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00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车,所述折叠车包括:支架;承托组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承托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以及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转动连接以在支撑位置与收合位置之间转换,处于支撑位置时所述第一承载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固定;遮挡组件,包括顶棚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顶棚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顶棚两侧之间的区域连接以撑开所述顶棚。上述折叠车,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使承托组件与遮挡组件同时折叠,能够使折叠车折叠得更加彻底,减小其折叠后的体积。减小其折叠后的体积。减小其折叠后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叠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车。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人们出行携带物品的需求,逐渐出现了手推车。由于手推车在出入各种场所时占用的空间较大,并不方便,同时也不便于收纳,故随之发展出了折叠车。折叠车是一种为婴幼儿或宠物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当然折叠车还可以用于放置各种物品以便于携带。
[0003]然而,目前折叠车的结构复杂,折叠后的体积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折叠车结构复杂以及折叠后体积仍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车。
[0005]一种折叠车,所述折叠车包括:
[0006]支架;
[0007]承托组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承托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以及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转动连接以在支撑位置与收合位置之间转换,处于支撑位置时所述第一承载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固定;
[0008]遮挡组件,包括顶棚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顶棚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顶棚两侧之间的区域连接以撑开所述顶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承载件连接的第一转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二承载件连接的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第二转接头转动连接,且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第二转接头抵接。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解锁状态,所述支架包括前腿结构以及后腿结构,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所述前腿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承载件还与所述后腿结构滑动配合,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前腿结构能够向靠近所述后腿结构的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承载件向靠近所述后腿结构的方向收合。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车还包括锁合组件,所述锁合组件能够使所述支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合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后腿结构上并与所述后腿结构滑动配合的滑套,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所述滑套转动连接,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滑套能够相对所述后腿结构滑动配合。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车还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前腿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
第二连杆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承载件的一端与所述前腿结构间隔设置;或者
[0013]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套转动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把手结构,所述把手结构、所述前腿结构以及所述后腿结构三者彼此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把手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套转动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腿结构、所述后腿结构以及所述把手结构整体均为包括两个自由端的半包围结构,所述滑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套分别与所述后腿结构的两个自由端滑动配合,所述前腿结构、所述后腿结构以及所述把手结构的两个自由端彼此一一对应地相互转动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支架结构内各个结构的延伸方向作为参考,所述把手结构与所述后腿结构的夹角小于所述把手结构与所述前腿结构的夹角。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合组件还包括解锁结构及卡块,所述卡块穿设所述滑套以及所述后腿结构以使所述滑套相对所述后腿结构固定,所述解锁结构与所述卡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卡块与所述滑套抵接配合或与所述滑套分离。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彼此呈扇形间隔分布,多个所述支撑件均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或者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件与支架固定连接。
[0019]上述折叠车,支撑件与顶棚连接,且支撑件能够与支架转动连接,从而当支撑件转动时能够通过其与顶棚抵接处的摩擦力带动顶棚随之运动。由于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转动连接,且顶棚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连接,故顶棚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转动。
[0020]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支撑件与顶棚两侧之间的区域抵接,而顶棚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连接,也就是说,无论支撑件朝哪个方向转动,均能够通过顶棚带动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的其中之一向靠近另一个的方向转动,即实现了遮挡组件以及承托组件的折叠。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遮挡组件以及承托组件相互配合用于容纳折叠车所承载的婴幼儿或物品,故遮挡组件以及承托组件将占用较大的空间。上述折叠车,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使承托组件与遮挡组件同时折叠,能够使折叠车折叠得更加彻底,减小其折叠后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的侧视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折叠车中部分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所示折叠车中承托组件的部分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所示承托组件中转接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所示折叠车收合过程中某一时刻的侧视图;
[0026]图6为图1所示折叠车收合完成的侧视图;
[0027]图7为支架与连杆组件连接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0、折叠车;100、支架;110、前腿结构;120、后腿结构;130、把手结构;140、交汇连接部;200、承托组件;210、第一承载件;220、第二承载件;230、转接件;231、第一转接头;231a、第一转动部;231b、第一套筒;232、第二转接头;232a、第二转动部;232b、第二套筒;240、横梁;250、支板;300、遮挡组件;310、顶棚;320、支撑件;400、锁合组件;410、滑套;500、连杆组件;510、第一连杆;520、第二连杆;530、第三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包括:支架;承托组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承托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以及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转动连接以在支撑位置与收合位置之间转换,处于支撑位置时所述第一承载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固定;遮挡组件,包括顶棚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顶棚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顶棚两侧之间的区域连接以撑开所述顶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承载件连接的第一转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二承载件连接的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第二转接头转动连接,且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第二转接头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解锁状态,所述支架包括前腿结构以及后腿结构,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所述前腿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承载件还与所述后腿结构滑动配合,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前腿结构能够向靠近所述后腿结构的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承载件向靠近所述后腿结构的方向收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还包括锁合组件,所述锁合组件能够使所述支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合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后腿结构上并与所述后腿结构滑动配合的滑套,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所述滑套转动连接,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滑套能够相对所述后腿结构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还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前腿结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惠贝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