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35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2
为了解决以往先前技术的组装结构在使用者要转动内接头组件来改变安装于内接头组件中的照明装置的转动过程时可能会产生的松脱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凹槽的组装结构,其中仅有在凹槽被插入卡制件时,才能够允许内接头组件与外接头组件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否则仅能让内接头组件相对于外接头组件转动,却无法进行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却无法进行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却无法进行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组装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设置有凹槽的组装结构,其中在凹槽被插入一个卡制件后,组装结构才能够被拆卸或安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桌灯或立灯的组装结构会设计成可以让内接头组件与外接头组件可以相对进行转动,以让设置于组装结构中的照明装置可以改变其照明角度、被调整明暗或被进行开关控制。然而,中国公开专利CN201922245446.1号申请案的组装结构,仅提供灯具二段式地旋转,而无法无段式地与循环地转动,且在转动过程,可能有时会让外接头组件与内接头组件彼此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内接头组件与外接头组件可以达到无段式地与循环地转动的组装结构,且所述组装结构是借由卡制件才能够被拆卸或安装,以避免外接头组件与内接头组件于相对转动时而彼此松脱。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组装结构,其包括外接头组件以及内接头组件。外接头组件包括有第一壳体,其中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且第一内表面于第一容置空间处形成有第一锁固结构。内接头组件包括有第二壳体与芯部组件,其中芯部组件由芯部与第三壳体所构成,第二壳体能够伸入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外表面与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与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第二外表面形成有对应于第一锁固结构的第二锁固结构,芯部能够能够伸入第二容置空间,芯部的一侧连接第三壳体的一侧,芯部的外表面与第二内表面接触,且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形成凹槽。
[0006]根据上述技术特征,于卡制件被插入于凹槽时,卡制件的两侧分别卡制于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且第二锁固结构能够与第一锁固结构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进而能够拆卸或组装外接头组件与内接头组件。于卡制件未被插入于凹槽时,第二锁固结构无法与第一锁固结构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但芯部组件能够以旋转轴心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
[0007]根据上述技术特征,于卡制件未插入于凹槽时,将芯部组件以旋转轴心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第一最大静摩擦力小于将第二锁固结构与第一锁固结构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时所需克服的第二最大静摩擦力,因此,在芯部组件以旋转轴心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时,第二锁固结构无法与第一锁固结构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
[0008]根据上述技术特征,其中当卡制件插入于凹槽时,卡制件的一侧接触第二壳体,并产生了将芯部组件以旋转轴心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第三最大静摩擦力,其中第三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第二最大静摩擦力,使得第二锁固结构与第一锁固结构旋转锁固
或旋转解锁固时,芯部组件无法以旋转轴心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
[0009]根据上述技术特征,第一锁固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螺纹,且第二锁固结构包括相对于多个第一螺纹的多个第二螺纹,以使第一锁固结构与第二锁固结构能够旋转啮合。
[0010]根据上述技术特征,芯部远离第三壳体的一侧设有电底座或电连接头。
[0011]根据上述技术特征,第一壳体还具有内墙面,内墙面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中,内墙面连接第一内表面,并与第一内表面垂直,且内墙面设有电底座或电连接头。
[0012]根据上述技术特征,芯部与第三壳体为一体成型,以形成芯部组件。
[0013]根据上述技术特征,芯部与第三壳体彼此之间以至少一固接手段进行连接,以形成芯部组件。
[0014]根据上述技术特征,内接头组件更包括限位环片,限位环片连接于第二壳体远离凹槽的一侧,且部分突出于第二内表面,以及芯部远离第三壳体的外表面处设有限位孔,以在芯部伸入于第二容置空间时,限位环片突出于第二内表面的部分会被收纳于限位孔,而对芯部限位。
[0015]总而言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凹槽的组装结构,其中仅有在凹槽被插入卡制件时,才能够允许内接头组件与外接头组件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否则仅能让内接头组件相对于外接头组件转动,却无法进行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据此,可以减少在转动内接头组件来转动安装于内接头组件的电气装置时,可能造成的内接头组件与外接头组件容易松脱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的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的结构拆解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的内接头组件的结构拆解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的剖面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进行拆卸时的剖面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进行安装时的剖面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的剖面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的剖面图。
[0024]图号说明:
[0025]100:组装结构
[0026]1:外接头组件
[0027]11:第一壳体
[0028]111:第一外表面
[0029]112:第一内表面
[0030]113:第一锁固结构
[0031]114:内墙面
[0032]2:内接头组件
[0033]21:第二壳体
[0034]211:第二外表面
[0035]212:第二内表面
[0036]213:第二锁固结构
[0037]22:芯部
[0038]221:外表面
[0039]222:限位孔
[0040]23:第三壳体
[0041]24:芯部组件
[0042]B:底座
[0043]CR:限位环片
[0044]LP:电气装置
[0045]PL:电连接头
[0046]S:凹槽
[0047]S1:第一容置空间
[0048]S2:第二容置空间
[0049]SC:螺丝
[0050]SL:电底座
[0051]X:旋转轴心
[0052]H:卡制件
[0053]H1、H2:卡制件的两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为了解决以往先前技术的组装结构在使用者要转动内接头组件来改变安装于内接头组件中的照明装置的转动过程时可能会产生的松脱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凹槽的组装结构,其中仅有在凹槽被插入卡制件时,才能够允许内接头组件与外接头组件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否则仅能让内接头组件相对于外接头组件转动,却无法进行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
[0055]请参照图1,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的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电气设备为桌灯或立灯,但本专利技术不以电气设备的类型为组装结构100的应用上的限制。电气设备于此实施例中包括多个外接头组件1、多个内接头组件2与底座B。每一个外接头组件1可以至少一个以上的内接头组件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接头组件(1),包括有一第一壳体(11),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S1),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一第一外表面(111)与一第一内表面(112),所述第一外表面(111)与所述第一内表面(112)彼此相对应,且所述第一内表面(112)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S1)处形成有一第一锁固结构(113);以及一内接头组件(2),包括有一第二壳体(21)与一芯部组件(24),其中所述芯部组件(24)由一芯部(22)与一第三壳体(23)所构成,所述第二壳体(21)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S1),所述第二壳体(21)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间(S2),所述第二壳体(21)具有一第二外表面(211)与一第二内表面(212),所述第二外表面(211)与所述第二内表面(212)彼此相对应,所述第二外表面(211)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锁固结构(113)的一第二锁固结构(213),所述芯部(22)能够伸入所述第二容置空间(S2),所述芯部(2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壳体(23)的一侧,所述芯部(22)的一外表面(221)与所述第二内表面(212)接触,且所述第二壳体(21)与所述第三壳体(23)之间形成一凹槽(S)。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卡制件(H)被插入于所述凹槽(S)时,所述卡制件(H)的两侧(H1、H2)分别卡制于所述第二壳体(21)与所述第三壳体(23),且所述第二锁固结构(213)能够与所述第一锁固结构(113)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进而能够拆卸或组装所述外接头组件(1)与所述内接头组件(2);以及,于所述卡制件(H)未被插入于所述凹槽(S)时,所述第二锁固结构(213)无法与所述第一锁固结构(113)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但所述芯部组件(24)能够以一旋转轴心(X)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21)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件(H)未插入于所述凹槽(S)时,将所述芯部组件(24)以所述旋转轴心(X)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21)转动时所需要克服的第一最大静摩擦力小于将所述第二锁固结构(213)与所述第一锁固结构(113)旋转锁固或旋转解锁固时所需克服的第二最大静摩擦力,因此,在所述芯部组件(24)以所述旋转轴心(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世盟叶哲维
申请(专利权)人:李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