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67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7
本公开涉及隔间,隔间(1)形成有室内空间(R),该室内空间(R)的至少四面及顶面被壁部包围,具备:长条的床(30),其被收容于隔间(1);照明装置(70),其配置于使用者就寝于床(30)时的脚下侧;以及壁部,其以在使用者就寝于床(30)时的脚下侧形成供照明装置(70)照射的光通过的开口部(11h)的方式,配置于照明装置(70)与使用者就寝于床(30)时的头部侧之间。而且,将壁部的床(30)侧的端缘与照明装置(70)连结的直线在床(30)上不与床(30)的、使用者就寝于床(30)时的头部侧的短边交叉。(30)时的头部侧的短边交叉。(30)时的头部侧的短边交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间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隔间(booth)。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具备:座椅,其具有靠背部,能够转变为躺卧状态;壁部,其配置于座椅的周围;以及睡眠控制灯,在座椅为躺卧状态的情况下,该睡眠控制灯的光轴贯穿座椅的靠背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6506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另外,在以往的照明系统中,在使用者就寝时,睡眠控制灯的光直接照射到使用者的眼睛,因此使用者有可能无法放松。因此,考虑使睡眠控制灯配置于使用者的眼睛不被直接照射到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有可能无法确保室内空间的照度,在出入室内空间时室内空间变暗,在安全性方面存在担忧。
[0008]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者能够在室内空间放松并且能够在使用者出入时确保安全性的隔间。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隔间形成有室内空间,该室内空间的至少四面及顶面被壁部包围,所述隔间具备:长条的床,其被收容于所述隔间;照明装置,其配置于使用者就寝于所述床时的脚下侧;以及壁部,其以在所述使用者就寝于所述床时的脚下侧形成供所述照明装置照射的光通过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使用者就寝于所述床时的头部侧之间,其中,将配置于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使用者的头部侧之间的所述壁部的所述床侧的端缘与所述照明装置连结的直线在所述床上不与所述床的、所述使用者就寝于所述床时的头部侧的短边交叉。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2]根据本公开的隔间,使用者能够在室内空间放松,并且能够在使用者出入时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间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4]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间的框图。
[0015]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间的室内空间的图。
[0016]图4是从出入口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间的照明装置和床的情况下的侧面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此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总括性的或具体的例子。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例,并不意在限定本公开。另外,关于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被记载在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0018]另外,各图是示意图,并未严格地进行图示。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构件标注相同的标记。另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大致平行状等的表达。例如,大致平行状不仅意味着完全平行状,还意味着实质上平行状、即包含例如数百分比程度的误差。另外,大致平行状意味着在能够得到本公开的效果的范围内的平行状。其它使用“大致”的表达也是同样的。
[0019]另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将床的长边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将床的短边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Z轴方向。另外,将X轴方向上的就寝于床的使用者的头部侧规定为X轴正方向侧,将在床上仰面就寝的使用者的左手侧规定为Y轴正方向侧,将在床上仰面就寝的使用者的视线方向侧规定为Z轴正方向侧。
[0020]下面,参照附图来具体地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1](实施方式)
[0022]<结构:隔间1>
[002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间1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4]如图1所示,隔间1形成有至少由四面及顶面(天花板13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划分出的室内空间R。在隔间1中,使用者能够通过在室内空间R睡眠或休息来减少困倦或者消除疲劳。另外,该隔间1例如也能够作为小睡室或休息室来使用,使用者白天能够在该隔间短时间地小睡,或者使用者能够在该隔间读书。
[0025]在该隔间1中,仅准备了用于睡眠或休息的室内空间R,但能够对室内空间R进行照明,或者通过引入外部空间的空气来调节室内空间R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指室内空间R中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利用微粒子离子等的除菌离子量(微粒子)、除臭剂等香气成分量等。
