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分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676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污分流系统(100),用于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离排放,包括:多组雨水收集组件(1),设置在地基体上;分流排放组件(10),设置在地基体内部;以及收集管道(2),与雨水收集组件(1)连通,延伸穿入地基体中。分流排放组件(10)包括:分流器(14);进水管道(11),设置在分流器(14)的一侧上;污水排放管道(15),设置在分流器(14)的与进水管道(11)不同的一侧上;和雨水排放管道(16),设置在分流器(14)的与进水管道(11)不同的一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雨污分流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雨污分流系统能够应用在雨水和污水共用排水管线的建筑实体上,实现雨污分流,改造成本低。改造成本低。改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分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雨污分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雨水和污水是城市排水工程的主要对象,市政污水通常需要通过市政污水管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排放,而不能直接排放,直接排放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雨水通常污染成分较少,可以不经污水处理直接排放。目前,我国仍有大量市政排水是未经雨污分离的混排,例如城市的老旧小区,其带来的问题很多,典型地,雨水进入市政污水管道,导致污水处理负担重、成本高,因为这一部分雨水本应是不需污水处理的,另一方面,这也是在雨季城市排涝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0003]雨污分离最直接的方式是使雨水和污水经过不同的管线排放,二者不混合,但是在实际中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不能充分地做到这一点,例如受现有建筑物的布局约束无法进行管线分离的改造,或者考虑到工程量巨大、成本很高而无法实现管线分离。因此,现有技术也有很多通过增加雨污分离设施来实现雨污分离的技术,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2110944036.5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系统,包括雨污分流管,雨污分流管包括雨水腔和污水腔,雨污分流管一端的端面设置有与污水腔连通的污水进水管,雨污分流管远离污水进水管一端的端面设置有与雨水腔连通的雨水出水管以及与污水腔连通的污水出水管,雨污分流管的顶面设置有雨水口,雨水腔和污水腔之间设置有隔板,雨污分流管两侧侧壁均开设有活动槽,隔板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活动槽内,隔板两侧的侧面均固接有滑板,活动槽两侧的侧壁开设有与滑板相互配合的密封槽,滑板的顶端和滑板的底端均固接有密封垫,滑板顶端和滑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复位件。上述雨污分流系统虽然能够自适应雨量大或污水量大的雨污分流,但是它仅适用于雨水和污水没有混合之前,并且存在雨水和污水掺混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雨污分流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雨污分流系统,能够应用在雨水和污水共用排水管线的建筑实体上,实现雨污分流。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雨污分流系统,能够以低改造成本带来高的雨污分离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雨污分流系统,尽可能依赖简单结构、不需复杂的感应和控制装置来实现雨污分流。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9]一种雨污分流系统,用于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离排放,所述雨污分流系统包括:
[0010]多组雨水收集组件,设置在地基体上;
[0011]分流排放组件,设置在地基体内部;以及
[0012]收集管道,与雨水收集组件连通,延伸穿入地基体中。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分流排放组件包括:
[0014]分流器;
[0015]进水管道,设置在分流器的一侧上,与分流器流体连通;
[0016]污水排放管道,设置在分流器的与进水管道不同的一侧上,与分流器流体连通;和
[0017]雨水排放管道,设置在分流器的与进水管道不同的一侧上,与分流器流体连通。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分流器的竖直上方设置有固形物排出部,并且所述分流排放组件还包括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连通进水管道与固形物排出部,并且旁通管道与进水管道的连通位置高于旁通管道与固形物排出部的连通位置;
[0019]所述进水管道内靠近旁通管道的位置设置有筛板,用于分离固形物与水;
[0020]所述分流器内设置有高位台面和低于高位台面的渐缩槽,所述渐缩槽的垂直于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倒锥形或倒梯形,所述污水排放管道与渐缩槽流体连通,所述雨水排放管道与高位台面的上方流体连通;并且
[0021]所述渐缩槽内设置有封闭组件,用于阻断渐缩槽至污水排放管道的连通;所述高位台面的上方设置有分隔组件。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雨水排放管道的下游通过三通阀与雨水引导管道和回收管道连接,并且所述三通阀被配置为能够在连通雨水排放管道和雨水引导管道同时阻断雨水排放管道至回收管道的连通的第一状态和在连通雨水排放管道和回收管道同时阻断雨水排放管道至雨水引导管道的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改变。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雨水排放管道的下游、所述三通阀的上游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过滤阀芯,过滤阀芯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阀芯与雨水排放管道外的过滤阀芯控制部连接;
