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水稻异交授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8583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异交授粉装置,包括底板、左击穗杆、右击穗杆、驱动机构、驱动电机、复位装置和授粉组件,所述左击穗杆和右击穗杆用于击落底板左右两侧的水稻父本上的花粉;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左击穗杆和右击穗杆同时张开;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底板的下表面,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对驱动机构提供驱动力;所述复位装置设置于驱动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左击穗杆和右击穗杆往复摆动击落杂交水稻父本上的花粉,被击落的在授粉组件的吹动下飘到杂交水稻母本的上方,自由落在杂交水稻母本花蕊上,整个装置小巧灵活、操控方便,授粉均匀,授粉率效果好,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劳动强度低。劳动强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水稻异交授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农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异交授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杂交水稻就是通过不同品种的水稻植株之间进行杂交的。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通常一株水稻是在一棵植株上完成的授粉,产生后代,而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是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杂交水稻授粉主要是将具有雄性不育的特征的水稻植株作为母本,由父本提供花粉,在水稻扬花期间将父本的花粉传授到母本的花蕊上,进行异交授粉。
[0003]异交授粉是杂交水稻选育的关键,人力式授粉作为传统的授粉方式,如单长竿赶粉法、双短竿推粉法和绳索拉粉法,授粉不均匀,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不能满足现代制种技术的发展要求,严重阻碍制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杂交水稻异交授粉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杂交水稻异交授粉装置,包括底板、左击穗杆、右击穗杆、驱动机构、驱动电机、复位装置和授粉组件,所述左击穗杆和右击穗杆用于击落底板左右两侧的水稻父本上的花粉;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左击穗杆和右击穗杆同时张开;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底板的下表面,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对驱动机构提供驱动力;所述复位装置设置于驱动机构上,所述复位装置用于使张开的左击穗杆和右击穗杆复位;所述授粉组件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授粉组件用于将击落的花粉吹到杂交水稻母本上方。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箱、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换向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传动箱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均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有换向齿轮,所述换向齿轮与传动箱轴承连接,所述换向齿轮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上均固定连接有输出轴,两个所述输出轴分别与左击穗杆和右击穗杆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装置外壳、限位环和扭簧,所述输出轴转动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于传动箱的上表面,所述输出轴的外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下端与外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授粉组件包括风机和风管,所述风机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风管设置于底板的两侧,所述风管的一端与风机的出风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出风管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出风嘴。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扶手,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滚轮。
[00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所述扶手上设置有控制器。
[0012]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撞杆。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左击穗杆、右击穗杆、驱动机构、驱动电机、复位装置和授粉组件的设置,左击穗杆和右击穗杆往复摆动击落杂交水稻父本上的花粉,被击落的在授粉组件的吹动下飘到杂交水稻母本的上方,自由落在杂交水稻母本花蕊上,整个装置小巧灵活、操控方便,授粉均匀,授粉率效果好,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驱动机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驱动机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复位装置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板;2、左击穗杆;3、右击穗杆;4、驱动机构; 401、传动箱;402、第一不完全齿轮;403、第二不完全齿轮; 404、第一从动齿轮;405、换向齿轮;406、第二从动齿轮;5、复位装置;501、装置外壳;502、限位环;503、扭簧;6、授粉组件; 601、风机;602、风管;7、驱动电机;8、输出轴;9、出风嘴; 10、扶手;11、滚轮;12、电源;13、控制器;14、防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5所示,一种杂交水稻异交授粉装置,包括底板1、左击穗杆2、右击穗杆3、驱动机构4、驱动电机7、复位装置5和授粉组件6,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用于击落底板1左右两侧的水稻父本上的花粉;驱动机构4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驱动机构4用于带动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同时张开;驱动电机7设置于底板1的下表面,驱动电机7用于对驱动机构4提供驱动力;复位装置5设置于驱动机构4上,复位装置5用于使张开的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复位;授粉组件6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授粉组件6用于将击落的花粉吹到杂交水稻母本上方。
[0022]具体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器13启动驱动电机7和风机 601,并推动扶手10行走在两行水稻父本之间,驱动电机7带动第一不完全齿轮402和第二不完全齿轮403同时转动,第一不完全齿轮402通过第一从动齿轮404带动右击穗杆3向外偏转张开,第二不完全齿轮403通过换向齿轮405和第二从动齿轮406带动左击穗杆2向外偏转张开,当第一不完全齿轮402和第二不完全齿轮403 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404和向齿轮405脱离时,扭簧503通过输出轴8带动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复位,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往复摆动过程中将水稻父本上的花粉击落,风机601通过风管602向外吹风,被击落的花粉被风吹至水稻父本两侧的
水稻母本上方,随后缓慢飘落至水稻母本花蕊上,实现授粉。
[0023]为了实现驱动电机7带动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同时进行动作的目的,优选的,驱动机构4包括传动箱401、第一不完全齿轮 402、第二不完全齿轮403、第一从动齿轮404、换向齿轮405和第二从动齿轮406,传动箱401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第一不完全齿轮402和第二不完全齿轮403均与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不完全齿轮402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404,第二从动齿轮406啮合有换向齿轮405,换向齿轮405与传动箱401轴承连接,换向齿轮 405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406,第一从动齿轮404和第二从动齿轮 406上均固定连接有输出轴8,两个输出轴8分别与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水稻异交授粉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所述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用于击落底板(1)左右两侧的水稻父本上的花粉;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驱动机构(4)用于带动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同时张开;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设置于底板(1)的下表面,所述驱动电机(7)用于对驱动机构(4)提供驱动力;复位装置(5),所述复位装置(5)设置于驱动机构(4)上,所述复位装置(5)用于使张开的左击穗杆(2)和右击穗杆(3)复位;授粉组件(6),所述授粉组件(6)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授粉组件(6)用于将击落的花粉吹到杂交水稻母本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异交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传动箱(401)、第一不完全齿轮(402)、第二不完全齿轮(403)、第一从动齿轮(404)、换向齿轮(405)和第二从动齿轮(406),所述传动箱(401)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402)和第二不完全齿轮(403)均与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402)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404),所述第二从动齿轮(406)啮合有换向齿轮(405),所述换向齿轮(405)与传动箱(401)轴承连接,所述换向齿轮(405)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406),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04)和第二从动齿轮(4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贺梅王书玉孙建权胡秀明殷春渊王和乐张金霞田芳慧张倩倩邵性宽胡胜利王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乡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