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雪宁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679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置物盘,所述置物盘的底部一端设有卸料通道,所述置物盘的顶部对应所述卸料通道上方一端设有延伸凸管,所述置物盘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部设有棘轮,所述棘轮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空腔柱,所述空腔柱的侧边均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外端均连接有延伸通道,所述延伸通道的顶部外端均设有进料直筒,所述延伸通道的底部外端均连接有出料直筒,所述延伸通道内均设有驱灰装置,将灰尘抽入到空腔柱中,进入到空腔柱内的灰尘依次又吸附在内壁上的若干个吸灰凸块上,并在活性炭吸附层的吸附下进行净化。下进行净化。下进行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灰尘处理装置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中将油菜收集剥壳后形成菜籽,菜籽中会留有大量的灰尘,而灰尘随着菜籽直接装入包装袋内储存,直到在使用时,才会对菜籽内的灰尘进行驱灰,但是现有中对菜籽驱灰的方法基本都是采用手动实现,并且每次都只能倒一点点菜籽倒在筛子上,然后通过手动不停的摆动筛子,通过摆动筛子的方法来实现菜籽除灰的功能,使得极大的增加了劳动力,并长时间手动操作的话,容易引起手部酸疼,同时降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置物盘,所述置物盘的底部一端设有卸料通道,所述置物盘的顶部对应所述卸料通道上方一端设有延伸凸管,所述置物盘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转杆,所述转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板(1),所述支撑底板(1)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设有置物盘(3),所述置物盘(3)的底部一端设有卸料通道(4),所述置物盘(3)的顶部对应所述卸料通道(4)上方一端设有延伸凸管(5),所述置物盘(3)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转杆(6),所述转杆(6)的顶部设有棘轮(7),所述棘轮(7)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空腔柱(8),所述空腔柱(8)的侧边均匀设有若干个通孔(9),所述通孔(9)外端均连接有延伸通道(10),所述延伸通道(10)的顶部外端均设有进料直筒(11),所述延伸通道(10)的底部外端均连接有出料直筒(12),所述出料直筒(12)内安装有阀门(13),所述延伸通道(10)内均设有驱灰装置,所述通孔(9)与所述延伸通道(10)相接触端均设有微孔吸灰板(14),所述空腔柱(8)内设有驱动部(15),其中,所述驱动部(15)延伸至每个通孔(9)内并与所述驱灰装置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直筒(11)的顶部均设有复位盖板(16),所述复位盖板(16)的一端均通过活动件连接在所述进料直筒(11)外端上,所述活动件上均设有复位拉簧(17),其中,所述复位盖板(16)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进料直筒(11)的内径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柱(8)的内壁设有若干个吸灰凸块(18),所述吸灰凸块(18)上均涂覆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阀门(13)安装在所述出料直筒(12)的顶部与所述延伸通道(10)内底部之间的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灰装置包括滤板(19),所述滤板(19)设置在所述延伸通道(10)内靠近所述微孔吸灰板(14)的一端位置处,所述滤板(19)远离所述微孔吸灰板(14)的一侧中部设有缸体(20),所述缸体(20)内横穿设有推杆(21),所述推杆(21)贯穿于所述滤板(19)延伸至所述滤板(19)的右侧并右端设有吸盘二(22),所述吸盘二(22)远离所述推杆(21)的一侧设有衔铁二(23),所述推杆(21)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缸体(20)并左端设有吸盘一(24),所述吸盘一(24)远离所述推杆(21)的一侧设有磁铁一(25),所述延伸通道(10)内左壁对应所述磁铁一(25)的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磁铁一(25)相磁性效应的衔铁一(26),其中,所述吸盘一(24)与所述滤板(19)之间并位于所述推杆(21)及所述缸体(20)表面上套设有弹簧二(2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菜籽除灰的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15)包括下旋转柱(28),所述下旋转柱(28)的输出端连接有微型驱动器,所述微型驱动器安装在所述空腔柱(8)内底部,所述下旋转柱(28)的顶部设有下转板(31),所述下转板(31)的顶部一端设有S型转块(29),所述S型转块(29)的顶部一端设有上转板(37),所述上转板(37)的顶部中心处设有上旋转柱(30),其中,所述上旋转柱(30)和所述下旋转柱(28)的表面且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零八B五零四
申请(专利权)人:李雪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