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弯曲的石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41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弯曲的石材,包括至少两个石材本体,各所述石材本体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基层、粘合层和天然石材层,所述天然石材层和所述基层通过所述粘合层进行连接,各所述石材本体之间通过铰链相互铰接,实现各石材本体的可相对转动,所述铰链设置于所述基层上,所述基层上靠近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圆弧形凸起,所述天然石材层上靠近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弧形凸起相配合的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的数量与所述圆弧形凸起的数量相同,解决了现有可弯曲石材其石材板厚度较低,质感较差且难以大幅度弯曲的技术问题。质感较差且难以大幅度弯曲的技术问题。质感较差且难以大幅度弯曲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弯曲的石材


[0001]本技术涉及石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弯曲的石材。

技术介绍

[0002]石材作为一种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室内外装饰设计、幕墙装饰和公共设施建设。市场上常见的石材主要是分为天然石和人造石。
[0003]天然石材按物理化学特性品质又分为板岩和花岗岩两种。人造石按工序分为水磨石和合成石。水磨石是以水泥、混凝土等原料锻压而成;合成石是以天然的碎石为原料,加上粘合剂等经加压、抛光而成。后两者为人工制成,所以强度没有天然石材价值高。石材是建筑装饰材料的高档产品,天然石材大体分为花岗岩、板岩、砂岩、石灰岩、火山岩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造石的产品也不断日新月异,质量和美观已经不逊色天然石材。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石材早已经成为建筑、装饰、道路、桥梁建设的重要原料之一。
[0004]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的石材多为单一石材结构,且石材在一定厚度的基础上,其为硬性材质,无法满足弯曲的需求,遇到弯曲墙面等不平的使用场景,就需要通过切割石材来满足使用需求。
[0005]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233234.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以弯曲的超薄石材复合板,它由超薄石材板、树脂胶、金属薄板组成,在超薄石材板的上面涂刷有树脂胶,在树脂胶上粘接有金属薄板,金属薄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孔洞。该超薄石材复合板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料,节省石材,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安装工艺简单,可提高施工效率。然而上述技术所提出的方案也是通过降低石材板的厚度来达到一定程度的弯曲,其弊端为被降低厚度的石材板整体质感会被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弯曲的石材,解决了现有可弯曲石材其石材板厚度较低,质感较差且难以大幅度弯曲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弯曲的石材,包括至少两个石材本体,各所述石材本体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基层、粘合层和天然石材层,所述天然石材层和所述基层通过所述粘合层进行连接,各所述石材本体之间通过铰链相互铰接,实现各石材本体的可相对转动,所述铰链设置于所述基层上,所述基层上靠近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圆弧形凸起,所述天然石材层上靠近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弧形凸起相配合的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的数量与所述圆弧形凸起的数量相同。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天然石材层上靠近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基层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吻合的通孔,所述石材本体上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天然石材层的厚度为0.8

1cm,所述基层的厚度为所述天然石材层
厚度的三分之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层上远离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为粗糙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粗糙面为磨砂面或者颗粒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基层为铝合金层或者不锈钢层。
[0013]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现有的石材板在装修过程中,遇到弧面或者拐角就需要进行切割处理,增加了工序同时可能存在边角料的浪费;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直接通过在基层设置铰链结构,将各个石材本体通过铰链相互铰接,实现可相互转动,实际安装过程中,仅需要通过铰链进行转动,安装在墙上后针对铰接处进行美缝工艺填充即可,该技术所提出的方案同时也能够将各个石材板之间连接起来,整体性更强,通过在基层上设置有圆弧形凸起,在天然石材层上设置有圆弧形凹槽,目的是为了增大基层与天然石材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与粘合层进行配合,实现二者更加稳固的连接,避免安装过程中天然石材层可能存在的脱落的情况。
[0015]2、天然石材层上靠近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基层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吻合的通孔,所述石材本体上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配合,通过用螺钉进一步将天然石材层以及基层进行锁紧,完全消除了天然石材层可能脱落的风险,同时粘合层还有一个作用是能够提供缓冲性能,避免基层或者天然石材层二者任一一个产生震动会相互进行传递,避免造成天然石材层可能存在的开裂的风险。
[0016]3、天然石材层的厚度为0.8

1cm,所述基层的厚度为所述天然石材层厚度的三分之二,天然石材层为常规厚度,其适用于市面上常见的石材层厚度,不可采用过厚的天然石材层,原因是过厚的天然石材层会带来更大的质量,进而会影响石材与墙面的配合度,基层作为石材的支撑层,其厚度过厚会影响石材整体的质感,其仅需要做到尽量薄且与所述天然石材层的接触面积足够大即可。
[0017]4、基层上远离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为粗糙面,即需要与墙面贴合的一侧面,其为粗糙面能够保证在于墙面进行配合的时候更加牢固。
[0018]5、所述基层为铝合金层或者不锈钢层,通过采用铝合金层或者是不锈钢层,避免了其生锈,同时金属层能够带来更好的支撑特性,且其金属刚度能够满足基层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

A处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参考图1到图3,本实施例一提出一种可弯曲的石材,包括两个石材本体1,各所述石材本体1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基层13、粘合层12和天然石材层11,所述天然石材层11和所述基层13通过所述粘合层12进行连接,各所述石材本体1之间通过铰链2相互铰接,实现各
石材本体1的可相对转动,所述铰链2设置于所述基层13上,所述基层13上靠近所述粘合层12的一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圆弧形凸起133,所述天然石材层11上靠近所述粘合层1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弧形凸起133相配合的圆弧形凹槽112,所述圆弧形凹槽112的数量与所述圆弧形凸起133的数量相同;
[0024]所述天然石材层11上靠近所述粘合层1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111,所述基层13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111相吻合的通孔132,所述石材本体1上设置有螺钉3,所述螺钉3贯穿所述通孔132与所述螺纹孔111配合;
[0025]所述天然石材层11的厚度为0.8cm,所述基层13的厚度为所述天然石材层11厚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基层13上远离所述粘合层12的一侧面为粗糙面131,所述粗糙面131为磨砂面。
[0026]上述天然石材层11的厚度还可以为0.8cm

1cm之间任一数值,如0.9cm或者1cm,上述圆弧形凹槽112、圆弧形凸起133和螺纹孔111的数量均定义为多个,多个指代不确定具体数量的个数,其实际数量可灵活设置,根据石材本体1的具体大小及相邻之间的间距进行设置,仅需保证圆弧形凸起133和圆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弯曲的石材,包括至少两个石材本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石材本体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基层、粘合层和天然石材层,所述天然石材层和所述基层通过所述粘合层进行连接,各所述石材本体之间通过铰链相互铰接,实现各石材本体的可相对转动,所述铰链设置于所述基层上,所述基层上靠近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圆弧形凸起,所述天然石材层上靠近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弧形凸起相配合的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的数量与所述圆弧形凸起的数量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弯曲的石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石材层上靠近所述粘合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基层上设置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良满
申请(专利权)人:盛达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