盒1的后壁配合,形成溢水通路,溢流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溢流口对应的后壁上,溢流水流经溢流口5时,检测到水流信号。在定量水盒2的后壁处,低于溢流水位传感器的位置处,设置进水水位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定量水盒2的底壁形成左高右低且前后两侧高中间低的引流槽结构,引流槽的
末端为出水口8;当供水盒1需与壳体底壁固定时,为保持稳定,无法使定量水盒2的底壁做倾斜结构,也可在定量水盒2底壁的顶面做倾斜设计,使出水口8处为最低点,考虑底壁壁厚以及强度,倾斜角度极小,和/或在出水口8处做弧形凹槽,形成引流槽,便于将定量水盒2中的水排净。同样的,对储水盒3底壁做同样的设置。具体的,定量水盒2盒体的后侧壁的底部为V型,两边高中心低,并在中心低点处,设置出水口8,盒体的底壁整体前高后低,在排水过程中,避免水在盒体底壁上积存,盒体底壁前侧的两端分别与出水口连线,此两条连线之间的底壁前高后低,两边连线之间的底壁前高后低的同时外高内低,使底壁自然形成引流槽结构,引流槽的出水槽口即为出水口8,出水口8通过水管或直接与电磁阀的进水端连通,电磁阀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与分水盘11连通,由电磁阀控制出水口的导通或关闭状态,实现注水。
[0027]当溢流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溢流口中有水时,向制冰机的控制器发送信号,由控制器控制定量水泵9停止工作,不再供水,也可由溢流水位传感器直接发送信号给定量水泵9,控制定量水泵9停止工作。进一步的,由于进水口7位置高于溢流口5,为避免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水盒,其特征在于:定量水盒与储水盒一体成型,中间通过隔水板分隔,或所述定量水盒与储水盒通过隔水板相互固定成一体结构,所述储水盒的出水口通过水管、定量水泵与所述定量水盒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隔水板上设置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最低点位于所述定量水盒的定量水位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溢流水位传感器,所述溢流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水流信号时,向所述定量水泵发送信号,所述定量水泵停止供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水盒的内壁上设置有进水水位传感器,当所述进水水位传感器和溢流水位传感器均检测到水流信号时,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二五C一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彭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