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散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79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8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相变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板,第一侧面设置有散热区,散热区用于连接发热元件,第一散热板内部构造有第一工质流路;第二散热板,第一侧面连接于第一散热板的第二侧面,第二散热板内部构造有第二工质流路,第二工质流路流向垂直于第一工质流路的流向;翅片组,设置于第二散热板的第二侧面。采用本申请公开的相变散热器,在克服重力影响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变散热器及空调器


[0001]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
,例如涉及一种相变散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变频空调器在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变频空调器是在定频空调器中增加了变频器,由变频器来控制盒调整空调中的压缩机的转速,使压缩机始终处于最佳的转速状态,从而节省空调器的能耗。变频器主要是由芯片组成,随着这些芯片的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芯片温度升高,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可能会导致芯片性能的下降甚至烧坏,从而导致变频器的工作不稳定。因此,需要对变频器进行散热处理。目前,传统的散热器主要由均温板和翅片构成,基于热气上升的原理,芯片只能设置于散热器的底部,使蒸发端在下,冷凝端在上,实现散热器中冷媒的循环达到散热的效果,从而导致芯片以及散热器会受到安装位置的限制,进而导致通风和散热效果较差。
[0003]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翅片式相变散热控制盒,包括控制盒和翅片式相变散热器;翅片式相变散热器包括散热板、连接管、吸热板和散热翅片;吸热板与控制盒内的发热元件直接或间接贴合;散热板和吸热板的内部均设有流体通道;散热板和吸热板的流体通道通过两根连接管连通,使两个流体通道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内冲注有相变工质;散热翅片设置于散热板上;吸热板的高度低于散热板的高度。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吸热板和散热板的流体通道只通过两根连接管连通使相变工质在吸热板和散热板之间进行流动,散热效率低,同时,相关技术的散热组件仍然是蒸发端在下,冷凝端在上,并不能克服重力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相变散热器及空调器,在克服重力影响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板,第一侧面设置有散热区,所述散热区用于连接发热元件,所述第一散热板内部构造有第一工质流路;第二散热板,第一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散热板内部构造有第二工质流路,所述第二工质流路流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的流向;翅片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二侧面。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质流路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长度方向构造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内部,所述第一散热板对应所述散热区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第一工质流路避让所述多个螺孔。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质流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工质流路均匀铺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内部;所述第二工质流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工质流路均匀铺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内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对应所述第一工质流路的一端构造第一注液腔,所述第一工质流路连通所述第一注液腔;所述第二散热板对应所述第二工质流路的一端构造有第二注液腔,所述第二工质流路连通所述第二注液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液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注液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的两端;所述第二注液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注液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工质流路的两端。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组包括:基板,第一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二侧面;多个翅片,连接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侧面,多个所述翅片平行设置,每相邻两个翅片之间设置有间隙且间距相同。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翅片均与所述基板相垂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平面。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板沿高度方向构造有多层所述第一工质流路,所述第二散热板沿高度方向构造有多层所述第二工质流路。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相变散热器。
[00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相变散热器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相变散热器,当用于设置发热件的侧面朝上时,发热件设置在盖板上的散热区。当发热件散发热量时,热量传导至盖板底部的第一散热板,第一散热板内部的第一工质流路内的液态相变工质受热气化成气态相变工质,第一散热板的温度升高后,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板底部的第二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内部的第二工质流路内的液态相变工质受热气化成气态相变工质,第二散热板的温度升高后,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板底部的翅片组,通过流动的空气将翅片组上的热量带走,第二散热板的温度降低,第二散热板内部的第二工质流路内的气态相变工质冷凝为液态相变工质,并沿第二工质流路的侧壁流回第二工质流路的底部,第一散热板的温度随之降低,第一散热板内部的第一工质流路内的气态相变工质冷凝为液态相变工质,并沿第一工质流路的侧壁流回第一工质流路的底部,如此往复循环,从而实现为发热件散热的效果。
[002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相变散热器,能够克服重力影响实现蒸发端在上,冷凝端在下的目的,使发热件可以设置于相变散热器的顶部,进而可以使发热件以及相变散热器的安装位置更具有灵活性。同时,通过每层散热板内部的相变工质实现横向的热量传导,并通过两层散热板实现纵向的热量传导,而两层散热板内部的工质流路的流向相垂直可以实现全板的均温,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相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0021]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
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3]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相变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相变散热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相变散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相变散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相变散热器的翅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00:第一散热板;110:第一工质流路;120:第一注液腔;200:第二散热板;210:第二工质流路;220:第二注液腔;300:翅片组;310:基板;320: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板,第一侧面设置有散热区,所述散热区用于连接发热元件,所述第一散热板内部构造有第一工质流路;第二散热板,第一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散热板内部构造有第二工质流路,所述第二工质流路流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的流向;翅片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二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长度方向构造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内部,所述第一散热板对应所述散热区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第一工质流路避让所述多个螺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工质流路均匀铺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内部;所述第二工质流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工质流路均匀铺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对应所述第一工质流路的一端构造第一注液腔,所述第一工质流路连通所述第一注液腔;所述第二散热板对应所述第二工质流路的一端构造有第二注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丽丽许升王定远张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