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梁侧模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46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冠梁侧模支撑组件,包括用于夹持侧模的门形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基部,基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侧部,两侧部之间设置有拉紧件,以使侧部紧抵于侧模上,拉紧件位于侧模的上方,侧部上配合侧模设置有防止夹持组件歪斜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和侧模的顶部面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限位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夹持组件将两侧的侧模夹持住后,侧部抵在侧模的外侧,且限位结构和侧模的顶部形成面接触,进而对侧部施加起到稳定作用的力矩,能够有效的防止夹持组件出现歪斜,大大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侧模支撑的稳定性。新型对侧模支撑的稳定性。新型对侧模支撑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梁侧模支撑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模板支撑
,尤其涉及一种冠梁侧模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冠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设置在基坑周边支护或围护结构(多为桩和墙)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冠梁的主要作用为把所有桩基连接到一起,增加整体稳定性,在进行冠梁浇筑时,为了保持冠梁侧模的稳定性,防止浇筑时偏离初始安装位置,因此需要对冠梁的侧模进行支撑稳固,对侧模较常用的支撑方式为:设置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穿过两侧的侧模以对两侧的侧模进行拉紧,冠梁成型后,将对拉螺栓露出冠梁的部分进行切割,该种方法需要后续进行对拉螺栓的切割,对拉螺栓一次性使用,造成材料的浪费,技术人员提出一种能够节省材料的方法:设置一门形的木方架,待两侧的侧模支好后,将门形木方架的两个腿分别抵在两侧侧模的外侧,使用对拉螺栓分别穿过木方架的两个腿,且对拉螺栓位于侧模的上方,该种方法避免部件穿过侧模,冠梁成型后将对拉螺栓松开进行拆除即可,木方架以及对拉螺栓均能够重复使用,利于节省材料,但是该种方法在实际中任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木方架的上部需要探出侧模的顶部,仅木方架的两个腿的下部和侧模接触,木方架的腿和侧模之间依靠摩擦力固定,所以在浇筑混凝土时,尤其是进行振捣产生振动时,木方架容易产生歪斜,影响木方架对侧模的支撑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冠梁侧模支撑组件,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冠梁侧模支撑组件,包括用于夹持侧模的门形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侧部,两侧部之间设置有拉紧件,以使侧部紧抵于侧模上,所述拉紧件位于侧模的上方,所述侧部上配合侧模设置有防止夹持组件歪斜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和侧模的顶部面接触。
[000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于侧部内侧的台阶,所述侧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厚部和薄部,厚部的一端和基部连接,厚部的另一端和薄部连接,以使侧部的内侧形成台阶,侧部低于侧模上时,所述台阶可与侧模的顶部相抵。
[0006]进一步的,所述拉紧件于侧部的穿设位置位于厚部的底部,以使侧模的顶部可同时抵于台阶和拉紧件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于侧部内侧的限位块,侧部低于侧模上时,所述限位块可与侧模的顶部相抵。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可与侧模上的木方相抵。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拉紧件于侧部上的位置位于限位块的上方。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拉紧件为对拉螺栓。
[0011]进一步的,所述基部和侧部均为长条状,且两侧部均和基部垂直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基部低于侧部的内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基部和侧部之间通过钉子连接。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限位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夹持组件将两侧的侧模夹持住后,侧部抵在侧模的外侧,且限位结构和侧模的顶部形成面接触,进而对侧部施加起到稳定作用的力矩,能够有效的防止夹持组件出现歪斜,大大的提高了本技术对侧模支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夹持组件去掉拉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

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冠梁侧模1支撑组件,用于冠梁浇筑成型施工,支建冠梁模板时,该支撑组件用于对两侧的侧模1进行固定支撑,防止两侧的侧模1活动,具体的,包括夹持组件,该夹持组件呈门形设置,夹持组件用于夹持两侧的侧模1,对两侧的侧模1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包括基部2,基部2的两端均设置有侧部3,进而形成门形结构,实际中使用时,夹持组件由上方骑在两侧侧模1上,两端的侧部3分别抵在两侧侧模1的外侧,更为具体的,在两个侧部3之间还设置有拉紧件4,拉紧件4将两个侧部3相互拉紧,进而使得两端的侧部3分别紧紧的抵在两侧侧模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将夹持组件夹持住侧模1后,并将拉紧件4两两个侧部3拉紧连接,拉紧件4位于侧模1的上方,也即,拉紧件4不贯穿侧模1,在两侧的侧模1之间浇筑完混凝土成型后,方便将拉紧件4进行拆除,使得夹持组件以及拉紧件4均能够重复使用,节省原材料。
[0026]本实施例中,在侧部3上配合侧模1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和侧模1相互配合,起到防止夹持组件歪斜的作用,限位结构和侧模1的顶部能够形成面接触的配合形式,在面接触的配合形式下,当夹持组件出现歪斜趋势时,侧模1对侧部3会施加限制力矩,进而防止
夹持组件歪斜,利于夹持组件保持稳定性,提高对侧模1稳固的效果。
[0027]具体的,对于限位结构,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

图2所示,限位结构为设置于侧部3内侧的台阶5,本实施例中,侧部3包括相互连接的厚部6和薄部7,厚部6的厚度大于薄部7的厚度,厚部6的顶端和基部2连接,厚部6的底端和薄部7的顶端连接,且厚部6和薄部7平行设置,厚部6的内侧面和薄部7的内侧面不对齐设置,厚部6相较于薄部7更加的朝向侧模1的方向凸出,进而使得厚部6和薄部7的连接处形成台阶5,当侧部3抵在侧模1的外侧时,侧模1和薄部7的内侧相抵,侧模1的顶部抵在凸出的台阶5上,台阶5和侧模1的顶部为面接触的配合形式。
[0028]更为具体的,如图3

图4所示,拉紧件4分别穿过两侧侧部3上的厚部6中部位置,优选的,如图5

图6所示,拉紧件4分别穿过两侧侧部3的厚部6底部,也即,拉紧件4处在两侧部3之间部分的底部和台阶5的台面齐平,本实施例中,凸出的台阶5宽度小于届时侧模1的厚度,所以,当两侧的侧部3抵在侧模1的外侧后,侧模1的顶部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梁侧模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侧模的门形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侧部,两侧部之间设置有拉紧件,以使侧部紧抵于侧模上,所述拉紧件位于侧模的上方,所述侧部上配合侧模设置有防止夹持组件歪斜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和侧模的顶部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梁侧模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于侧部内侧的台阶,所述侧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厚部和薄部,厚部的一端和基部连接,厚部的另一端和薄部连接,以使侧部的内侧形成台阶,侧部低于侧模上时,所述台阶可与侧模的顶部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冠梁侧模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件于侧部的穿设位置位于厚部的底部,以使侧模的顶部可同时抵于台阶和拉紧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红吴英彪曹军想沈宏立李小康许淼石津金刘金艳沈亮李杰王悦全王景旭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