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周边离焦的角膜接触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13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周边离焦的角膜接触镜,镜片总直径为13.8~14.5mm,包括光学区、过渡区和边弧区;所述光学区由1~3组矫正区和离焦区顺序交替组成,每组矫正区和离焦区之间设有渐变区;所述矫正区光度为0.00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周边离焦的角膜接触镜


[0001]本技术属于角膜接触镜
,具体是一种复合周边离焦的角膜接触镜。

技术介绍

[0002]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的散开,形成焦点就向后移,当目标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
[0003]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其次为眼的屈光力较强(称为屈率性近视)。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但其发生和发展,与灯光照明不足,阅读姿势不当,近距离工作较久等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近视眼在青少年发育生长阶段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
[0004]一般而言,远方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镜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我们就能看到清晰的物体。研究表明,当光线照射到视网膜周边的时候会形成周边离焦,进入眼球的光线照射到视网膜后会形成远视性离焦,能够诱导眼轴生长,促进近视程度的增加;当进入眼球的光线照射到视网膜前会形成近视性离焦,能够阻止眼轴生长,减缓近视程度的增加。佩戴传统的近视镜片及普通的角膜接触镜,虽然能够矫正视网膜中央的近视度数,但同时也增加了视网膜周边的远视性离焦,是导致轴性近视程度加深主要诱因。因此,采用周边近视性离焦的方式,延缓眼轴生长,是一种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周边离焦的角膜接触镜,通过周边近视性离焦的方式,延缓眼轴生长,控制青少年近视程度的加深。
[0006]为实现其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复合周边离焦的角膜接触镜,镜片总直径为13.8~14.5mm,包括光学区、过渡区和边弧区;所述光学区由1~3组矫正区和离焦区顺序交替组成,每组矫正区和离焦区之间设有渐变区,由离焦区光度逐渐递增至矫正区光度;所述矫正区光度为

0.50D~

8.00D,用于矫正使用者的近视,离焦区的光度为在矫正区的基础上增加+1.50~+3.00D,用于提供近视离焦;所述各矫正区和离焦区之间亦设有渐变区,由矫正区光度逐渐递减至离焦区光度。
[000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光学区的半径为4.0
±
0.2mm;当由一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光学区时,矫正区为中央矫正区,其半径为1.4~1.6mm,渐变区宽度为0.2~0.3mm,离焦区宽度为1.8~2.3mm;当由两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光学区时,矫正区分为中央矫正区和环形矫正区,其中,中央矫正区半径为1.4~1.6mm,渐变区宽度为0.2~0.3mm,离焦区宽度为0.5

0.6mm,环形矫正区宽度为0.5

0.6mm;当由三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光学区时,矫正区亦分为中央矫正区和环形矫正区,中央矫正区半径为1.4~1.6mm,渐变
区宽度为0.2~0.3mm,离焦区宽度为0.3mm,环形矫正区宽度为0.3mm。
[0009]一般情况下人眼的瞳孔半径为1.5
±
0.5mm,但人眼瞳孔半径受光线明亮程度影响较大,因此将镜片中心矫正区半径设置为1.4~1.6mm;原则上来讲渐变区宽度越小越好,但是由于现有镜片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制约,想要将镜片光度变化3.00D,至少需要0.2mm的距离才能转变轴位,从而在镜片上形成离焦区域,因此设置渐变区宽度为0.2~0.3mm;由于能够进入人眼光线的最大半径为8mm,本技术设置光学区半径为4.0
±
0.2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区宽度为2

2.5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边弧区宽度为0.5

1.0mm。
[0012]与现有近视镜片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的角膜接触镜整体由矫正区、渐变区、离焦区、过渡区、边弧区组成,1

3组矫正区、离焦区顺序交替形成光学区,每组矫正区和离焦区之间设有递增渐变区,通过设置矫正区光度为0.00D~

8.00D,用于矫正使用者的近视,离焦区的光度为矫正区的正附加光度,即在矫正区的基础上增加+1.50~+3.00D,用于提供近视离焦,达到阻止眼轴生长,延缓近视程度加深的目的。本技术还在矫正区与离焦区之间设置了渐变区,渐变区的设置使镜片表面更加平滑,而且能够有效减少蛋白、脂质和其他杂质在镜片表面的沉积,既能够提高镜片佩戴舒适度,又能降低镜片的护理难度。
[0014]2、设置一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的光学区离焦效果较好,近视防控功能也最理想,但当离焦量大于2.00D时视物重影效果明显,视觉质量较差;设置两组或三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的光学区时,离焦效果相对较弱,近视防控功能也有所降低,但当离焦量较大时视物能够减轻重影效果,视觉质量较好;因此离焦量大于2.00D时,用两组或三组交替,离焦量小于等于2.00D时时用一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光学区,普适性强。
[0015]3、通过设置过渡区使镜片能够覆盖角膜,从而将镜片边缘置于眼睑下,提高镜片佩戴的稳定性,防止镜片漂移、滑落。
[0016]4、通过设置边弧区可以减小镜片边缘与眼睑的摩擦,提高镜片的佩戴舒适度。
[0017]综上,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使视网膜周边光学焦点落在视网膜前,可以矫正使用者的近视,有效减缓近视程度的加深。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三组矫正区、离焦区顺序交替形成光学区的角膜接触镜的区域分布图;
[0019]图2为图1中复合周边离焦的角膜接触镜的镜片光度分布图(矫正区

3.00D,离焦区

1.00D);
[0020]图3为佩戴普通角膜接触镜产品在视网膜周边形成远视离焦的示意图;
[0021]图4为佩戴由一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光学区的复合周边离焦角膜接触镜形成近视离焦的示意图;
[0022]图5为佩戴由两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光学区的复合周边离焦角膜接触镜形成近视离焦的示意图;
[0023]图6为佩戴由三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光学区的复合周边离焦角膜接触镜形成近视离焦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C1、中央矫正区;G1、第一渐变区;A1、第一离焦区;G2、第二渐变区;C2、第一环形矫正区;G3、第三渐变区;A2、第二离焦区;G4、第四渐变区;C3、第二环形矫正区;G5、第五渐变区;A3、第三离焦区;TZ、过渡区;Edge、边弧区;
[0025]1‑
1、眼球;1

2、普通角膜接触镜;1

3、进入眼球的光线;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周边离焦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接触镜镜片总直径为13.8~14.5mm,包括光学区、过渡区和边弧区;所述光学区由1~3组矫正区和离焦区顺序交替组成,每组矫正区和离焦区之间设有渐变区,由离焦区光度逐渐递增至矫正区光度;所述矫正区光度为0.00D~

8.00D,用于矫正使用者的近视,离焦区的光度为在矫正区的基础上增加+1.50~+3.00D,用于提供近视离焦;所述各矫正区和离焦区之间亦设有渐变区,由矫正区光度逐渐递减至离焦区光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周边离焦的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区的半径为4.0
±
0.2mm;当由一组矫正区、离焦区形成光学区时,矫正区为中央矫正区,其半径为1.4~1.6mm,渐变区宽度为0.2~0.3mm,离焦区宽度为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银喜张军田太山唐钰喜
申请(专利权)人:康视科润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