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妙祥专利>正文

地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地膜[1],其特征在于:在地膜[1]上设置有蓄水口袋[2]。(*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水土流失型干旱”地区农作物种植或植树种草,保持水土领域的地膜。现在公知的地膜是单层的塑料地膜,农业上用以达到提高地温、防止土壤水份蒸发或遏制杂草等目的。我国的许多地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旱情旱灾频繁发生,土壤日趋贫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天然降水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失,降水的就地利用率很低;由于地表径流冲刷土壤,肥力较高的表土被冲刷带走,于是土层变薄,土壤蓄留水份、养份的能力下降,土壤就变得贫瘠。为了有效的保持水土,保护土壤肥力,遏制其恶化趋势并使之逆转为良性发展,使用普通的地膜就无法取得此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蓄留降水、以治理水土流失的地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地膜上设置有蓄水口袋。上面所述的蓄水口袋由两层地膜热压或粘合而成,即在重叠的两层地膜中间设置有分隔肋条,两侧设置有加强肋条,分隔肋条之间以及分隔肋条与加强肋条之间就形成蓄水口袋,在中间的每个分隔肋条的上侧靠近袋口部位设置弧形肋条,弧形肋条之间以及弧形肋条与加强肋条之间则形成进水袋口;也即在有肋条的地方两层地膜被热压或粘合在一起;在弧形肋条下方的两层地膜上都设置有溢水孔。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在地膜上设置了蓄水口袋,就能有效地蓄留降水,当降水较多,口袋蓄满水时,后续降水会自行由溢水孔流向地面,而这种溢流不会形成对表土的强烈冲刷。这样,既有效地保持了水土,蓄留的水又能在当地作物需要时使用,从而减轻或消除旱情。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地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地膜1上设置有蓄水口袋2。蓄水口袋2由两层地膜11和12经热压或粘合而成,即在重叠的两层地膜11和12中间设置有分隔肋条13,两侧设置有加强肋条16,分隔肋条13之间以及分隔肋条13与加强肋条16之间就形成蓄水口袋2,在中间的每个分隔肋条13的上侧靠近袋口21部位设置弧形肋条15,弧形肋条15之间以及弧形肋条15与两边的加强肋条16之间则形成进水袋口21;也即在设置有肋条13和15以及16的地方两层地膜11和12被热压或粘合在一起,在弧形肋条15下方的两层地膜11和12上都设置有溢水孔14。使用时,将地膜1直接铺设在地面上(在斜坡地注意使袋口朝上坡方向)。这样,雨水或人工喷洒水就会顺着袋口21流进蓄水口袋2而被储存,当需要浇灌时,只需稍稍掀起或抖动地膜1,储存的水就会经由溢水孔14而流进地里,十分方便。在降水较少的地区,可在冬闲时就铺设地膜,以便蓄留雨水或雪水以供春播用。在垅沟式种植地上,可将地膜上的蓄水口袋2分挂在地垅的两边,使袋口21向上,利用垅地的坡度更利于蓄水。在“水土流失型干旱”地区,造林种草都很难成活,而使用这种蓄水地膜可大大提高成活率,以加速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膜[1],其特征在于在地膜[1]上设置有蓄水口袋[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口袋[2]由两层地膜[11]和[12]热压或粘合而成,即在重叠的两层地膜[11]和[12]中间设置有分隔肋条[13],两侧设置有加强肋条[16],分隔肋条[13]之间以及分隔肋条[13]与加强肋条[16]之间就形成蓄水口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妙祥
申请(专利权)人:严妙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