[0026]另外,隔间1能够通过脚轮12的车轮的旋转来被自由地移动。另外,隔间1在配置于规定位置后,还能够通过锁定脚轮12来简单地进行固定。
[0027]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间1的框图。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隔间1具备房间10、管道20、床30、操作装置40、气流产生装置50、功能成分导入装置60、一个以上的照明装置70、音响装置100、控制装置90以及电源部80。此外,在隔间1中只要配置音响装置100、气流产生装置50以及功能成分导入装置60中的至少一者即可,音响装置100、气流产生装置50以及功能成分导入装置60并非全部都是隔间1的必需的构成要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间1中也可以配置照明装置70。
[0029]在房间10设置有供使用者出入的出入口19。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入口19配置于隔间1的长边侧。也就是说,出入口19设置于房间10的Y轴负方向侧且房间10的X轴方向的中央
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图示出入口19的门,但也可以设置用于对出入口19进行开闭的门。
[0030]另外,房间10形成有供使用者就寝的室内空间R。在房间10中配置有长条的床30,因此室内空间R与床30的大小相应地沿X轴方向为长条状。房间10是形成为使用者能够就寝的大小的长方体状的壳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房间10的外尺寸、也就是沿Y轴方向的长度
×
沿X轴方向的长度
×
沿Z轴方向的长度为1100(mm)以下
×
2100(mm)以下
×
1950(mm)以下。
[0031]房间10收容有床30、管道20、操作装置40、气流产生装置50、功能成分导入装置60、照明装置70、控制装置90以及电源部80。
[0032]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间1的室内空间R的图。
[0033]如图1~图3所示,在沿Z轴负方向俯瞰地观察房间10的室内空间R的情况下,室内空间R包括用于供使用者就寝的第一空间R1、床30与房间10的出入口19侧的长边之间的第二空间R2、以及床30与房间10的出入口19侧的长边之间的且位于使用者就寝于床30时的脚下侧的第三空间R3。第一空间R1与床的上面对应,第二空间R2以斜的阴影线表示,第三空间R3是被壁部包围的区域。第二空间R2和第三空间R3是作为室内空间R的一部分的规定的空间的一例。
[0034]第二空间R2及第三空间R3相对于第一空间R1位于Y轴负方向侧。另外,第三空间R3相对于第二空间R2位于X轴负方向侧、且位于使用者就寝于床30时的脚下侧。在第一空间R1中配置有操作装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间,形成有室内空间,该室内空间的至少四面及顶面被壁部包围,所述隔间具备:长条的床,其被收容于所述隔间;照明装置,其配置于使用者就寝于所述床时的脚下侧;以及壁部,其以在所述使用者就寝于所述床时的脚下侧形成供所述照明装置照射的光通过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使用者就寝于所述床时的头部侧之间,其中,将配置于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使用者的头部侧之间的所述壁部的所述床侧的端缘与所述照明装置连结的直线在所述床上不与所述床的、所述使用者就寝于所述床时的头部侧的短边交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间,其中,所述室内空间为长条状,在将所述隔间的所述室内空间的沿长边方向的距离设为X、将所述隔间的所述室内空间的沿短边方向的距离设为Y、将从所述照明装置到所述隔间的壁部的距离中的沿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的距离设为s、将从所述照明装置到所述隔间的壁部的距离中的沿与所述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向的距离设为t、将配置于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使用者的头部侧之间的壁部与所述照明装置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到所述照明装置的距离设为b时,所述距离b满足式(1)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间,其中,所述照明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比所述床的上表面更靠所述顶面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间,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形成长条的棒状,所述照明装置的长边方向与所述床的上表面大致正交。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间,其中,所述距离X为1900mm~2100mm。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间,其中,所述照明装置能够以具有促使所述使用者困倦的效果的睡眠模式点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间,其中,所述照明装置能够以具有促使所述使用者清醒的效果的清醒模式点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间,其中,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所述照明装置,在所述清醒模式下,一个以上的所述照明装置联动地进行照明。9.一种隔间,形成有长条的室内空间,该室内空间的至少四面及顶面被壁包围,所述隔间具备:长条的床,其被收容于所述隔间;照明装置,其配置于使用者就寝于所述床时的脚下侧;以及
壁部,其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俊靖关胜志片冈寿夫池渊昌幸藤原由利高田康浩安部英里香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