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809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饰面层、防护找平层和复合保温墙板;其中,复合保温墙板包括外侧钢丝网片、复合保温板、内侧防护层、内侧钢丝网片腹丝,防护找平层包括保温浆料层和中间玻纤网;外侧钢丝网片具有第一网格;内侧钢丝网片具有第二网格;复合保温板包括A型保温板和B型保温板;A型保温板包括的第一凸条穿过第一网格;B型保温板的第二凸条穿过第二网格;内侧钢丝网片设置于内侧防护层内;腹丝穿过复合保温板、连接外侧钢丝网片和内侧钢丝网片;防护找平层和A型保温板共同构成B型保温板的保护层。有效解决了墙板各构造层之间因粘结力不足导致的空鼓,脱落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0002]预制装配式模块建筑是一种组装化技术,建筑的墙体可以在工厂完成预制并在工
[0003]地组装。但现有的装配式模块建筑采用的预制墙板按照是否具备承重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承重能力的,另一类是不具有承重能力的。其中,不具有承重能力的预制墙板多为预制保温轻质墙板;往往采用轻质混凝土(如加气混凝土,发泡混凝土)作为基体的材料,轻质混凝土具有热工性能好,重量轻,但是强度达不到钢筋混凝土的强度。
[0004]另外,现有预制保温轻质墙板的保温层多采用单一型的、燃烧性能为B级的保温材料,因此,外侧需要做不少于50mm厚的保温浆料来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50mm厚的外侧保温浆料造成墙板外侧浆料层的荷载较大,导致外侧浆料经常因粘结不牢固而从建筑外墙上脱落,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较厚的浆料层也增加了墙板的厚度及自重,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也导致墙板在施工中起吊困难,安装效率低。预制保温轻质墙板外侧50mm厚的防护层在工厂内就制作好了,但是大部分墙板在现场安装完毕后,不仅需要对板缝进行处理,还需要在板的外侧再做一层防护找平层,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还会增加结构的荷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饰面层、防护找平层和复合保温墙板;所述复合保温墙板包括:外侧钢丝网片、内侧钢丝网片、腹丝、复合保温板和内侧防护层;外侧钢丝网片具有第一网格;复合保温板包括A型保温板和B型保温板;所述A型保温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凸条,所述B型保温板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凸条,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复合;所述第一板体背离第二板体的一面与外侧钢丝网片接触,所述第一凸条位于第一板体背离第二板体的一面、穿过第一网格;所述第二凸条位于第二板体背离第一板体的一面;内侧防护层与B型保温板接触;内侧钢丝网片设置于内侧防护层内;所述内侧钢丝网片具有第二网格,第二凸条穿过第二网格;腹丝,穿过复合保温板、连接外侧钢丝网片和内侧钢丝网片;所述防护找平层包括保温浆料层和中间玻纤网,中间玻纤网设置在保温浆料层内、与外侧钢丝网片接触;其中,A型保温板和防护找平层共同构成B型保温板的保护层。
[0008]所述第一凸条凸出于第一板体5mm

10mm,所述第二凸条凸出于第二板体5mm

10mm。
[0009]所述第一凸条的形状与第一网格的形状相同,第一凸条的大小与第一网格的大小一致或略小于第一网格;所述第二凸条的形状与第二网格的形状相同,第二凸条的大小与第二网格的大小一致或略小于第二网格。
[0010]A型保温板和防护找平层的总厚度大于等于50mm。
[0011]内侧防护层的厚度为4

5mm,内侧防护层的外表面与内侧钢丝网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m。
[0012]外侧钢丝网片、内侧钢丝网片和腹丝连接接形成三维空间金属网架。
[0013]腹丝垂直于外侧钢丝网片和内侧钢丝网片;或者,腹丝与外侧钢丝网片和内侧钢丝网片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0014]上述的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还可以包括界面层;所述界面层位于复合保温板与防护找平层之间。所述界面层可以为砂浆界面层或界面剂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的复合保温板上的凸出结构之间(第一凸条之间、第二凸条之间)形成的凹槽结构,复合保温板在与防护找平层或内侧防护层进行复合时,形成卡槽结构,使得防护找平层与复合保温板之间既存在浆料粘结连接还存在卡槽连接;有效解决了墙板各构造层之间粘结力不足的问题;
[0017]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的内侧钢丝网片、外侧钢丝网片分别位于复合保温板的内外两侧,对复合保温板形成夹持结构;通过内部的三维空间金属网架将各个构造层次连接为一个整体;复合保温板上的凸出结构(第一凸条、第二凸条)凸出第一网格、第二网格,起到稳固内侧钢丝网片和外侧钢丝网片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墙板各构造层之间因粘结力不足导致的空鼓,脱落等问题。
[0018]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外侧的防护找平层与A型保温板材形成的A级不燃层,不仅能够满足不少于50mmA级材料的防火要求,还能够减少外侧防护找平层的厚度,进而降低墙板的整体厚度及重量;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防护找平层的厚度满足墙面找平的要求,解决墙面不平整及板缝处热桥等细部构造问题,实现墙面的平整及饰面美观等要求。因此,此种构造设计不仅能够节约材料,还能够提高墙体在安全、节能、防火等方面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的截面构造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的另一截面构造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中的复合保温墙板的截面构造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中的复合保温墙板的平面示意图;
[0024]其中,1.饰面层;2.防护找平层;21.保温浆料层; 22.玻纤网;3.复合保温板;31.A型保温板;311.第一板体;312.第一凸条;32.B型保温板;321.第二板体;322.第二凸条;4.内侧防护层;5.外侧钢丝网片;6.内侧钢丝网片;7.腹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7]如图所示的一种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饰面层1、防护找平层2和复合保温墙板;其中,复合保温墙板包括外侧钢丝网片5、复合保温板3、内侧防护层4、内侧钢丝网片6腹丝7,防护找平层2包括保温浆料层21和中间玻纤网22;外侧钢丝网片5具有第一网格;内侧钢丝网片6具有第二网格;复合保温板3包括A型保温板31和B型保温板32;A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其特征是,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饰面层、防护找平层和复合保温墙板;所述复合保温墙板包括:外侧钢丝网片,具有第一网格;复合保温板,包括A型保温板和B型保温板;所述A型保温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凸条,所述B型保温板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凸条,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复合;所述第一板体背离第二板体的一面与外侧钢丝网片接触,所述第一凸条位于第一板体背离第二板体的一面、穿过第一网格;所述第二凸条位于第二板体背离第一板体的一面;内侧防护层,与B型保温板接触;内侧钢丝网片,设置于内侧防护层内;所述内侧钢丝网片具有第二网格,第二凸条穿过第二网格;以及,腹丝,穿过复合保温板、连接外侧钢丝网片和内侧钢丝网片;所述防护找平层包括:保温浆料层;以及,中间玻纤网,设置在保温浆料层内、与外侧钢丝网片接触;其中,A型保温板和防护找平层共同构成B型保温板的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凸条凸出于第一板体5mm

10mm,所述第二凸条凸出于第二板体5mm

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长安马振伟王伟龙陈兴涛雷淑忠吴连壮韩润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