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594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尾水微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传送带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过滤网带、转辊、进水端、出水槽、清洗池和浮板;清洗池内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浮板,清洗池的内壁设置与浮板配合的限位板;浮板的内侧设置滤网槽,滤网槽的左侧设置浮板辊和浮板副辊,滤网槽的左右两端设置朝上的开口槽;过滤网带绕过上转辊和下转辊后,从左侧开口槽穿入滤网槽并绕过浮板辊,然后再从右侧开口槽穿出;过滤网带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双面齿同步带,上转辊、下转辊、副辊、浮板辊和浮板副辊上分别设置与双面齿同步带配合的驱动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过滤网带可以随设备运行实时清洗,节省了定期清洗的人工成本和停机的损失。期清洗的人工成本和停机的损失。期清洗的人工成本和停机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送带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尾水微滤
,具体是一种传送带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养殖水的重复利用和排放污染等问题。在养殖尾水处理时,需要用到微滤机对尾水中的大颗粒污物过滤。现有的微滤机多数采用滚筒式,这种结构设计有反冲洗装置,利用高压水定时进行反冲洗。由于尾水中微生物和胶状物质含量较多,定时清洗滤网会导致滤网上产生部分微生物和胶状物的聚集,时间久了,滤网堵塞越来越严重,需要停机人工清洁。如果一直开启高压反清洗装置,不仅浪费水,而且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可连续清洗滤网且能耗低的传送带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传送带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过滤网带、转辊、进水端和出水槽,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清洗池和浮板;所述主体的底部连接清洗池,所述清洗池内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浮板,所述清洗池的内壁设置与浮板配合的限位板;所述转辊包括上转辊、下转辊和副辊;所述浮板的内侧设置滤网槽,所述滤网槽的左侧设置浮板辊和浮板副辊,所述滤网槽的左右两端设置朝上的开口槽;所述过滤网带绕过上转辊和下转辊后,从左侧的开口槽穿入滤网槽并绕过浮板辊,然后再从右侧的开口槽穿出;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的过滤网带为绷紧状态,下转辊与浮板辊之间的过滤网带为松散状态;所述过滤网带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双面齿同步带,所述上转辊、下转辊、副辊、浮板辊和浮板副辊上分别设置与双面齿同步带配合的驱动齿。
[0005]进一步的,在所述浮板的一端设置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拉杆、偏心轮和驱动机构,在主体的内壁右侧设置与浮板一一对应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设置偏心轮,所述浮板的右端设置升降柱,一根拉杆的一端铰接偏心轮,另一端铰接升降柱。
[0006]进一步的,所述滤网槽的截面为T型槽。
[0007]进一步的,在主体的顶部设置位于过滤网带上方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进水端,所述进水端小于过滤网带的宽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端内可拆卸设置初级滤网。
[0009]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池的底部设置为漏斗型,并在底部设置排污阀,所述排污阀连接排污管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池内设置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网带可以随设备运行实时入水清洗,污物在入水后落入水中,避免过滤网带表面时间久了聚集污物难以清洗而影响
过滤效果,使设备在运行期间的过滤能力保持不变。由于过滤网带是实时清洗的,不再需要人工定期的清洗,能够节省人力成本,以及设备清洗期间停机所带来的其它损失。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位于出水槽上方俯视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位于出水槽下方俯视的剖面图;图4为图3中细节A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剖面图;图7为图6中细节B的放大图;图8为浮板的正面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PLC控制排污阀原理图。
