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藻加工用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8167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藻加工用脱水装置,特别涉及螺旋藻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架、料斗、滚轴、张紧轴、过滤布、集液箱、受压台、挤压机构、干燥筒、集水箱、吹气管、空气加热器、风机,通过设置受压台具有受力点,挤压效果好,提高脱水速度,通过挤压机构内的气缸、活塞杆、连接板、挤压板、套筒、弹簧、挤压杆、挤压块之间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压力作用,可以提高挤压效果,通过转动辊在转动时带动螺旋藻经过通风网,螺旋藻在热风的作用下实现预干燥,提高后续的干燥效率。提高后续的干燥效率。提高后续的干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藻加工用脱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螺旋藻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于一种螺旋藻加工用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螺旋藻是一类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体长200

500μm,宽5

10μm,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旋形弯曲,形如钟表发条,故而得名。具有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
[0003]在螺旋藻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螺旋藻进行清洗,清洗后需要用到脱水装置实现脱水处理后进行下一步的干燥,现有的脱水装置脱水速度慢,而且脱水后无法实现对螺旋藻的预干燥处理,影响后续的干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旋藻加工用脱水装置,克服了现有的脱水装置脱水速度慢,而且脱水后无法实现对螺旋藻的预干燥处理,影响后续的干燥效率的缺点。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藻加工用脱水装置,包括支架、料斗、滚轴、张紧轴、过滤布、集液箱、受压台、挤压机构、干燥筒、集水箱、吹气管、空气加热器、风机,所述支架为矩形框架,所述支架的两个竖臂上均转动安装有所述滚轴,所述支架的底部上转动安装有所述张紧轴,两个所述滚轴与所述张紧轴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过滤布呈环状且包覆在两个所述滚轴及所述张紧轴上,所述过滤布下方的所述支架的两个竖臂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集液箱及所述受压台,所述受压台横跨所述集液箱,所述受压台上均匀分布有滤水孔,所述支架一侧顶部设有所述料斗,所述过滤布正上方的所述支架顶部上设有所述挤压机构,所述支架另一侧设有所述集水箱,所述集水箱顶部设有所述干燥筒,所述干燥筒顶部一侧设有进料滑槽,所述进料滑槽上端延伸至所述支架另一侧的所述滚轴的一侧,所述干燥筒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干燥筒底部另一侧设有通风网,所述干燥筒内安装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所述转动辊上环形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隔板,所述集水箱内设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一侧通过管道与空气加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空气加热器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风机相连,所述吹气管另一侧朝向所述通风网且设有吹气孔,所述集水箱底部设有排水口。
[0008]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气缸、活塞杆、连接板、挤压板、套筒、弹簧、挤压杆、挤压块,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气缸的所述活塞杆朝下设置且下端穿过所述支架顶部与所述连接板顶部相连,所述连接板下方平行设有所述挤压板,所述套筒的上端外壁固定在所述连接板底部,所述弹簧上端固定在所述套筒的上端内壁,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挤压块顶部相连,所述挤压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套筒的下端并与所述挤压块的底部相
连,所述挤压杆的下端与所述挤压板相连。
[0009]优选地,所述吹气管为弧形管。
[0010]优选地,所述滚轴通过电机进行驱动。
[0011](3)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旋藻加工用脱水装置,克服了现有的脱水装置脱水速度慢,而且脱水后无法实现对螺旋藻的预干燥处理,影响后续的干燥效率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启动气缸带动活塞杆下降使得挤压板对螺旋藻进行挤压脱水处理,通过设置受压台具有受力点,挤压效果好,提高脱水速度。
[0014]2、通过挤压机构内的气缸、活塞杆、连接板、挤压板、套筒、弹簧、挤压杆、挤压块之间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压力作用,可以提高挤压效果。
[0015]3、通过转动辊在转动时带动螺旋藻经过通风网,螺旋藻在热风的作用下实现预干燥,提高后续的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为:1

