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86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维线圈组件,属于线圈技术。该多维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磁芯以及多维线圈绕组,线圈骨架包括多个表面和中空腔体,多维线圈绕组交错缠绕在多个表面上,磁芯为中空结构,且磁芯填放在中空腔体中。本申请的多维线圈组件,其通过轻便结构便可实现多维方向的磁场的充分利用。方向的磁场的充分利用。方向的磁场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线圈组件


[0001]本申请属于线圈
,尤其涉及一种多维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充分利用三维方向的磁场,业界推出了3D线圈组件,包括支撑部、磁芯、底座以及3D电磁线圈,其中,3D线圈围绕于支撑部上,且3D线圈的磁场方向在磁芯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互相正交。但由于现有的3D线圈组件中,其磁芯主要采用矩形实心磁体,导致整个3D线圈组件使用起来十分笨重,不利于目前市场上追求的轻质化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维线圈组件,旨在改善现有3D线圈组件存在的结构笨重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维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磁芯以及多维线圈绕组,所述线圈骨架包括多个表面和中空腔体,所述多维线圈绕组交错缠绕在所述多个表面上,所述磁芯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磁芯居中填放在所述中空腔体中。
[0005]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芯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首尾相接设置,形成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所述中空结构。
[000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者镂空设置。
[0007]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镂空的侧壁中,镂空面积小于相应侧壁面积的二分之一。
[000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中相邻两者之间均通过一弧形部过渡连接。
[000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芯还包括密封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五侧壁和/或密封第二开口的第六侧壁。
[001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为塑胶结构。
[00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多个表面包括六个表面,且至少一所述表面上开设有所述中空腔体的入口。
[001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一侧的四个边角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脚,所述线圈骨架另一侧的四个边角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限位脚,四个所述第一限位脚与四个所述第二限位脚配合对所述六个表面进行限位形成六个绕线区间。
[00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维线圈绕组包括至少三个线圈绕组,一个所述线圈绕组缠绕在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四个所述绕线区间上,一个所述线圈绕组缠绕在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四个所述绕线区间上,一个所述线圈绕组缠绕在沿第三方向依次设置的四个所述绕线区间上。
[0014]在本申请中,该多维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磁芯以及多维线圈绕组,线圈骨架包括多个表面和中空腔体,多维线圈绕组交错缠绕在多个表面上,磁芯为中空结构,且磁芯填放在中空腔体中。这样一来,本申请多维线圈组件通过采用中空结构的磁芯,可在不改变磁芯的外形尺寸的基础上,大大减少磁芯的重量,以在保证其大框架结构不发生改变及不影响其电性功能(如线圈电感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产品整体重量,使得产品结构变得轻便。因而,本申请的多维线圈组件,其通过轻便结构便可实现多维方向的磁场的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维线圈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多维线圈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所示多维线圈组件的磁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目前,为充分利用三维方向的磁场,业界推出了3D线圈组件,包括支撑部、磁芯、底座以及3D电磁线圈,其中,3D线圈围绕于支撑部上,且3D线圈的磁场方向在磁芯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互相正交。但由于现有的3D线圈组件中,其磁芯主要采用矩形实心磁体,导致整个3D线圈组件使用起来十分笨重,不利于目前市场上追求的轻质化趋势。
[002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维线圈组件的解决方案,以改善现有3D线圈组件存在的结构笨重的技术问题。
[0022]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维线圈组件100,该多维线圈组件100包括线圈骨架110、磁芯120以及多维线圈绕组130,线圈骨架110包括多个表面111和中空腔体112,多维线圈绕组130交错缠绕在多个表面111上,磁芯120为中空结构,且磁芯120填放在中空腔体112中。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维线圈组件100属于电感元器件,而对于电感元器件,其电感量公式为:
[0024]L=N2/R
m
ꢀꢀꢀꢀ
(1)
[0025]其中,L为电感量,N为绕线圈数,R
m
为磁阻。电感元器件的磁阻R
m
又取决于其材料与其物理尺寸的合成,即电感元器件的磁阻R
m
又等于磁芯的磁阻R
core
与空气的磁阻R
air
之和,即R
m
=R
core
+R
air
,上述各磁阻的计算公式又可为:
[0026]R
m
=l
g
/(u0*u
r
*s)
ꢀꢀꢀꢀꢀꢀꢀꢀꢀꢀꢀ
(2)
[0027]R
core
=l
g
/(u0*u
core
*s)
ꢀꢀꢀꢀꢀꢀ
(3)
[0028]R
air
=l
g
/(u0*u
air
*s)
ꢀꢀꢀꢀꢀꢀ
(4)
[0029]其中,l
g
为磁路长度,u0为真空磁导率(数值:4π*10
‑7),u
r
为相对磁导率(u
core

800,u
air
=1),s为磁路面积。注:磁芯的磁导率以镍锌铁氧体为例。
[0030]此时,由公式(2)、(3)、(4)可知,因为u
core
>>u
air
,u
core
与u
air
不在一个数量级,而常规电感元器件尺寸均为mm级别,磁路长度与磁路面积的变化对比u
core
和u
air
属微小变化,所以R
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骨架、磁芯以及多维线圈绕组,所述线圈骨架包括多个表面和中空腔体,所述多维线圈绕组交错缠绕在所述多个表面上,所述磁芯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磁芯填放在所述中空腔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首尾相接设置,形成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所述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者镂空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镂空的侧壁中,镂空面积小于相应侧壁面积的二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中相邻两者之间均通过一弧形部过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线圈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过胡永王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