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762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淤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包括船体、动力装置、转动支架、连接支架、转动轴、进料板、传送带、传动装置、过滤箱、座舱和螺旋桨;船体顶部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顶部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侧面输出端与螺旋桨传动连接;船体顶部侧面与连接支架连接;连接支架远离船体的一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转动轴底部与多组进料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料板的结构能够将河道底部的淤泥搅动上升,从而使得悬浮的淤泥便于清理,通过传送带的结构能够将固体物质上上运输,在运输的过程当中水分从传送带上缝隙处流出,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存储效率,通过本装置的动力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运动效率。的动力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运动效率。的动力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运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清淤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清淤一般指治理河道,属于水利工程,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0003]但是现有的水利工程用的生态修复清淤装置依然存在着对凝固在河床上的淤泥进行清除时,需要动用一些挖土机进行挖掘,然后装车进行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2164055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生态修复清淤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水利工程用的生态修复清淤装置依然存在着对凝固在河床上的淤泥进行清除时,需要动用一些挖土机进行挖掘,然后装车进行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生态修复清淤装置,包括控制座,第一破碎器,第二破碎器,连接台,连接座,支撑台,连接管,支撑板和冲刷器,其中:控制座表面的两侧呈镜像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破碎器和第二破碎器,且控制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台,该连接台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支撑台设置在连接台表面的一侧,且支撑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冲刷器通过支撑板设置在控制座表面的一侧,其具有有利于能够对粉碎的淤泥进行喷水处理,使其更加的粉碎,从而便于随水一起流动,避免通过挖土机装车运输,从而避免运输造成二次的污染等优点。
[0005]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不便于移动,从而降低了清理效率的同时增大了人力成本,同时上述装置的储存空间不足从而导致无法长时间连续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本技术通过进料板的结构能够将河道底部的淤泥搅动上升,从而使得悬浮的淤泥便于清理,通过传送带的结构能够将固体物质上上运输,在运输的过程当中水分从传送带上缝隙处流出,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存储效率,通过本装置的动力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运动效率。
[0007]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包括船体、动力装置、转动支架、连接支架、转动轴、进料板、传送带、传动装置、过滤箱、座舱和螺旋桨;
[0008]船体顶部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顶部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侧面输出端与螺旋桨传动连接;船体顶部侧面与连接支架连接;连接支架远离船体的一端与转动
轴转动连接;转动轴底部与多组进料板连接;进料板对称设置与传送带前端两侧;船体内部设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输出端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传动装置与传送带传动连接;传动装置与转动轴传动连接;传送带出料端朝向过滤箱方向;过滤箱与船体内壁连接;船体内壁侧面与座舱连接。
[0009]优选的,转动轴对称设置于船体两侧,转动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对称设置的转动轴转动方向相反。
[0010]优选的,船体内壁顶部上设有转动限位件,转动限位件与动力装置侧面接触。
[0011]优选的,船体内壁上设有卡扣件,过滤箱外端面侧面上设有凹槽,卡扣件与凹槽宽度相同。
[0012]优选的,进料板上设有耐磨层,多组进料板呈圆周分布在转动轴底部。
[0013]优选的,船体底部上设有橡胶密封件。
[0014]优选的,船体内壁上设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上设有皮带轮,皮带轮与传送带传动连接,皮带轮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
[0015]优选的,船体中心处设有U型凹槽,U型凹槽位于传送带正下方。
[001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进料板的结构能够将河道底部的淤泥搅动上升,从而使得悬浮的淤泥便于清理,通过传送带的结构能够将固体物质上上运输,在运输的过程当中水分从传送带上缝隙处流出,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存储效率,通过本装置的动力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运动效率,通过进料板的结构能够相比于传统清淤装置能够更加便于清理深层淤泥,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的侧视图;
[0021]附图标记:1、船体;2、动力装置;3、转动支架;4、连接支架;5、转动轴;6、进料板;7、传送带;8、传动装置;9、过滤箱;10、座舱;11、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包括船体1、动力装置2、转动支架3、连接支架4、转动轴5、进料板6、传送带7、传动装置8、过滤箱9、座舱10和螺旋桨11;
[0024]船体1顶部与转动支架3转动连接;转动支架3顶部与动力装置2连接;动力装置2侧面输出端与螺旋桨11传动连接;船体1顶部侧面与连接支架4连接;连接支架4远离船体1的一端与转动轴5转动连接;转动轴5底部与多组进料板6连接;进料板6对称设置与传送带7前端两侧;船体1内部设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输出端与传动装置8传动连接;传动装置8与传送带7传动连接;传动装置8与转动轴5传动连接;传送带7出料端朝向过滤箱9方向;过滤箱9与船体1内壁连接;船体1内壁侧面与座舱10连接;船体1内壁顶部上设有转动限位件,转动
限位件与动力装置2侧面接触;船体1内壁上设有卡扣件,过滤箱9外端面侧面上设有凹槽,卡扣件与凹槽宽度相同;进料板6上设有耐磨层,多组进料板6呈圆周分布在转动轴5底部;船体1底部上设有橡胶密封件;船体1内壁上设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上设有皮带轮,皮带轮与传送带7传动连接,皮带轮与传动装置8传动连接;船体1中心处设有U型凹槽,U型凹槽位于传送带7正下方。
[0025]本实施例中,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清淤性能,从而保证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当本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船体1的结构能够使得本装置漂浮于水面之上,通过动力装置2能够使得本装置进行移动,当本装置向前移动过程当中通过进料板6的向内转动,从而能够将本装置前方的河道底部淤泥向上翻动,通过本装置的传送带7能够将向上翻动的淤泥进行铲起,从而将淤泥中的固体部分通过传送带7向上运动,实现了本装置清淤的功能,通过过滤箱9的结构能够实现对淤泥和石头的分类,从而保证了本装置的回收效率,同时通过座舱10结构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舒适性。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2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动力装置(2)、转动支架(3)、连接支架(4)、转动轴(5)、进料板(6)、传送带(7)、传动装置(8)、过滤箱(9)、座舱(10)和螺旋桨(11);船体(1)顶部与转动支架(3)转动连接;转动支架(3)顶部与动力装置(2)连接;动力装置(2)侧面输出端与螺旋桨(11)传动连接;船体(1)顶部侧面与连接支架(4)连接;连接支架(4)远离船体(1)的一端与转动轴(5)转动连接;转动轴(5)底部与多组进料板(6)连接;进料板(6)对称设置与传送带(7)前端两侧;船体(1)内部设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输出端与传动装置(8)传动连接;传动装置(8)与传送带(7)传动连接;传动装置(8)与转动轴(5)传动连接;传送带(7)出料端朝向过滤箱(9)方向;过滤箱(9)与船体(1)内壁连接;船体(1)内壁侧面与座舱(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生态工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轴(5)对称设置于船体(1)两侧,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温其春黄道栋熊慧琴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健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