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71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包括透水沥青和相变自调温结构层,所述透水沥青和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自下而上依次铺设于路基的上方,在保持良好的排水能力的前提下,能自动调节路面的温度,可以改善透水沥青混合料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用相变储能调温机理,在降温过程中释放相变潜热和升温过程中储存相变潜热的特性,主动调控所述透水沥青层的温度的高低温极值和变化幅度,提高路面结构的环境适应能力,达到平抑温差的目的,抑制所述透水沥青层在气温寒冷的条件下的过早结霜或结冰,提高了路面结构在高温条件下的抗车辙、抗拥包和抗推挤等热稳性病害的能力,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透水沥青路面在压实后空隙率能达到20%左右,透水沥青层混合料内部形成联通空隙以作为排水通道,提高排水能力,从而能够显著增加雨天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体排水过程为:降落在路表的雨水快速进入排水通道,进行竖向渗透,并在路面横坡的作用下进行横向排水,最终通过应急车道到达排水边沟。
[0003]透水沥青路面与密实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开级配透水沥青路面的大空隙降低了传热速率,因此开级配混合料具有较小的热导系数和热容,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热导系数约占密实级配沥青混合料的50%左右,类似一个表面“绝热层”,在寒冷的冬季,特别是在雨雪天气,这会导致路面结构更容易、更早地形成霜或冰,且时间持续更久,在炎热的夏季,沥青路面温度升高,且持续时间长,导致路面发软,产生车辙、拥包、推挤等热稳性病害,雨季还可能造成水损害,严重影响透水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透水沥青路面在气温较低时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时更容易、更早形成霜或冰,在气候炎热时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在重载交通情况下容易产生车辙等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所述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相变自调温结构层和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和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自下而上依次铺设于路基的上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包括相变材料层,所述相变材料层优选为DTC相变材料层。
[0009]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的渗水系数不小于3000ml/min。
[0010]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0.4~0.6cm。
[001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水沥青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当所述透水沥青层为单层结构时,所述透水沥青层的厚度为3~5cm,所述相变材料层与所述透水沥青层的厚度之比为1~4∶15,当所述透水沥青层为双层结构时,所述透水沥青层的厚度为8~13cm,所述相变材料层与所述透水沥青层的厚度之比为6∶80~225。
[0012]进一步地,所述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还包括过渡保温层,所述过渡保温层位于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与所述透水沥青层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还包括面层复合层,所述面层复合层包括下面层,所述下面层包括第一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层,所述下面层设置于所述透水沥
青层和路基之间,所述下面层的厚度为8~10cm。
[0014]优选地,所述下面层为AC~25面层,厚度为8cm。
[0015]进一步地,所述面层复合层还包括中面层,所述中面层包括第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述中面层设置于所述透水沥青层和所述下面层之间,所述中面层的厚度为0.1~8cm。
[0016]优选地,所述中面层为AC~20面层,厚度6cm。
[0017]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所述过渡保温层和所述透水沥青层的宽度相等。
[0018]需要说明的是,与车辆行驶方向为所述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上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宽度方向。
[0019]进一步地,所述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还包括防水粘结层,所述防水粘结层包括洒布量为0.3~0.6kg/m2的改性乳化沥青层,所述防水粘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透水沥青层和所述面层复合层。
[0020]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粘结层中的改性乳化沥青层可通过洒布量为1.5~1.8kg/m2的改性热沥青层替代,也可以通过应力吸收层替代。
[00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水粘结层可以仅由所述改性乳化沥青层、所述改性热沥青层或所述应力吸收层之一构成,也可以均同时包括所述改性乳化沥青层、所述改性热沥青层和所述应力吸收层。
[0022]优选地,所述改性乳化沥青层的洒布量为0.6kg/m2的SBS改性乳化沥青层。
[0023]进一步地,所述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还包括基层复合层,所述基层复合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和表基层,所述表基层包括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和/或柔性基层,所述底基层包括半刚性稳定粒料层。
[002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表基层可以仅包括所述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也可以仅包括所述柔性基层。
[0025]进一步地,所述表基层的厚度为30~50cm。
[0026]优选地,所述表基层的厚度为36cm。
[0027]进一步地,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5~25cm。
[0028]优选地,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20cm。
[0029](三)有益效果
[0030]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的提供的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通过在所述透水沥青层的上方铺设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在保持良好的排水能力的前提下,能自动调节路面的温度,可以改善透水沥青混合料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用相变储能调温机理,在降温过程中释放相变潜热和升温过程中储存相变潜热的特性,主动调控所述透水沥青层的温度的高低温极值和变化幅度,提高路面结构的环境适应能力,达到平抑温差的目的,抑制所述透水沥青层在气温寒冷的条件下的过早结霜或结冰,提高了路面结构在高温条件下的抗车辙、抗拥包和抗推挤等热稳性病害的能力,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由单一透水沥青层形成的路面结构导致的在气温低的条件下易结霜或结冰和在气温高的条件下不易散热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1、相变自调温结构层;2、过渡保温层;3、透水沥青层;4、中面层;5、下面层;6、表基层;7、底基层;8、路基;9、防水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技术中的附图,对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相变自调温结构层;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和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自下而上依次铺设于路基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包括相变材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0.4~0.6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还包括:过渡保温层,所述过渡保温层位于所述相变自调温结构层与所述透水沥青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还包括:面层复合层,所述面层复合层包括下面层,所述下面层包括第一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层,所述下面层设置于所述透水沥青层和路基之间,所述下面层的厚度为8~10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自调温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斌于亚军高奥东王丽丽王秋显路凯冀李新鹏姜天龙甄会超袁泽夏磊刘少华张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