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35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2
一种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顶板、一底板以及位于两侧的二侧壁,该壳体前端具有一进气口,且该壳体还具有一出气口;该壳体内部具有一内挡壁以及向后延伸的二内侧壁,该二内侧壁各自穿设一通孔且使该二通孔彼此相对;该壳体还具有板面弧状弯曲的一弧形板,该弧形板与该二内侧壁联合围合成一容置空间;一滤网;一马达;以及一风轮叶片。该弧形板的板面沿着该风轮叶片的部分外缘弯曲并与该风轮叶片相隔预定距离。外缘弯曲并与该风轮叶片相隔预定距离。外缘弯曲并与该风轮叶片相隔预定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


[0001]本专利技术与空气过滤的技术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知的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例如美国US2016/0016103A1号专利,即提供了一种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的空气滤清系统,其主要提供了内部滤网的设置方式。另外,中国台湾M500869号新型专利,则提供了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主要也是提供了内部滤网的结构。
[0003]前述的已知技术,并没有提供在一个壳体内一并设置滤网与驱动马达及叶片的技术,而是在壳体内设置滤网后,另外再于该壳体外接抽气装置来进行抽气。然而,现今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需要的是体积小,耐使用,且生产容易的产品,因此,将驱动马达与滤网均设置于壳体内而成为单一空气滤清装置的技术,就是目前业者所需要的产品。而若是单纯的将一驱动马达安装叶片而与滤网组装在一壳体内,这并不是什么独特的技术,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的考虑到滤网的设置方式、驱动马达及叶片设置在壳体内的空间关系,以及结构的简单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出一种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其将马达、风轮叶片以及滤网均结合在一个壳体内,结构相较于先前技术来说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而生产容易的优点。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顶板、一底板以及位于两侧的二侧壁,该壳体前端具有一进气口,且该壳体还具有一出气口;该壳体内部具有一内挡壁无缝隙地分别连接于该顶板以及该底板,且再由该内挡壁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两个内侧壁,该二内侧壁无缝隙地分别连接于该顶板及该底板,该二内侧壁后端并且无缝隙地连接于该二侧壁,且该二内侧壁各自穿设一通孔且使该二通孔彼此相对,该二内侧壁的各该通孔在空间上与该进气口相通;该壳体还具有板面弧状弯曲的一弧形板,以其两侧无缝隙地连接于该二内侧壁,而与该二内侧壁联合围合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与该出气口在空间上相通;该内挡壁与该进气口相隔预定距离,且该内挡壁的左右两侧缘与该二侧壁相隔预定距离;一滤网,设于该壳体且罩住该进气口;一马达,固设于该壳体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及一风轮叶片,设于该马达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弧形板的板面沿着该风轮叶片的部分外缘弯曲并与该风轮叶片相隔预定距离,该风轮叶片轴向面对于该二内侧壁的各该通孔,受该马达的驱转而将气体由该二内侧壁的各该通孔吸入,再驱动气体由该出气口向外排出。
[0006]借此,本专利技术达到了将马达、风轮叶片以及滤网均结合在一个壳体内的效果,而且结构相较于先前技术来说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而生产容易的优点。此外,借由该弧形板与
该风轮叶片的相对结构关系,可以达到更大的单位时间排气量,而较先前技术具有更好的排气效果,进而使得过滤的效果更佳。
[000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立体图,显示移除滤网以及顶板后的状态。
[0010]图3为类似图2,显示集尘盒设置后的状态。
[001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显示移除滤网后的状态。
[0012]图5为依图1中5

