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850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涉及电力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直流供电装置、直流供电电路、交流供电装置、交流供电电路和第一开关组件;在控制器中的检测器检测到供电系统处于第一模式下,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线圈,线圈失电,第一开关组件的常闭触点闭合和常开触点断开,交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直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在检测器检测到供电系统处于第二模式下,检测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线圈,线圈得电,常闭触点断开,交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且常开触点闭合,直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供电系统的不同模式,适应性地选择直流供电装置或交流供电装置进行供电,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储能系统的控制电路的供电可靠性设计是保证储能系统能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前提。
[0003]目前储能系统大部分采用交流侧电网取电用来给电路板等控制单元进行供电,并在交流侧进行冗余设计。此种设计完全依托于交流侧,当电网失电,并网型储能系统控制系统失电,储能系统不能工作,离网型储能系统在机器故障后控制系统失电,储能系统不能工作。
[0004]因此,现有技术完全依托于交流侧电网为储能系统供电,无法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地供电,导致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完全依托于交流侧电网为储能系统供电,导致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的缺陷,实现稳定可靠地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供电。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包括内置于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以及直流供电装置、直流供电电路、交流供电装置、交流供电电路和第一开关组件;
[0007]其中,所述直流供电装置通过所述直流供电电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交流供电装置通过所述交流供电电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0008]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所述常闭触点接入所述交流供电电路中,所述常开触点接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中;
[0009]所述控制器包括检测器和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线圈,所述检测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0010]所述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包括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处于正常供电状态且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包括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处于异常供电状态和/或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模式;
[0011]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检测器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所述线圈,所述线圈失电,所述常闭触点保持闭合状态,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且所述常开触点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
[0012]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检测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所述线圈,所述线圈得电,所述常闭触点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且所述常开触点切换至闭合状态,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包括所述储能系统为新增系统的模式;
[0014]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组件,且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与所述常闭触点串联连接;
[0015]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组件,且所述第三开关组件与所述常开触点并联连接;
[0016]在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第二开关组件断开,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且所述第三开关组件闭合,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第二开关组件或所述第三开关组件包括接触器、断路器和继电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异常供电状态包括失电状态、无电状态或者供电电能质量小于电能质量阈值。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电源与所述常闭触点串联连接;
[0020]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电源与所述常开触点串联连接。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交流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防反保护电路;
[0022]所述第一开关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防反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源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0023]所述直流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防反保护电路;
[0024]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防反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002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第一防反保护电路或所述第二防反保护电路包括防反二极管和/或整流方桥。
[002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与所述常闭触点串联连接。
[002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熔丝,所述熔丝与所述常开触点串联连接。
[002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接触器,所述线圈包括接触器线圈;
[0029]或者,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继电器,所述线圈包括继电器线圈。
[0030]本技术提供的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通过在供电系统中的交流供电装置处于正常供电状态且储能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模式下,由控制器中的检测器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线圈,使得线圈失电,第一开关组件保持常态,以控制交流供电装置为控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而在交流供电装置处于异常供电状态和/或储能系统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模式下,由控制器中的检测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线圈,使得线圈失电,第一开关组件进行状态切换,进而及时切换至直流供电装置为控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整个供电过程中,可根据供电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自适应选择直流供电装置或交流供电装置为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供电,以稳定可靠地为控制系统供电,使得控制系统在各场景下,均能保持正常稳定地工作,进而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控制系统;11:控制器;111:检测器;112:线圈;A1:线圈的正极;A2:线圈的负极;2:直流供电装置;3:直流供电电路;31:常开触点;R1:第一触点端子;R2:第二触点端子;R7:第七触点端子;R8:第八触点端子;32:第三开关组件;K5:第五开关端子;K6:第六开关端子;K7:第七开关端子;K8:第八开关端子;33:第二开关电源;34:第二防反保护电路;35:熔丝;4:交流供电装置;5:交流供电电路;51:常闭触点;R3:第三触点端子;R4:第四触点端子;R5:第五触点端子;R6:第六触点端子;52:第二开关组件;K1:第一开关端子;K2:第二开关端子;K3:第三开关端子;K4:第四开关端子;53:第一开关电源;54:第一防反保护电路;55:变压器;X1:接线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于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以及直流供电装置、直流供电电路、交流供电装置、交流供电电路和第一开关组件;其中,所述直流供电装置通过所述直流供电电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交流供电装置通过所述交流供电电路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所述常闭触点接入所述交流供电电路中,所述常开触点接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中;所述控制器包括检测器和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线圈,所述检测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包括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处于正常供电状态且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包括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处于异常供电状态和/或所述储能系统处于异常运行状态的模式;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检测器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所述线圈,所述线圈失电,所述常闭触点保持闭合状态,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且所述常开触点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在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检测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所述线圈,所述线圈得电,所述常闭触点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且所述常开触点切换至闭合状态,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包括所述储能系统为新增系统的模式;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组件,且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与所述常闭触点串联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组件,且所述第三开关组件与所述常开触点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第二开关组件断开,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且所述第三开关组件闭合,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处于通路状态。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国董航飞曹益明李宗宝冒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