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775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支撑架、千斤顶、夹持杆A、后锚固件、夹持杆B;反力支撑架通过其下端的第一通孔紧固于后锚固件所在的混凝土基体上;反力支撑架两侧还对称设有相应的第二通孔,夹持杆A通过其中一第二通孔与千斤顶进行连接,另一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夹持杆B,夹持杆A和夹持杆B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座,后锚固件穿过反力支撑架并与夹持杆A和夹持杆B的连接座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适用于大多数环境,通过多个第一通孔将反力支撑架混凝土基体连接,从而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第二通孔连接两个夹持杆,且与千斤顶在同一轴线上,保证千斤顶通过夹持杆A施加的剪力传递到后锚固件上。固件上。固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后锚固件:按规定工艺,在硬化的混凝土上钻孔安装的锚固组件。锚栓:将固定件锚固到混凝土基体上的锚固螺栓组件。机械锚栓:通过锚栓与基体上钻孔孔壁间的机械作用而锚固的锚栓,分为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两类。粘结型锚栓:通过粘结剂在锚孔中固化形成锚固作用的锚栓。植筋:通过锚固胶在锚孔中固化形成锚固作用的钢筋。植螺杆:通过锚固胶在锚孔中固化形成锚固作用的螺杆。抗拔试验:沿后锚固件轴线施加轴向拉拔荷载的试验。抗剪试验:施加垂直于后锚固件轴线荷载的试验。
[0003]在混凝土后锚固工程中,为确定后锚固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抗拔和抗剪性能,保证混凝土用后锚固件的施工质量和相关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必须进行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和抗剪性能的现场抽样检测。
[0004]技术专利CN206339449U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后锚固件抗剪试验装置,包括剪切架、千斤顶和延长杆,所述剪切架紧固于基体上,剪切架的一侧设有安装孔,千斤顶通过与延长杆的匹配连接而安装于剪切架上方,千斤顶上方安装有用于固定千斤顶的锁具,安装孔、延长杆、千斤顶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与混凝土后锚固件的中心轴线垂直;延长杆的底部设有剪切板,剪切板上设有供混凝土后锚固件穿过的横向通孔,剪切板通过在通孔与混凝土后锚固件之间的间隙中安装紧固钢套,从而与混凝土后锚固件紧固连接;紧固钢套的下方设有用于测量紧固钢套的横向位移的百分表。<br/>[0005]但是,由于检测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上述专利的后锚固件抗剪试验装置不适用于多种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支撑架、千斤顶、夹持杆A、后锚固件、夹持杆B;所述的反力支撑架通过其下端的第一通孔紧固于后锚固件所在的混凝土基体上;
[0008]所述反力支撑架两侧还对称设有相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夹持杆A通过其中一第二通孔与千斤顶进行连接,另一所述的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夹持杆B,所述的夹持杆A和夹持杆B的端部均设置有相应的连接座,所述的后锚固件穿过反力支撑架并与所述的夹持杆A和夹持杆B的连接座相互配合。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夹持杆B、第二通孔、夹持杆A和千斤顶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轴线,且与后锚固件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保证千斤顶通过夹持杆A施加的剪力传递到后锚固件上。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反力支撑架为框型结构,且所述的反力支撑架的中央位置设
置有用于与后锚固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开设有一贯穿的连接孔,所述的后锚固件穿过连接部的连接孔,并保持与反力支撑架。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孔的孔径比后锚固件的直径大1.5
±
0.5mm。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部外侧还设置有十字形加强筋。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框型结构的反力支撑架外侧还设置有多个三角形加强板。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夹持杆B的圆杆上带有距离数值刻度。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夹持杆A和夹持杆B的端部的连接座相对的一端具有一弧形卡槽,所述的后锚固件卡设在两连接座的弧形卡槽内,且通过螺栓和螺母锁紧。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反力支撑架的底板的厚度为10
±
1mm。
[0017]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通孔的数量至少为6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反力支撑架的底板的两侧上。
[0018]工作原理:后锚固件抗剪试验装置与待测后锚固件安装好后,以第二通孔的左侧垂直面作为零点,记录夹持杆B的距离数值刻度上的读数S1;当千斤顶结束工作时,记录夹持杆B的距离数值刻度上的读数S2和千斤顶上施加的作用力F1;后锚固件受到最大剪切试验荷载时的位移S0=S2

S1,F1即后锚固件的最大剪切试验荷载。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适用于大多数环境,而且本技术通过多个第一通孔将反力支撑架混凝土基体连接,从而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
[0021]2、本技术通过第二通孔连接两个夹持杆,且与千斤顶在同一轴线上,保证千斤顶通过夹持杆A施加的剪力传递到后锚固件上;
[0022]3、本技术通过记录夹持杆B的距离数值刻度值,即可得到后锚固件受到最大剪切试验荷载时的位移、以及后锚固件的最大剪切试验荷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反力支撑架的结构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夹持杆B的结构图。
[0026]图中,1

反力支撑架;2

千斤顶;3

夹持杆A;4

后锚固件;5

夹持杆B、6

连接座;
[0027]11

连接部;12

三角形加强筋;13

第一通孔;14

十字形加强筋;15

第二通孔;16

连接孔;
[0028]51

距离数值刻度;
[0029]61

弧形卡槽,62

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31]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支撑架1、千斤顶2、夹持杆A3、后锚固件4、夹持杆B5;所述的反力支撑架1通过其下端的第一通孔13紧固于后锚固件4所在的混凝土基体上;
[0032]所述反力支撑架1两侧还对称设有相应的第二通孔15,所述夹持杆A3通过其中一
第二通孔15与千斤顶2进行连接,另一所述的第二通孔15内设置有夹持杆B5,所述的夹持杆A3和夹持杆B5的端部均设置有相应的连接座6,所述的后锚固件4穿过反力支撑架1并与所述的夹持杆A3和夹持杆B5的连接座6相互配合。
[0033]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夹持杆B5、第二通孔15、夹持杆A3和千斤顶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轴线,且与后锚固件4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保证千斤顶2通过夹持杆A3施加的剪力传递到后锚固件4上。
[0034]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反力支撑架1为框型结构,且所述的反力支撑架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用于与后锚固件4连接的连接部11,所述的连接部11上开设有一贯穿的连接孔16,所述的后锚固件4穿过连接部11的连接孔16,并保持与反力支撑架1。
[0035]作为本实施例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支撑架(1)、千斤顶(2)、夹持杆A(3)、后锚固件(4)、夹持杆B(5);所述的反力支撑架(1)通过其下端的第一通孔(13)紧固于后锚固件(4)所在的混凝土基体上;所述反力支撑架(1)两侧还对称设有相应的第二通孔(15),所述夹持杆A(3)通过其中一个第二通孔(15)与千斤顶(2)进行连接,另一所述的第二通孔(15)内设置有夹持杆B(5),所述的夹持杆A(3)和夹持杆B(5)的端部均设置有相应的连接座(6),所述的后锚固件(4)穿过反力支撑架(1)并与所述的夹持杆A(3)和夹持杆B(5)的连接座(6)相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杆B(5)、第二通孔(15)、夹持杆A(3)和千斤顶(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轴线,且与后锚固件(4)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保证千斤顶(2)通过夹持杆A(3)施加的剪力传递到后锚固件(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后锚固件的抗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力支撑架(1)为框型结构,且所述的反力支撑架(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用于与后锚固件(4)连接的连接部(11),所述的连接部(11)上开设有一贯穿的连接孔(16),所述的后锚固件(4)穿过连接部(11)的连接孔(16),并保持与反力支撑架(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梁福钧林伟黄棣黄剑夏威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有昇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