[0024]所述过滤阀芯控制部被配置为能够使过滤阀芯在阻断雨水排放管道内的固体杂质的传输的第一状态和完全不封堵雨水排放管道的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并且
[0025]所述过滤阀芯呈圆盘形,过滤阀芯的中部的厚度大于过滤阀芯的外周边缘的厚度。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连通进水管道与固形物排出部的旁通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形物排出部包括:
[0028]筒体,设置在分流器的顶壁的连接孔中;
[0029]转轴,设置在筒体内;
[0030]绞龙叶片,设置在筒体内、转轴的外周上;以及
[0031]转环,设置在转轴上,用于使绞龙叶片旋转以提升固形物,
[0032]其中,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有排出口,并且所述筒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封闭组件包括:
[0034]设置在分流器的内壁上、靠近污水排放管道的滑槽;
[0035]封盖,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以连通渐缩槽和污水排放管道或阻断渐缩槽至污水排放管道的连通;
[0036]支杆,设置在渐缩槽的底壁上;
[0037]杠杆,包括基杆和套在基杆外的套杆,所述基杆通过铰接部设置在封盖上,所述套杆铰接在支杆上;以及
[0038]浮球,设置在套杆的远离基杆的一端上。
[003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收集管道、进水管道、污水排放管道和/或雨水排放管道的外壁上涂施防腐涂料,并且所述收集管道、进水管道、污水排放管道和/或雨水排放管道的外壁外设置有保护套。
[00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管道的下游设置有三通管道,所述三通管道的入口端与连接管道连通,所述三通管道还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0041]所述第一端与雨水引导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回收管道连接。
[004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分隔组件包括:
[0043]轨道,设置在分流器的内壁上,所述轨道的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
[0044]活动隔板,活动隔板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活动隔板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轨道滑动;以及
[0045]悬浮元件,设置在所述活动隔板上。
[0046]本专利技术的雨污分流系统包括在地基体外的雨水收集组件和在地基体内部的分流排放组件,可以容易地应用在雨水和污水共用排水管线的建筑实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系统(100),用于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离排放,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分流系统(100)包括:多组雨水收集组件(1),设置在地基体上;分流排放组件(10),设置在地基体内部;以及收集管道(2),与雨水收集组件(1)连通,延伸穿入地基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排放组件(10)包括:分流器(14);进水管道(11),设置在分流器(14)的一侧上,与分流器(14)流体连通;污水排放管道(15),设置在分流器(14)的与进水管道(11)不同的一侧上,与分流器(14)流体连通;和雨水排放管道(16),设置在分流器(14)的与进水管道(11)不同的一侧上,与分流器(14)流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分流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14)的竖直上方设置有固形物排出部(13),并且所述分流排放组件(10)还包括旁通管道(12),所述旁通管道(12)连通进水管道(11)与固形物排出部(13),并且旁通管道(12)与进水管道(11)的连通位置高于旁通管道(12)与固形物排出部(13)的连通位置;所述进水管道(11)内靠近旁通管道(12)的位置设置有筛板(34),用于分离固形物与水;所述分流器(14)内设置有高位台面(32)和低于高位台面(32)的渐缩槽(31),所述渐缩槽(31)的垂直于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倒锥形或倒梯形,所述污水排放管道(15)与渐缩槽(31)流体连通,所述雨水排放管道(16)与高位台面(32)的上方流体连通;并且所述渐缩槽(31)内设置有封闭组件,用于阻断渐缩槽(31)至污水排放管道(15)的连通;所述高位台面(32)的上方设置有分隔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分流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放管道(16)的下游通过三通阀(24)与雨水引导管道(17)和回收管道(18)连接,并且所述三通阀(24)被配置为能够在连通雨水排放管道(16)和雨水引导管道(17)同时阻断雨水排放管道(16)至回收管道(18)的连通的第一状态和在连通雨水排放管道(16)和回收管道(18)同时阻断雨水排放管道(16)至雨水引导管道(17)的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改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分流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放管道(16)的下游、所述三通阀(24)的上游的连接管道(55)上设置有过滤阀芯(39),过滤阀芯(39)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54),所述过滤阀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渊沈敬荃谭兴巧沈文敏潘英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利环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