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倒装式基层结构的永久性路面结构及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97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倒装式基层结构的永久性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沥青层、沥青稳定碎石层、沥青抗裂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沥青层包括由防水粘结层连接的上下两层;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包括上下两层,上下两层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之间以及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与其他层之间均通过不粘轮粘层进行连接;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包括上基层、下基层和底基层;所述沥青抗裂层与上基层之间以及所述上基层与下基层间均通过沥青透层进行连接,所述下基层与底基层之间设有干水泥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在设计寿命期间不发生结构性破坏,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表层,只需进行日常养护,不需要进行结构性大修。进行结构性大修。进行结构性大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倒装式基层结构的永久性路面结构及路面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倒装式基层结构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已修建的沥青路面存在很多技术性问题。例如车辙、低温缩裂、疲劳开裂、反射裂缝等,这些都损坏都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之一是路面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承载能力不强,耐久性不足,难以到达预期的使用寿命。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其路面结构有很大的差别。一方面结构形式单一,主要以半刚性基层路面为主,另一方面,路面结构的设计不合理,造成较大材料和资金的浪费。根据现实的情况为今后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设计出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在其设计寿命期间,不发生结构性破坏,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表面功能层,只需进行日常养护,不需要进行结构性大修,可以极大的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节约寿命周期成本,减少因维修而导致交通阻塞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建立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是城市道路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以表面层使用寿命不少于15年,其他结构层设计寿命达到40年以上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在设计寿命期间内,不发生结构性破坏,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表面功能层,只需进行日常养护,不需要进行结构性大修,即不需要对主要承重层大修。可以减轻因经常性道路维修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倒装式基层结构的永久性路面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沥青层、沥青稳定碎石层、沥青抗裂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0007]所述沥青层包括由防水粘结层连接的上下两层;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包括上下两层,上下两层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之间以及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与其他层(如沥青层和沥青抗裂层)之间均通过不粘轮粘层进行连接;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包括上基层、下基层和底基层;所述沥青抗裂层与上基层之间以及所述上基层与下基层间均通过沥青透层进行连接,所述下基层与底基层之间设有干水泥层。
[0008]本技术中,所述沥青层的上下两层为上层沥青层及下层沥青层,上层沥青层位于下层沥青层的上面且上层沥青层和下层沥青层之间设有防水粘结层;上下两层的沥青稳定碎石层即为上层沥青稳定碎石层及下层沥青稳定碎石层,上层沥青稳定碎石层位于下层沥青稳定碎石层的上面。
[0009]优选的,制备所述上层沥青层的混合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为:60℃动稳定度≥8000
次/mm;70℃动稳定度≥3000次/mm;残留稳定度≥90%,冻融残留强度比≥85%;低温弯曲破坏应变≥3200με;冻断试验≥

28℃;动态压缩模量为7500

12000Mpa。
[0010]进一步优选的,上层沥青层的由SRA

13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制备而成,其厚度为3~5cm。
[0011]优选的,制备所述下层沥青层的混合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为:60℃动稳定度≥12000次/mm;70℃动稳定度≥4500次/mm;残留稳定度≥85%,冻融残留强度比≥80%;低温弯曲破坏应变≥3000με;动态模量为9500~13500MPa。
[0012]进一步优选的,下层沥青层由HMRA

20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制备而成,其厚度为6~8cm。
[0013]优选的,所述防水粘结层由橡胶纤维加强型沥青制备而成,洒布量为1.5

1.8kg/m2。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水粘结层的拉伸强度≥1Mpa;断裂延伸率≥800%;与水泥混凝土粘结强度≥0.6Mpa。
[0015]优选的,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由抗裂型胶粉改性沥青稳定碎石制备而成;上下两层的厚度一致,均为6~10cm。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抗裂型胶粉改性沥青稳定碎石料的动态模量为7000~11000MPa
[0017]优选的,所述不粘轮粘层由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制备而成,洒布量为0.4