5剖线的剖视图。
[0013]图6为依图1中6

6剖线的剖视图。
[0014]图7为依图1中7

7剖线的剖视图。
[0015]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的一实施方式图,显示弧形板与内挡壁一体成形的状态。
[0016]其中,附图标记:
[0017]10: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
[0018]11:壳体
[0019]12:顶板
[0020]13:底板
[0021]14:侧壁
[0022]15:进气口
[0023]16:出气口
[0024]17:内挡壁
[0025]171:上限制台
[0026]172:下限制台
[0027]18:内侧壁
[0028]181:通孔
[0029]182:容置空间
[0030]1821:子空间
[0031]183:导引壁
[0032]19:弧形板
[0033]191:固定壁
[0034]21:滤网
[0035]22:集尘盒
[0036]31:马达
[0037]32:驱动轴
[0038]41:风轮叶片
[0039]17

:内挡壁
[0040]19

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42]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10,主要由一壳体11、一滤网21、一马达31以及一风轮叶片41所组成,其中:
[0043]该壳体11,具有一顶板12、一底板13以及位于两侧的二侧壁14,该壳体11前端具有一进气口15,后端具有一出气口16。该壳体11内部具有一内挡壁17无缝隙地分别连接于该顶板12以及该底板13,且再由该内挡壁17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两个内侧壁18,该二内侧壁18无缝隙地分别连接于该顶板12该底板13,该二内侧壁18后端并且无缝隙地连接于该二侧壁14,且该二内侧壁18各自穿设一通孔181且使该二通孔181彼此相对,该二内侧壁18的各该通孔181在空间上与该进气口15相通。该壳体11还具有板面弧状弯曲的一弧形板19,以其两侧无缝隙地连接于该二内侧壁18,而与该二内侧壁18联合围合成一容置空间182,该容置空间182与该出气口16在空间上相通。该内挡壁17与该进气口15相隔预定距离,且该内挡壁17的左右两侧缘与该二侧壁14相隔预定距离。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该弧形板19与该内挡壁17也相隔预定距离。前述的该出气口16也可以随着该壳体11形状的不同而视需求设置在该壳体11的后端以外的位置,例如,设置在该壳体11的右后侧或左后侧的位置,甚至可以设置在侧边的位置,只不过这样一来,该容置空间182与该二内侧壁18的设置方式也要对应调整,这种调整的技术乃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参酌上述结构后即可直接进行调整者,因此不再详述。
[0044]本案中所定义的无缝隙连接状态,指两个壁或板体在连接的状态下不会留下气体可通过的通道,这样的连接关系包含两个壁或板体一体成形的技术,也包含两个壁或板体借由螺栓或粘接等已知技术所构成的连接状态。
[0045]该滤网21,设于该壳体11且罩住该进气口15。
[0046]该马达31,固设于该壳体11且位于该容置空间182内。
[0047]该风轮叶片41,设于该马达31且位于该容置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顶板、一底板以及位于两侧的二侧壁,该壳体前端具有一进气口,且该壳体还具有一出气口;该壳体内部具有一内挡壁无缝隙地分别连接于该顶板以及该底板,且再由该内挡壁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两个内侧壁,该二内侧壁无缝隙地分别连接于该顶板及该底板,该二内侧壁后端并且无缝隙地连接于该二侧壁,且该二内侧壁各自穿设一通孔且使该二通孔彼此相对,该二内侧壁的各该通孔在空间上与该进气口相通;该壳体还具有板面弧状弯曲的一弧形板,以其两侧无缝隙地连接于该二内侧壁,而与该二内侧壁联合围合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与该出气口在空间上相通;该内挡壁与该进气口相隔预定距离,且该内挡壁的左右两侧缘与该二侧壁相隔预定距离;一滤网,设于该壳体且罩住该进气口;一马达,固设于该壳体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及一风轮叶片,设于该马达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弧形板的板面沿着该风轮叶片的部分外缘弯曲并与该风轮叶片相隔预定距离,该风轮叶片轴向面对于该二内侧壁的各该通孔,受该马达的驱转而将气体由该二内侧壁的各该通孔吸入,再驱动气体由该出气口向外排出。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该二内侧壁彼此平行,该二侧壁于后段向后且相向弧形延伸而无缝隙地连接于该二内侧壁。3.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中
申请(专利权)人:研深电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