[0013]图中:主体1、支架11、过滤网带2、双面齿同步带21、转辊3、上转辊31、下转辊32、副辊33、进水端4、初级滤网41、出水槽5、清洗池6、清洗液61、限位板62、排污阀63、液位传感器64、浮板7、滤网槽71、浮板辊72、浮板副辊73、开口槽74、升降柱75、摆动机构8、拉杆81、偏心轮82、驱动机构83、进水管9。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9来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0015]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述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都是以图1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为准的。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带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借鉴污泥处理中传送带式的泥水分离结构进一步设计,它包括主体1、过滤网带2、转辊3、进水端4、出水槽5、清洗池6和浮板7。其中过滤网带2绕过若干组转棍后首尾连接,并通过转棍3的支撑将过滤网带2撑紧,而进水端4设置在过滤网带2的上方,出水槽5位于过滤网带2的下方,固定设置在主体1内。所述出水槽5前高后低设置,其后方伸出主体1的外壁后,连接回收管道,使流入出水槽5的水能顺着出水槽5进入回收管道中。出水槽5的上方开口尺寸较大,尺寸大于进水端4,保证能接住过滤网带2落下的水。过滤网带2可以设置成水平或者左低右高倾斜状态。如图1至图6中所示的,主体1的底部连接清洗池6,清洗池6内设置清洗液61,清洗池6内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浮于清洗液61上的浮板7,所述清洗池6的内壁固定连接与浮板7配合的限位板62,浮板7可以在限位板62与清洗池6的侧壁之间晃动。转辊3包括上转辊31、下转辊32和副辊33。在主体1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根上转辊31,并在两根上转辊31的下方对应的设置两根下转辊32。浮板7的内侧设置滤网槽71,滤网槽71的左侧设置浮板辊72,滤网槽71的左右两端设置朝上的开口槽74。过滤网带2绕过上转辊31和下转辊32后,从左侧开口槽74穿入滤网槽71并绕过浮板辊72,然后再从右侧开口槽74穿出。过滤网带2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双面齿同步带21,上转辊31、下转辊32和浮板辊72的前后端分别设置与双面齿同步带21配合的驱动齿。在每个上转辊31和下转辊32一侧相对设置一个副辊33,副辊33同样设置驱动齿,副辊33分别与上转辊31和下转辊32配合,夹持过滤网带2外侧的双面齿同步带21。在滤网槽71内设置一
根与浮板辊72配合的浮板副辊73,浮板副辊73也设置驱动齿,与浮板辊72配合夹持双面齿同步带21。上转棍31、下转棍32、副辊33、浮板辊72和浮板副辊73优选采用电动辊(电动滚筒),或者在上转棍31、下转棍32和副辊33中选取一个转辊采用一个电机驱动作为主动辊,其余转辊为从动辊。而浮板辊72和浮板副辊73中将浮板辊72采用另一个电机驱动,浮板副辊73作为从动辊。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滤网槽71的截面为T型槽,而双面齿同步带21的厚度大于过滤网带2,当过滤网带2穿过滤网槽71时,其前后两端的双面齿同步带21位于T型槽内被限位,使过滤网带2的前后两端不会从滤网槽71的内侧向中间滑落。
[0017]当上转棍31、下转棍32和浮板辊72逆时针转动,副辊33和浮板副辊73顺时针转动时,所述过滤网带2则受双面齿同步带与驱动齿啮合的影响而逆时针转动。需要说明的是,两根上转棍31之间的过滤网带2是绷紧状态的,两根上转辊31与其下方的下转辊32之间的过滤网带2也是绷紧状态的,而两根下转辊32与浮板辊72之间的过滤网带2则处于松散状态,使浮板7在活动时,不受过滤网带2的影响。
[0018]由于两块浮板7之间的宽度是小于过滤网带2的,使过滤网带2不处于绷紧状态,过滤网带2的底部会从四周逐渐向中间沉降,使沉降的部分进入清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传送带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过滤网带、转辊、进水端和出水槽,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清洗池和浮板;所述主体的底部连接清洗池,所述清洗池内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浮板,所述清洗池的内壁设置与浮板配合的限位板;所述转辊包括上转辊、下转辊和副辊;所述浮板的内侧设置滤网槽,所述滤网槽的左侧设置浮板辊和浮板副辊,所述滤网槽的左右两端设置朝上的开口槽;所述过滤网带绕过上转辊和下转辊后,从左侧的开口槽穿入滤网槽并绕过浮板辊,然后再从右侧的开口槽穿出;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的过滤网带为绷紧状态,下转辊与浮板辊之间的过滤网带为松散状态;所述过滤网带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双面齿同步带,所述上转辊、下转辊、副辊、浮板辊和浮板副辊上分别设置与双面齿同步带配合的驱动齿。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传送带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板的一端设置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拉杆、偏心轮和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均苏朋迟浩田李明董金秋苏风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聚亨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