0.6kg/m2。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不粘轮粘层25℃附着力拉拔强度≥1.0Mpa,25℃复合件拉拔强度≥0.35MPa,粘轮性能为60℃时不粘轮;其洒布量为0.4

0.6kg/m2。
[0019]优选的,所述沥青抗裂层的厚度为2~3cm。
[0020]进一步优选的,制备所述沥青抗裂层的混合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为:稳定度≥2000次/mm;残留稳定度≥90%,冻融残留强度比≥85%;温弯曲破坏应变≥6500με;疲劳寿命950με≥400000次。
[0021]优选的,所述上基层由高抗剪强度级配碎石制备而成,其厚度为16~18cm;
[002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上基层混合料内掺加聚丙烯纤维和少量乳化沥青或水泥(1.5%以内),其主要性能指标为:CBR≥300;模量≥350MPa;粘聚力C(Kpa)≥170kpa。
[0023]优选的,所述下基层由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制备而成,其厚度为18~20cm;
[002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下基层混合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混合料强度5~7MPa;抗冲刷系数≤10g;28d混合料强度6~8MPa。
[0025]优选的,所述底基层由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制备而成,其厚度为18~20cm。
[00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底基层混合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混合料强度3~5MPa,抗冲刷系数≤10g;28d混合料强度4~6MPa。
[0027]优选的,所述沥青透层由高渗透性改性乳化沥青制备而成,洒布量为1.0

1.5kg/m2。
[0028]进一步优选的,沥青透层的制备原料中残留物含量≥50%,渗透深度≥10mm;其洒布量为1.0

1.5kg/m2。
[002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保护本技术所述路面结构的路面,所述路面还包括
土基,所述路面结构中的底基层固定于土基上。
[003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对铺面结构中各层次的结构关系、厚度比或厚度进行了合理的设置。该路面结构较厚,因此路面结构初期建造费用可能偏高,但只需进行日常养护,不需要进行结构性大修,所以维修费用低,在寿命周期内最经济。
[0032]本实施例的铺面结构对各层次的结构关系、厚度或厚度比进行了合理设置,在满足城市道路路面承载需要的同时,更好地节约了耗材,节省了铺面结构的建设成本,在新型铺面道路结构的建设上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应用推广价值。
[0033]本技术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各结构层的应力应变情况,并通过控制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及路基顶面压应变等来确定个结构层所需的模量和厚度,并根据各结构层所需要满足的模量等指标进行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倒装式基层结构的永久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沥青层、沥青稳定碎石层、沥青抗裂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沥青层包括由防水粘结层连接的上下两层;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包括上下两层,上下两层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之间以及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与其他层之间均通过不粘轮粘层进行连接;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包括上基层、下基层和底基层;所述沥青抗裂层与上基层之间以及所述上基层与下基层间均通过沥青透层进行连接,所述下基层与底基层之间设有干水泥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上层沥青层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为:60℃动稳定度≥8000次/mm;70℃动稳定度≥3000次/mm;残留稳定度≥90%,冻融残留强度比≥85%;低温弯曲破坏应变≥3200με;冻断试验≥

28℃;动态压缩模量为7500

12000Mpa;和/或,上层沥青层的厚度为3~5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下层沥青层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为:60℃动稳定度≥12000次/mm;70℃动稳定度≥4500次/mm;残留稳定度≥85%,冻融残留强度比≥80%;低温弯曲破坏应变≥3000με;动态模量为9500~13500MPa;和/或,下层沥青层的厚度为6~8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粘结层由橡胶改性沥青制备而成,洒布量为1.5

1.8kg/m2;和/或,所述防水粘结层的拉伸强度≥1Mpa;断裂延伸率≥800%;与水泥混凝土粘结强度≥0.6Mp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由抗裂型胶粉改性沥青稳定碎石制备而成;上下两层的厚度一致,均为6~10cm;和/或,制备所述沥青稳定碎石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斌夏磊曹东伟李怀健秦圆贺刘元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