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志科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02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包括横断面为半圆形的导板,且沿着导板的中心轴设有滑槽;导板的下部往滑槽的一侧弯曲;所述导板的外部套设可沿着导板的轴向伸缩的胶套,以及导板的内部设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两端分别从导板的上端和下端伸出,并且牵引线的下端绕过导板的外侧往上延伸至胶套的下端;往上延伸的牵引线下端与胶套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拉扯牵引线的上端,进而使牵引线拉动胶套往下伸长并覆盖导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弯曲引流管的难度,进一步降低引流管触碰到损伤大脑皮层及蛛网膜的可能性。损伤大脑皮层及蛛网膜的可能性。损伤大脑皮层及蛛网膜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临床手术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

技术介绍

[0002]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规采取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是在颅骨上钻孔。然后在插入硅胶引流管,配合外部冲洗设备进而冲洗引流出血肿,术后保留硅胶引流管48

72h。由于颅骨钻孔较小(10mm

15mm),硅胶引流管相对较硬在狭小的钻孔处不易弯曲,导致置管困难。硅胶引流管容易损伤大脑皮层及蛛网膜,甚至置入脑内损伤脑组织。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公告)号:CN211096894U,公开了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管的导板,其先将导板沿着颅骨上的孔插入,由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存在夹角,将第一板体完全插入后第一板体将往颅骨的侧壁弯曲,因此第一板体不会触碰到损伤大脑皮层及蛛网膜。最后再将硅胶引流管沿着导板的凹槽插入,硅胶引流管的插入端也将沿着导板弯曲从而避免了损伤大脑皮层及蛛网膜。
[0004]但上述专利仍存在不足:由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存在夹角,引流管在夹角处不容易弯曲,特别是夹角小于90
°
的情况下。另外,引流管沿着凹槽插入的过程中,由于是手动插入,有可能出现手抖、晃动等意外情况,导致引流管从凹槽中脱落、分离,而不会沿着凹槽插入,同样存在触碰到损伤大脑皮层及蛛网膜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以减小弯曲引流管的难度,进一步降低引流管触碰到损伤大脑皮层及蛛网膜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包括横断面为半圆形的导板,且沿着导板的中心轴设有滑槽;导板的下部往滑槽的一侧弯曲;
[0006]所述导板的外部套设可沿着导板的轴向伸缩的胶套,以及导板的内部设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两端分别从导板的上端和下端伸出,并且牵引线的下端绕过导板的外侧往上延伸至胶套的下端;往上延伸的牵引线下端与胶套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拉扯牵引线的上端,进而使牵引线拉动胶套往下伸长并覆盖导板。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08]导板的下端穿过颅骨的钻孔插入颅腔内,然后沿着滑槽慢慢插入引流管,在插入引流管的同时慢慢拉动牵引线的上端,进而使与胶套发生弹性形变以伸长。由于胶套和引流管同步伸入颅腔中,胶套将导板和引流管均套住,避免了因手抖、晃动等使引流管脱离滑槽,从而大大减小了引流管触碰到损伤大脑皮层及蛛网膜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了手术风险。当引流管插入至指定位置后,然后松开牵引线,胶套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引流管则外露,最后将导板退出颅腔,引流管的放置完成。
[0009]优选地,所述胶套的上端与导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胶套的上端靠近导板的上端。
[0010]优选地,所述导板的外表面设有把手且把手位于胶套上端的上方。导板本身的直径小,不方便拿捏,而把手面积大,方便医务人员握持。
[0011]优选地,所述胶套的材料为透明的医用级硅胶。
[0012]优选地,所述导板的下部与导板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且小于170
°
。引流管弯曲90
°‑
170
°
容易,特别是在导板的弯曲处,大大降低了插入引流管的难度。
[0013]优选地,所述导板内部设有两条牵引线。
[0014]优选地,所述导板的内部设有与两条牵引线一一对应的通孔,每条牵引线滑动连接于对应的通孔中。
[0015]优选地,两个所述通孔分别靠近所述导板的两端。
[0016]优选地,两个所述通孔对称分布。
[0017]优选地,两条所述牵引线的上端连接,进而使两条牵引线连接形成一条牵引线。两条牵引线的上端打结,只需要用手指勾住打结处便能同时拉动牵引线,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9]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右视图。
[0022]附图中,导板1、滑槽2、胶套3、牵引线4、通孔5、把手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5]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1,包括横断面为半圆形的导板1,且沿着导板1的中心轴设有滑槽2;导板1的下部往滑槽2的一侧弯曲。具体地,导板1的下部与导板1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且小于170
°
。引流管弯曲90
°‑
170
°
容易,特别是在导板1的弯曲处,大大降低了插入引流管的难度。
[0026]如图2所示,引导板1的材质为医用级不锈钢,并且引导板1的外表面以及滑槽2均打磨光滑,尽可能地降低摩擦阻力。导板1的外部套设可沿着导板1的轴向伸缩的胶套3,以及导板1的内部设有牵引线4。所述牵引线4的两端分别从导板1的上端和下端伸出,并且牵引线4的下端绕过导板1的外侧往上延伸至胶套3的下端。往上延伸的牵引线4下端与胶套3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拉扯牵引线4的上端,进而使牵引线4拉动胶套3往下伸长并覆盖导板1。进一步地,导板1内部设有两条牵引线4。所述导板1的内部设有与两条牵引线4一一对应
的通孔5,每条牵引线4滑动连接于对应的通孔5中。两个所述通孔5分别靠近所述导板1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通孔5对称分布。两条所述牵引线4的上端连接,进而使两条牵引线4连接形成一条牵引线4。两条牵引线4的上端打结,只需要用手指勾住打结处便能同时拉动牵引线4,使用非常方便。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套3的材料采用透明的医用级硅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可发生弹性形变,即被拉长后可在弹力的作用力下恢复原状态。所述胶套3的上端与导板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胶套3的上端靠近导板1的上端。所述导板1的外表面设有把手6且把手6位于胶套3上端的上方。导板1本身的直径小,不方便拿捏,而把手6面积大,方便医务人员握持。
[0028]临床手术过程中放入引流管的具体操作如下:
[0029]S1:在颅骨上钻孔。
[0030]S2:导板1的下端穿过颅骨的钻孔插入颅腔内。
[0031]S3:沿着滑槽2慢慢插入引流管,在插入引流管的同时慢慢拉动牵引线4的上端,进而使与胶套3发生弹性形变以伸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包括横断面为半圆形的导板,且沿着导板的中心轴设有滑槽;导板的下部往滑槽的一侧弯曲;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的外部套设可沿着导板的轴向伸缩的胶套,以及导板的内部设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两端分别从导板的上端和下端伸出,并且牵引线的下端绕过导板的外侧往上延伸至胶套的下端;往上延伸的牵引线下端与胶套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拉扯牵引线的上端,进而使牵引线拉动胶套往下伸长并覆盖导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套的上端与导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胶套的上端靠近导板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的外表面设有把手且把手位于胶套上端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颅内引流管的引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套的材料为透明的医用级硅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科葛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陈志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