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42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包括外框架、控制区、一级绞龙组、油渣处理结构和油渣输送泵,外框架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料斗和一级绞龙组,油槽的内部设置有榨油绞龙,进料料斗的下端设置有油渣处理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料料斗导入油渣,通过榨油绞龙将油渣榨油后随油一起进入到油渣处理结构中,油渣置于过滤网表面,通过刮板将滤网表面的油渣刮下,被刮下的油渣进入到油渣收集盒中,通过油渣输送泵将油渣输送到输送器内,油渣通过输送器和一级绞龙组再次运输到进料料斗中,通过一级绞龙组一侧的导出口将导入到进料料斗中,通过榨油绞龙再次进行榨油处理,使得油渣能够充分的进行榨油处理,节省资源。节省资源。节省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加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植物油是从植物种子、果肉及其它部分提取所得的脂肪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植物油是以富含油脂的植物种仁为原料,经清理除杂、脱壳、破碎、软化、轧坯、挤压膨化等预处理后,再采用机械压榨或溶剂浸出法提取获得粗油,再经精炼后获得。
[0003]在榨油机的生产使用过程中,为提高榨油效益,提高对茶籽的榨油出油率,对于炉膛所产生的油渣能够进行再回收加工处理,是生产中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但是由于油渣的产生位置不能自动回收,需要人工在一定时间进行油渣的收集回收,从而使油渣回收的效率较低,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包括外框架、控制区、一级绞龙组、油渣处理结构和油渣输送泵,所述外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外框架的左侧设置有控制区,所述外框架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料斗和一级绞龙组,所述一级绞龙组的内部设置有横绞龙和竖绞龙,所述横绞龙的上侧设置有绞龙斗,所述一级绞龙组的一侧开有导出口,所述进料料斗的一侧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的内部设置有榨油绞龙,所述油槽的下端设置有油渣处理结构,所述油渣处理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油渣输送泵,油渣输送泵与油渣处理结构之间通过导管连通。r/>[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料斗的内部设置有二级绞龙组,所述二级绞龙组的上端设置有电机,所述横绞龙、竖蛟龙和二级绞龙组的端部均设置有电机,电机与控制区电性连接,电机与横绞龙、竖蛟龙和二级绞龙组传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渣处理结构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外侧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的内侧设置有刮板,刮板与链条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刮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表面开有滤孔,所述油渣处理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输送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渣处理结构与外框架之间设置有滑轨,油渣处理结构与外框架之间通过滑轨活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轮、从动轮和链条各一个为一组,油渣处理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组,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链条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三个刮板,滤网与油渣处理结构焊接,输送器通过导管与油渣输送泵连通,输
送器与绞龙斗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级绞龙组的侧面呈L形,横绞龙与竖蛟龙之间连通,导出口为斜置设计,位于一级绞龙组的上端一侧,导出口位于进料料斗的正上方,所述框架的正上方设置有输送管,输送管分别与油槽和油渣处理结构连通,输送管与油渣处理结构之间设置有导管。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料斗、油槽和输送管之间设置有三通管,进料料斗、油槽和输送管之间通过三通管连通,榨油绞龙贯穿油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进料料斗导入油渣,通过油槽内部的榨油绞龙对油渣进行榨油,通过榨油绞龙将油渣榨油后随油一起进入到油渣处理结构中,油渣传输到滤网上表面,油会滴落到油渣处理结构底部的集油盒中,便于油的收集,油渣则置于过滤网表面,通过刮板将滤网表面的油渣刮下,被刮下的油渣进入到油渣收集盒中,通过油渣输送泵将油渣输送到输送器内,油渣通过输送器和一级绞龙组再次运输到进料料斗中,通过一级绞龙组一侧的导出口将导入到进料料斗中,通过榨油绞龙再次进行榨油处理,油渣进行循环处理,直到没有油榨出,使得油渣能够充分的进行榨油处理,节省资源,通过导管使得油渣处理结构也可以与输送管连通,输送管通过绞龙对油渣进行运输,通过双通道对油渣进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一级绞龙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油渣处理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刮板的俯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滤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外框架;2、支撑腿;3、控制区;4、进料料斗;5、一级绞龙组;501、横绞龙;502、绞龙斗;503、竖绞龙;504、导出口;6、二级绞龙组;7、电机;8、油槽;9、榨油绞龙;10、油渣处理结构;1001、驱动轮; 1002、链条;1003、滤网;1004、刮板;1005、螺丝;1006、滤孔;1007、从动轮;1008、输送器;11、导管;12、油渣输送泵;13、输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包括外框架1、控制区3、一级绞龙组5、油渣处理结构10和油渣输送泵12,外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外框架1的左侧设置有控制区3,外框架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料斗4和一级绞龙组5,一级绞龙组5的内部设
置有横绞龙501和竖绞龙 503,横绞龙501的上侧设置有绞龙斗502,一级绞龙组5的一侧开有导出口 504,进料料斗4的一侧设置有油槽8,油槽8的内部设置有榨油绞龙9,油槽8的下端设置有油渣处理结构10,油渣处理结构10的一侧设置有油渣输送泵12,油渣输送泵12与油渣处理结构10之间通过导管11连通。
[0026]进一步的,进料料斗4的内部设置有二级绞龙组6,二级绞龙组6的上端设置有电机7,横绞龙501、竖蛟龙503和二级绞龙组6的端部均设置有电机 7,电机7与控制区3电性连接,电机7与横绞龙501、竖蛟龙503和二级绞龙组6传动连接。
[0027]油渣处理结构10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轮1001和从动轮1007,驱动轮1001 的外侧设置有链条1002,链条1002的内侧设置有刮板1004,刮板1004与链条1002之间通过螺丝1005连接,刮板1004的正下方设置有滤网1003,滤网 1003的表面开有滤孔1006,油渣处理结构10的底部设置有输送器1008。
[0028]油渣处理结构10与外框架1之间设置有滑轨,油渣处理结构10与外框架1之间通过滑轨活动连接。
[0029]驱动轮1001、从动轮1007和链条1002各一个为一组,油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包括外框架(1)、控制区(3)、一级绞龙组(5)、油渣处理结构(10)和油渣输送泵(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外框架(1)的左侧设置有控制区(3),所述外框架(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料斗(4)和一级绞龙组(5),所述一级绞龙组(5)的内部设置有横绞龙(501)和竖绞龙(503),所述横绞龙(501)的上侧设置有绞龙斗(502),所述一级绞龙组(5)的一侧开有导出口(504),所述进料料斗(4)的一侧设置有油槽(8),所述油槽(8)的内部设置有榨油绞龙(9),所述油槽(8)的下端设置有油渣处理结构(10),所述油渣处理结构(10)的一侧设置有油渣输送泵(12),油渣输送泵(12)与油渣处理结构(10)之间通过导管(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料斗(4)的内部设置有二级绞龙组(6),所述二级绞龙组(6)的上端设置有电机(7),所述横绞龙(501)、竖绞龙(503)和二级绞龙组(6)的端部均设置有电机(7),电机(7)与控制区(3)电性连接,电机(7)与横绞龙(501)、竖绞龙(503)和二级绞龙组(6)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油渣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渣处理结构(10)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轮(1001)和从动轮(1007),所述驱动轮(1001)的外侧设置有链条(1002),所述链条(1002)的内侧设置有刮板(1004),刮板(1004)与链条(1002)之间通过螺丝(1005)连接,所述刮板(1004)的正下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鹏程许龙波蒋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兴农粮油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