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备: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与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相对的定子;具有收纳转子及定子的马达收纳部的壳体;以及位于定子的上侧且贮存制冷剂的沟渠状贮存器。壳体具有将制冷剂提供到贮存器的提供路。贮存器具有构成制冷剂流动的流路的壁部及沿铅垂方向贯通壁部的一部分即底壁部并分散配置于流路的至少一个制冷剂提供口。贮存器从上方观察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流路部;沿与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流路部;以及连接第一流路部和第二流路部的拐角流路部。提供路具有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流路部相对的开口部。底壁部设置有槽部,其配置于第一流路部、第二流路部及拐角流路部中的任一个,且沿流路的长度方向延伸。沿流路的长度方向延伸。沿流路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以往的马达,已知有利用油冷却定子的结构。专利文献1的旋转电机用冷却装置装设在车辆上。旋转电机用冷却装置具备冷却液引导部。冷却液引导部沿着定子的上方外周面配置,形成用于冷却定子的冷却液的流路。冷却液引导部是弯曲沟渠部件。在冷却液引导部的底部设有多个冷却液提供口。多个冷却液提供口是用于向定子提供在冷却液引导部中流动的冷却液的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97761号公报
[0004]由于贮存器使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因此存在从上游侧的提供口排出较多的油、从下游侧的提供口排出的油量容易不足的问题,存在无法向需要冷却的部位提供充分的油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其具备能够向需要的部位适当地提供油的贮存器,能够抑制局部温度升高。
[0006]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备:转子,其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相对;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的马达收纳部;以及沟渠状的贮存器,其位于所述定子的上侧,且贮存制冷剂。所述壳体具有向所述贮存器提供所述制冷剂的提供路。所述贮存器具有:壁部,其构成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以及至少一个制冷剂提供口,其在铅垂方向上贯通作为所述壁部的一部分的底壁部,并分散配置在所述流路中。所述贮存器从上方观察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流路部;沿与所述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流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流路部和所述第二流路部的拐角流路部。所述提供路具有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流路部相对的开口部。在所述底壁部设置有槽部,该槽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流路部、所述第二流路部及所述拐角流路部中的任一个,且沿着所述流路的长度方向延伸。(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向需要的部位适当地提供油的贮存器、能够抑制局部温度升高的马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省略贮存器的制冷剂提供口的
一部分的图示。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俯视图,省略贮存器的制冷剂提供口的一部分的图示。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贮存器的立体图,省略制冷剂提供口的一部分的图示。图5是一实施方式的贮存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3的VI
‑
VI剖面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变形例1的贮存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变形例2的贮存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变形例3的贮存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及马达2装设于位于未图示的水平路面上的车辆时的位置关系为基础,规定铅垂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作为直角坐标系,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是铅垂方向上侧,
‑
Z侧是铅垂方向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是装设驱动装置1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是车辆的前侧,
‑
X侧是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是车辆的左侧,
‑
Y侧是车辆的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右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左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是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0010]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X侧为车辆的后侧,
‑
X侧为车辆的前侧。在这种情况下,+Y侧是车辆的右侧,
‑
Y侧是车辆的左侧。
[0011]各图中适当示出的马达轴线J1沿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即,马达轴线J1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与马达轴线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绕马达轴线J1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也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0012]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装设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并作为其动力源使用。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具备马达2、包含减速装置4及差动装置5的传递装置3、壳体6、逆变器单元8。
[0013]壳体6具有马达收纳部81、齿轮收纳部82和分隔壁61c。马达收纳部81是在壳体6中将后述的转子20及定子30收纳于内部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空间、即由马达收纳部81和分隔壁61c划分的空间称为定子收纳室83。即,壳体6具有定子收纳室83。定子收纳室83收纳定子30。
[0014]齿轮收纳部82是壳体6中将传递装置3收纳于内部的部分。齿轮收纳部82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左侧。马达收纳部81的底部81a位于齿轮收纳部82的底部82a的上侧。分隔壁61c在轴向上划分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在分隔壁61c上设有分隔壁开口68。分隔壁开口68连接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
[0015]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及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收纳有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即油
O。在齿轮收纳部82内部的下部区域设置有积存油O的油积存部P。油积存部P的油O通过后述的油路90被输送到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输送到马达收纳部81内部的油O积存在马达收纳部81内部的下部区域。积存在马达收纳部81内部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分隔壁开口68移动到齿轮收纳部82,并返回到油积存部P。
[0016]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在某部分的内部收纳有油”,只要在马达驱动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中油位于某部分的内部即可,在马达停止时,油也可以不位于某部分的内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收纳油O,只要在马达2正在驱动中的至少一部分油O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即可,在马达2停止时,马达收纳部81内部的油O也可以全部通过分隔壁开口68移动到齿轮收纳部82。另外,通过后述的油路90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输送的油O的一部分在马达2停止的状态下也可以残留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
[0017]油O在后述的油路90内循环。油O用于润滑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另外,油O用于冷却马达2。作为油O,为了发挥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优选使用与粘度比较低的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0018]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是内转子型马达。马达2包括转子20、定子30、具有马达收纳部81的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具备:转子,所述转子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相对;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的马达收纳部;以及沟渠状的贮存器,所述贮存器位于所述定子的上侧,且贮存制冷剂,所述壳体具有向所述贮存器提供所述制冷剂的提供路,所述贮存器具有:壁部,所述壁部构成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以及至少一个制冷剂提供口,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提供口沿铅垂方向贯穿作为所述壁部的一部分的底壁部,并分散配置在所述流路中,所述贮存器从上方观察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流路部;沿与所述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流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流路部和所述第二流路部的拐角流路部,所述提供路具有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流路部相对的开口部,在所述底壁部设置有槽部,该槽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流路部、所述第二流路部及所述拐角流路部中的任一个,且沿着所述流路的长度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从上方观察所述贮存器时,将与所述第二流路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流路部的宽度方向,将所述第一流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流路部延伸的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流路部的宽度方向内侧,所述槽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部,且在所述第二流路部中配置于比宽度方向的中央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槽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部,且在所述第二流路部中与所述第二流路部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从上方观察所述贮存器时,将与所述第二流路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流路部的宽度方向,将所述第一流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流路部延伸的方向作为所述第二流路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园田雅史,雨贝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