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615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属于探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传感器、信号检测器、定频振荡器、信号指示器和感应底盘,五个传感器分别在安装感应底盘底部的前、后、左、右、中五个位置;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器、信号强度指示器相连接,五个不同颜色的信号强度指示器分别对应五个传感器,每个信号强度指示器上依次排列有十个同一颜色的LED指示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可快速便捷检测变电站内各类电缆,深埋管线的走向,方便施工人员/运行人员标记线缆走向,避免施工过程中挖断管线或破坏电缆绝缘而造成站内设备设施损坏、设备停运等情况,提高了施工人员及运行设备的安全性。人员及运行设备的安全性。人员及运行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属于探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及各类辅助设施不断增多,站内线缆、深埋管线的布线也较为复杂,除通过电缆沟预留的线缆通道外,还有如视频环境监控系统、周界警报系统等各类辅助设施的电源线、通信网络线等管线需埋入站内各处。各类线缆分布广泛,难以辨别其深度走向,当施工人员进入场站开挖时,很容易将原有线缆挖断,甚至破坏运行电缆的绝缘包裹,造成短路导致设备跳闸等情况。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快捷高灵敏度的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检测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快捷、高灵敏的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能快速便捷检测出变电站内各类电缆,管线的深度和走向,方便施工人员或运行人员检测线缆走向和埋线深度,施工时避开埋线位置,避免施工过程中挖断管线或破坏电缆绝缘,造成站内辅助设备设施损坏,甚至造成保护误动作、导致断路器跳闸,站内设备停运等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提高施工人员及运行设备的安全性,保障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包括传感器1、信号检测器2、定频振荡器20、信号强度指示器3和感应底盘4,五个传感器1分别安装在感应底盘4底部的前、后、左、右、中五个位置;信号检测器2与定频振荡器20连接,传感器1与信号检测器2、信号强度指示器3依次相连接,五个不同颜色的信号强度指示器3分别对应五个传感器1,每个信号强度指示器3上依次排列有十个同一颜色的LED指示灯,指示灯亮的个数代表检测位置各方向的感应强度。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信号检测器包括555集成电路、频率电压转换电路;频率电压转换电路采用IC51,IC51为LM2917,555集成电路与L1、二极管D11、滑动变阻器RW11组成探测振荡器,L1为传感器,采用探测线圈;555集成电路的引脚3依次通过电容C12、调制器二极管D31接电阻R41的一端、三级管T41的基极,电阻R41的另一端、三级管T41的集电极、电阻R52的一端、IC51的引脚6均接+VC,三级管T41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41的一端,电容C41的另一端接IC51的引脚1、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51的另一端均接IC51的引脚8,IC51的引脚3通过电阻R53、W51接

VDD,IC51的引脚2通过电容C51接

VDD,IC51的引脚4和6连接在一起作为信号检测器的输出端。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信号强度指示器包括LM3915、电容C61、电阻E62、电阻K、电阻RP、发光二极管LEDP、滑动变阻器W61、LED1、LED2、LED3、LED4、LED5、LED6、LED7、LED8、LED9、LED10;LM3915的引脚3通过电容C61接地、通过电阻K分别接LED1、LED2、LED3、LED4、LED5、LED6、LED7、LED8、LED9、LED10的正极、通过电阻RP、发光二极管LEDP接其
引脚2和引脚4,LED1、LED2、LED3、LED4、LED5、LED6、LED7、LED8、LED9、LED10的负极分别接LM3915的引脚1、引脚18、引脚17、引脚16、引脚15、引脚14、引脚13、引脚12、引脚11、引脚10;电阻E62接在LM3915的引脚7与引脚8之间,LM3915的引脚8接地,滑动变阻器W61的第一端接信号强度指示器的输入、第二端接地、滑动端接LM3915的引脚5。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一种高效、快捷、高灵敏的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能快速检测出地下线缆的走向深度,方便施工人员或运行人员进行标记,避免因外力造成线缆断线或绝缘损坏,导致站内辅助设施损坏,运行设备故障等情况,提高施工人员及运行设备的安全性,保障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信号检测器的电路结构图;
[0010]图3为信号强度指示器的电路结构图;
[0011]图4为信号强度指示器的示意图。
[0012]图中各标号:1

传感器;2

信号检测器;3

信号强度指示器;4

感应底盘;20

定频振荡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1: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包括传感器1、信号检测器2、定频振荡器20、信号强度指示器3和感应底盘4,五个传感器1分别安装在感应底盘4底部的前、后、左、右、中五个位置;信号检测器2与定频振荡器20连接,传感器1与信号检测器2、信号强度指示器3依次相连接,五个不同颜色的信号强度指示器3分别对应五个传感器1,每个信号强度指示器3上依次排列有十个同一颜色的LED指示灯,指示灯亮的个数代表检测位置各方向的感应强度。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信号检测器包括555集成电路、频率电压转换电路;频率电压转换电路采用IC51,IC51为LM2917,555集成电路与L1、二极管D11、滑动变阻器RW11组成探测振荡器,L1为传感器,采用探测线圈;555集成电路的引脚3依次通过电容C12、调制器二极管D31接电阻R41的一端、三级管T41的基极,电阻R41的另一端、三级管T41的集电极、电阻R52的一端、IC51的引脚6均接+VC,三级管T41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41的一端,电容C41的另一端接IC51的引脚1、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51的另一端均接IC51的引脚8,IC51的引脚3通过电阻R53、W51接

VDD,IC51的引脚2通过电容C51接

VDD,IC51的引脚4和6连接在一起作为信号检测器的输出端。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信号强度指示器包括LM3915、电容C61、电阻E62、电阻K、电阻RP、发光二极管LEDP、滑动变阻器W61、LED1、LED2、LED3、LED4、LED5、LED6、LED7、LED8、LED9、LED10;LM3915的引脚3通过电容C61接地、通过电阻K分别接LED1、LED2、LED3、LED4、LED5、LED6、LED7、LED8、LED9、LED10的正极、通过电阻RP、发光二极管LEDP接其引脚2和引脚4,LED1、LED2、LED3、LED4、LED5、LED6、LED7、LED8、LED9、LED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1)、信号检测器(2)、定频振荡器(20)、信号强度指示器(3)和感应底盘(4),五个传感器(1)分别安装在感应底盘(4)底部的前、后、左、右、中五个位置;信号检测器(2)与定频振荡器(20)连接,传感器(1)与信号检测器(2)、信号强度指示器(3)依次相连接,五个不同颜色的信号强度指示器(3)分别对应五个传感器(1),每个信号强度指示器(3)上依次排列有十个同一颜色的LED指示灯,指示灯亮的个数代表检测位置各方向的感应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电缆、管线深度走向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器包括555集成电路、频率电压转换电路;频率电压转换电路采用IC51,IC51为LM2917,555集成电路与L1、二极管D11、滑动变阻器RW11组成探测振荡器,L1为传感器,采用探测线圈;555集成电路的引脚3依次通过电容C12、调制器二极管D31接电阻R41的一端、三级管T41的基极,电阻R41的另一端、三级管T41的集电极、电阻R52的一端、IC51的引脚6均接+VC,三级管T41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41的一端,电容C41的另一端接IC51的引脚1、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51的另一端均接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瑞婷杨家凯沈燚杨杰韦超张世才徐正佼毕海洋徐东杨建斌刘华普朝健张建斌李桥鑫李玉芬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