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舜元专利>正文

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52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51
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其包括用于进行安装的幕墙体,墙体内通过固定螺栓安装的安装板以及安装板一侧中部设置的通风管道,还包括调节机构、挡风板和收纳槽,所述安装板的内部通过调节机构安装有挡风板;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壳体、内腔和导向孔,壳体固定在安装板的内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内腔的中部安装有丝杆,丝杆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丝杆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向柱,丝杆和导向柱上设置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第一移动块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第一丝孔,第二移动块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第二丝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通风管道进行进风量控制,调节简单方便,有利于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用。有利于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用。有利于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节能通风结构,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一般节能建筑内都设有内部通风结构。但是现有的节能通风结构无法控制进风量,且与通风管道的连接不是十分牢固。
[0003]为此出现了申请号为:202122083669.X一种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在进行进风量调节时,操作复杂,不利于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在进行进风量调节时,操作复杂,不利于进行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用于进行安装的幕墙体,幕墙体内通过固定螺栓安装的安装板以及安装板一侧中部设置的通风管道,还包括调节机构、挡风板和收纳槽,所述安装板的内部通过调节机构安装有挡风板;
[000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壳体、内腔、丝杆、伺服电机、轴承、导向柱、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第一丝孔、第二丝孔和导向孔,壳体固定在安装板的内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内腔的中部安装有丝杆,丝杆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丝杆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向柱,丝杆和导向柱上设置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第一移动块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第一丝孔,第二移动块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第二丝孔。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两侧对应挡风板位置处均开设有收纳槽。
[0008]优选的,所述丝杆通过轴承与壳体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丝孔与第二丝孔的螺纹旋向相反。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对应导向柱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孔。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对应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的凸块位置处开设有通过槽。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安装时,将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幕墙体的通风口处,此时,即可通过安装的通风管道进行通风,当需要调节通风管道的进风量时,伺服电机工作,伺服电机工作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第一移动块上开设的第一丝孔和第二移动块上开设的第二丝孔的配合下,由于第一丝孔与第二丝孔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同时相向或背向移动,当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同时相向移动时带动挡风板相向移动,即减小通风管道的进风量,当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同时背向移动时带动挡风板背向移动,即增大通风管道的进风量,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进风量调节。
[0013]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通风管道进行进风量控制,调节简单方便,有利于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用。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安装板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挡风板安装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幕墙体;2、固定螺栓;3、安装板;4、通风管道;5、调节机构;501、壳体;502、内腔;503、丝杆;504、伺服电机;505、轴承;506、导向柱;507、第一移动块;508、第二移动块;509、第一丝孔;510、第二丝孔;511、导向孔;6、挡风板;7、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一,由图1

4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包括用于进行安装的幕墙体1,幕墙体1内通过固定螺栓2安装的安装板3以及安装板3一侧中部设置的通风管道4,还包括调节机构5、挡风板6和收纳槽7,安装板3的内部通过调节机构5安装有挡风板6;
[0022]调节机构5包括壳体501、内腔502、丝杆503、伺服电机504、轴承505、导向柱506、第一移动块507、第二移动块508、第一丝孔509、第二丝孔510和导向孔511,壳体501固定在安装板3的内部,壳体50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502,内腔502的中部安装有丝杆503,丝杆503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504,丝杆503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向柱506,丝杆503和导向柱506上设置有第一移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第一移动块507对应丝杆503位置处开设有第一丝孔509,第二移动块508对应丝杆503位置处开设有第二丝孔510。
[0023]安装板3两侧对应挡风板6位置处均开设有收纳槽7,便于挡风板6使用时的收纳。
[0024]丝杆503通过轴承505与壳体501连接,便于丝杆503的安装使用。
[0025]第一丝孔509与第二丝孔510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第一移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可同时向内或同时向外移动。
[0026]第一移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对应导向柱506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孔511,提高第一移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移动的稳定性。
[0027]壳体501对应第一移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的凸块位置处开设有通过槽,便于第一移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的移动。
[0028]工作原理:本技术安装时,将安装板3通过固定螺栓2安装在幕墙体1的通风口处,此时,即可通过安装的通风管道4进行通风,当需要调节通风管道4的进风量时,伺服电机504工作,伺服电机504工作带动丝杆503转动,丝杆503转动与第一移动块507上开设的第一丝孔509和第二移动块508上开设的第二丝孔510的配合下,由于第一丝孔509与第二丝孔510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第一移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同时相向或背向移动,当第一移
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同时相向移动时带动挡风板6相向移动,即减小通风管道4的进风量,当第一移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同时背向移动时带动挡风板6背向移动,即增大通风管道4的进风量,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进风量调节。
[0029]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通风管道4进行进风量控制,调节简单方便,有利于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用。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通风结构,包括用于进行安装的幕墙体(1),幕墙体(1)内通过固定螺栓(2)安装的安装板(3)以及安装板(3)一侧中部设置的通风管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5)、挡风板(6)和收纳槽(7),所述安装板(3)的内部通过调节机构(5)安装有挡风板(6);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壳体(501)、内腔(502)、丝杆(503)、伺服电机(504)、轴承(505)、导向柱(506)、第一移动块(507)、第二移动块(508)、第一丝孔(509)、第二丝孔(510)和导向孔(511),壳体(501)固定在安装板(3)的内部,壳体(50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502),内腔(502)的中部安装有丝杆(503),丝杆(503)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504),丝杆(503)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向柱(506),丝杆(503)和导向柱(506)上设置有第一移动块(507)和第二移动块(508),第一移动块(5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舜元骆丽贤张庆
申请(专利权)人:丁舜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