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837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7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其包括连通房屋内外的直通风管,所述直通风管内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直通风管分隔为上下两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朝向室外一端的开口覆盖有百叶防护网,所述百叶防护网包括安装框和多个设置于安装框内侧的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竖向分布,所述叶片转动连接于安装框侧边沿,且所述叶片的转动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框设置有用于控制叶片转动的控制组件。本申请能够减小室外的杂物进而直通风管内部的可能性。通风管内部的可能性。通风管内部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通风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室内与室外之间通风效果的优劣,往往会对人们室内生活的舒适度造成影响。此时,为了提高室内冷热空气与室外空气相互交换的效果,且同时减小能源的使用。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01025290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其包括连通房屋内外的直通风管,直通风管内安装有水平延伸的隔板,使得隔板将直通风管分隔为上下两气流通道,且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朝向室内的一侧连通有向上的第一风口,第二通道朝向室内的一侧连通有向下的第二风口。
[0003]使用时,室外的热空气能够从其中一个通道进入室内,室内的冷空气能够从另一通道排出;或室内的热空气从其中一个通道排出,室外的冷空气从另一个通道进入室内。从而实现冷热空气流通的效果,且无需额外的动力,同时实现节能的效果。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直通风管在使用过程中,室外的杂物如纸屑、树叶等,易从直通风管朝向室外的一端进入其内部,进而影响直通风管的正常使用,同时对室内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小室外的杂物进而直通风管内部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包括连通房屋内外的直通风管,所述直通风管内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直通风管分隔为上下两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朝向室外一端的开口覆盖有百叶防护网,所述百叶防护网包括安装框和多个设置于安装框内侧的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竖向分布,所述叶片转动连接于安装框侧边沿,且所述叶片的转动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框设置有用于控制叶片转动的控制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设置的百叶防护网能够在保持有较佳通风效果的同时,对室外的杂物具有阻挡作用,从而减小室外的杂物进入直通风管内部的可能性,并且,能够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叶片的旋转,进而调节叶片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空隙,进而调整气流通道的通风效果;同时能够控制百叶防护网的开启与闭合,进而在未使用时,能够将气流通道封闭,以对气流通道具有较佳的防护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驱动齿条和多个传动齿轮,多个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多个叶片,且所述传动齿轮与叶片同转轴设置,所述驱动齿条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安装框,所述驱动齿条同时啮合于多个传动齿轮,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齿条滑移的驱动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驱动件能够控制驱动齿条滑移,进而通过多个传
动齿轮同时控制多个叶片旋转,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001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螺杆和控制套管,所述驱动螺杆固定连接于驱动齿条,且所述驱动螺杆沿驱动齿条的滑移方向延伸,所述控制套管套设并螺纹连接于驱动螺杆,所述控制套管转动连接于安装框。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控制叶片旋转时,只需手持控制套管并旋转,进而驱使驱动螺杆滑移,从而带动驱动齿条滑移,进而实现对叶片进行旋转的目的,并且,在控制套管停止转动时,对驱动螺杆及驱动齿条具有滑移锁止的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驱动齿条开设有沿其滑移方向延伸的导滑槽,所述安装框成型有与导滑槽相卡接的卡接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齿条滑移的过程中,能够受到导滑槽及卡接部的限制和导引,进而提高驱动齿条滑移时的稳定性。
[0015]可选的,所述安装框可拆卸连接于气流通道的开口边沿,所述气流通道开口边沿设置有用于对安装框做预先支撑的支撑组件。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将安装框固定于直通风管的过程中,设置的支撑组件能够对安装框预先做支撑,进而无需持续高抬安装框,使得安装框在安装时相对较为省力且便捷。
[0017]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插杆,所述插杆一端连接于气流通道开口下边沿,所述安装框开设有用于与插杆相配合的安装孔。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框安装时,先将安装框套设与插杆,随后将安装框贴近气流通道的开口边沿,随后将安装框固定于直通风管,从而提高安装框安装时的便捷性。
[0019]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条,多个所述插杆远离安装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条,所述连接条转动连接于气流通道开口下边沿。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框安装时,先将安装框套设与插杆,随后旋转安装框,使得安装框能够贴近气流通道的开口边沿,进而实现对安装框做支撑的效果,且同时安装框不易受到磨损;并且,设置的连接条同时与多个插杆相固定,进而能够提高支撑组件整体的稳定性。
[0021]可选的,所述连接条转轴转动连接于气流通道开口边沿,且连接条上的转轴设置为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气流通道的开口边沿相固定,所述连接轴开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限位腔,所述连接条成型有卡设并滑移连接于限位腔的抵接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连接条的转动范围能够受到限位腔的限制,从而能够减小连接条的活动端朝下倾斜的可能性,进而在后续安装安装框时,便于安装框与插杆相配合。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使用时,设置的百叶防护网能够在保持有较佳通风效果的同时,对室外的杂物具有阻挡作用,从而减小室外的杂物进入直通风管内部的可能性,并且,能够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叶片的旋转,进而调节叶片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空隙,进而调整气流通道的通风效果;同时能够控制百叶防护网的开启与闭合,进而在未使用时,能够将气流通道封闭,以对气流通道具有较佳的防护效果;
[0025]2.在将安装框固定于直通风管的过程中,设置的支撑组件能够对安装框预先做支
撑,进而无需持续高抬安装框,使得安装框在安装时相对较为省力且便捷。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百叶防护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支撑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1、直通风管;11、气流通道;2、隔板;3、百叶防护网;31、安装框;32、叶片;4、控制组件;41、驱动齿条;411、导滑槽;42、传动齿轮;43、驱动件;431、驱动螺杆;432、控制套管;5、支撑组件;51、插杆;52、连接条;521、抵接部;53、连接轴;531、限位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包括连通房屋内外的直通风管(1),所述直通风管(1)内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隔板(2),所述隔板(2)将直通风管(1)分隔为上下两气流通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11)朝向室外一端的开口覆盖有百叶防护网(3),所述百叶防护网(3)包括安装框(31)和多个设置于安装框(31)内侧的叶片(32),多个所述叶片(32)沿竖向分布,所述叶片(32)转动连接于安装框(31)侧边沿,且所述叶片(32)的转动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框(31)设置有用于控制叶片(32)转动的控制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驱动齿条(41)和多个传动齿轮(42),多个所述传动齿轮(42)分别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多个叶片(32),且所述传动齿轮(42)与叶片(32)同转轴设置,所述驱动齿条(41)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安装框(31),所述驱动齿条(41)同时啮合于多个传动齿轮(42),所述控制组件(4)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齿条(41)滑移的驱动件(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3)包括驱动螺杆(431)和控制套管(432),所述驱动螺杆(431)固定连接于驱动齿条(41),且所述驱动螺杆(431)沿驱动齿条(41)的滑移方向延伸,所述控制套管(432)套设并螺纹连接于驱动螺杆(431),所述控制套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志宇李丕事王刚杨淇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