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89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其隐形眼镜本体从中心向外依序包含第一光学区、第二光学区、第三光学区、第四光学区及外围区,第一光学区与第三光区为近视矫正区,第一光学区及第四光区为近视控制区,其中,第二光学区为间断式环状光学设计,即在此环状中是由屈光度不同的第一周边离焦区及第二周边离焦区交叉排列;因此,利用环状区域内造成不同正像差的聚焦点,以期达成近视控制及避免周边离焦量过大造成的重影现象。造成的重影现象。造成的重影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视控制隐形眼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镜
,特别涉及一种近视控制隐形眼镜。

技术介绍

[0002]我们的眼睛是一个精密的光学系统,由角膜、水晶体、视网膜、眼轴等构 造互相配合产生视觉。而视觉发育的过程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环境、用 眼习惯、疾病、基因

等都是相关变因,当眼球整体屈光力过强,使位于远方 的物体的光线聚焦成像落于视网膜前而非视网膜上时导致视力模糊,此一情况 我们称为近视(myopia;short

sightedness),反之当眼球整体屈光过弱,使位于远方 的物体的聚焦成像落于视网膜后而非视网膜上时导致视力模糊,此一情况我们 称为远视(hyperopia;Farsightedness)。
[0003]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研究成果发现,儿童近视盛行率已高于40%,由高度近 视(≥

5.00D)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也成为许多儿童失明的主因,根据现有技术的另 一研究成果发现,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机率会提高1.52倍。近视防控已成为全 球不可忽视的健康议题。
[0004]目前临床上近视控制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药物控制2.光学控制。
[0005]近视控制临床药物多为阿托品(Atropine)及哌仑西平(Pienzepine)两者皆为乙 酰胆碱阻断剂(Cholinoceptor blocking),长期使用这类型的药剂虽能有效的控 制近视进程,但其最大的缺点为使用时会有些微刺痛不适感以及畏光影响日常 生活。
[0006]光学控制的手段其一主要的依据为Earl L.Smith III博士在2013年的论文 中提出了周边离焦理论。推翻了过往的认知,他认为视网膜周边的成像刺激是 决定近视发展的关键,而不是过去认为的由视网膜中心成像刺激来决定的, (Relative peripheral hyperopic defocus alters central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 infantmonkeys,2009)(Effects of Local Myopic Defocus on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Monkeys.2013)。使用多焦点镜片造成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Peripheral myopiadefocus),来抑制眼球生长的速度,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为角膜塑型片(Ortho

K), 但因其为硬式长戴型隐形眼镜,除了会有配戴的不适感外,其中也会有镜片清 洁不当造成的角膜健康隐忧。为改善上述问题,患者会转而选择一样有近视控 制功效的日抛软式隐形眼镜,像是酷柏迈视儿镜片(CooperVision MiSight),但这 类设计的软式隐形眼镜普也具有相对地缺点,由于周边离焦的设计,会让周边 成像位于视网膜之前,容易与中心影像产生重影现像,造成视物不清,此一情 况需要7~14天不等的适应期,儿童初期配戴时容易产生排斥现象而放弃治疗, 或影响儿童平时学习效果。有鉴于此,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点,乃为目前业 界引领期盼所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便是在于提供一种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在近视控制中, 周边离焦的正度数越高,对近视控制效果程度越好,但造成的影像模糊及重影 现象会越明显,此会影响配戴者的使用意愿及近视控制效果,本专利技术能提供高 强度的周边离焦控制近视且
同时提供清晰的视力矫正。
[0008]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其隐形眼镜本体从中心向外 依序包含第一光学区、第二光学区、第三光学区、第四光学区及外围区。第一 光学区为近视负度数矫正区,依验光度数而予以矫正补偿的负数的屈光度;第 二光学区为近视控制区,为间隔式环状光学设计,是由屈光度不同的一第一离 焦控制区及一第二离焦控制区交叉排列成环状,第二光学区相较于第一光学区 为正数的屈光度;第三光学区为近视矫正区,且第三光学区的屈光度相同或接 近于该第一光学区;第四光学区为另一近视控制区,且该第四光学区相较于该 第一光学区及该第三光学区为正数的屈光度;以及外围区用以提供隐形眼镜固 定定位于眼睛。
[0009]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周边离焦控制区的屈光度相较于该第一光学 区增加+1.0D~+3.5D,且第二周边离焦控制区的屈光度小于第一周边离焦控制区。
[0010]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三光学区的屈光度范围为第一光学区的
±
1.0D。
[0011]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第四光学区的屈光度相较于第一光学区及第三光 学区增加+1.0D~+5.0D。
[0012]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区的直径范围为2.0mm~4.0mm;第二光 学区的直径范围为4.5mm~6.0mm;第三光学区的直径范围为5.5mm~7.0mm;第 四光学区的直径范围为6.5mm~8.5mm。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光学区中的第一离焦控制区及第二焦离控 制区的面积分配比例,从1:9至9:1。较佳范围为面积分配比例最佳实施效果为 7:3至5:5。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环状区域内造成不同正像差的聚焦点,以期达成 近视控制及避免周边离焦量过大造成的重影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二光学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二光学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A为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一离焦控制区所在镜面位置的径向 部份与屈光度实施例分布示意图;
[0020]图4B为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二离焦控制区所在镜面位置的径向部 份与屈光度实施例分布示意图;
[0021]图5A为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一离焦控制区矫正近视时的眼球内 成像示意图;
[0022]图5B为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二离焦控制区矫正近视时的眼球内成 像示意图;
[0023]图6A为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4]图6B为本专利技术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隐形眼镜本体;1A

隐形眼镜本体;1B

隐形眼镜本体;A1:影像;A2:影像; A3:影
像;10

第一光学区;20

第二光学区;21

第一周边离焦控制区;22:第二周 边离焦控制区;23

凹陷区;30

第三光学区;40

第四光学区;50

外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配合图标及组件符号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在其隐形眼镜由中心向外依序包含:一第一光学区,所述第一光学区为近视负度数矫正区,依验光度数而予以矫正补偿的负数的屈光度;一第二光学区,所述第二光学区为近视控制区,为间隔式环状光学设计,是由屈光度不同的一第一周边离焦控制区与一第二周边离焦控制区交叉排列呈环状,所述第二光学区相较于第一光学区为正数的屈光度;一第三光学区,所述第三光学区为近视矫正区,且所述第三光学区的屈光度相同或接近于所述第一光学区;一第四光学区,所述第四光学区为另一近视控制区,且所述第四光学区相较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及所述第三光学区为正数的屈光度;以及一外围区,用以提供隐形眼镜固定定位于眼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边离焦控制区的屈光度相较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增加+1.0D~+3.5D,且所述第二周边离焦控制区的屈光度小于所述第一周边离焦控制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麟江瑞豪李宜瑾
申请(专利权)人:亮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