支架、2

料斗、3

滚轴、4

张紧轴、5

过滤布、6

固定板、7

集液箱、8

受压台、9

挤压机构、91

气缸、92

活塞杆、93

连接板、94

挤压板、95

套筒、96

弹簧、97

挤压杆、98

挤压块、10

干燥筒、101

进料滑槽、102

出料口、103

通风网、11

转动辊、111

隔板、12

集水箱、121

排水口、13

吹气管、131

吹气孔、14

空气加热器、15

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旋藻加工用脱水装置,包括支架1、料斗2、滚轴3、张紧轴4、过滤布5、集液箱7、受压台8、挤压机构9、干燥筒10、集水箱12、吹气管13、空气加热器14、风机15,所述支架1为矩形框架,所述支架1的两个竖臂上均转动安装有所述滚轴3,所述支架1的底部上转动安装有所述张紧轴4,两个所述滚轴3与所述张紧轴4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过滤布5呈环状且包覆在两个所述滚轴3及所述张紧轴4上,所述过滤布5下方的所述支架1的两个竖臂之间设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所述集液箱7及所述受压台8,所述受压台8横跨所述集液箱7,所述受压台8上均匀分布有滤水孔,所述支架1一侧顶部设有所述料斗2,所述过滤布5正上方的所述支架1顶部上设有所述挤压机构9,所述支架1另一侧设有所述集水箱12,所述集水箱12顶部设有所述干燥筒10,所述干燥筒10顶部一侧设有进料滑槽101,所述进料滑槽101上端延伸至所述支架1另一侧的所述滚轴3的一侧,所述干燥筒10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102,所述干燥筒10底部另一侧设有通风网103,所述干燥筒10内安装有转动辊11,所述转动辊11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所述转动辊11上环形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隔板111,所述集水箱12内设有吹气管13,所述吹气管13一侧通过管道与空气加热器14一端相连,所述空气加热器14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风机15相连,所述吹气管13另一侧朝向所述通风网103且设有吹气孔131,所述集水箱12底部设有排水口121。
[0021]所述挤压机构9包括气缸91、活塞杆92、连接板93、挤压板94、套筒95、弹簧96、挤压杆97、挤压块98,所述气缸91固定在所述支架1的顶部,所述气缸91的所述活塞杆92朝下设置且下端穿过所述支架1顶部与所述连接板93顶部相连,所述连接板93下方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藻加工用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料斗(2)、滚轴(3)、张紧轴(4)、过滤布(5)、集液箱(7)、受压台(8)、挤压机构(9)、干燥筒(10)、集水箱(12)、吹气管(13)、空气加热器(14)、风机(15),所述支架(1)为矩形框架,所述支架(1)的两个竖臂上均转动安装有所述滚轴(3),所述支架(1)的底部上转动安装有所述张紧轴(4),两个所述滚轴(3)与所述张紧轴(4)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过滤布(5)呈环状且包覆在两个所述滚轴(3)及所述张紧轴(4)上,所述过滤布(5)下方的所述支架(1)的两个竖臂之间设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所述集液箱(7)及所述受压台(8),所述受压台(8)横跨所述集液箱(7),所述受压台(8)上均匀分布有滤水孔,所述支架(1)一侧顶部设有所述料斗(2),所述过滤布(5)正上方的所述支架(1)顶部上设有所述挤压机构(9),所述支架(1)另一侧设有所述集水箱(12),所述集水箱(12)顶部设有所述干燥筒(10),所述干燥筒(10)顶部一侧设有进料滑槽(101),所述进料滑槽(101)上端延伸至所述支架(1)另一侧的所述滚轴(3)的一侧,所述干燥筒(10)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102),所述干燥筒(10)底部另一侧设有通风网(103),所述干燥筒(10)内安装有转动辊(11),所述转动辊(11)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所述转动辊(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祎李林声郑行
申请(专利权)人: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