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及扫风组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576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包括定位主体、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定位主体与所述第一活动件之间,所述定位主体、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组合围成第一注塑腔,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组合围成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组合围成第三注塑腔,所述第一注塑腔用于注塑成型扫风叶片,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于所述定位主体可拆卸,安装基板上设有卡接孔,第一卡扣与卡接孔卡接配合。本注塑模具有利于提高扫风组件的生产效率,与手工组装相比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人力成本。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及扫风组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部件生产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扫风组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温度的温度、湿度、流速等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有的空调器通过扫风组件的摆动来自动控制空调出风方向,扫风组件常常包括扫风叶片、安装基板和扫风连杆,通过扫风连杆的运动,带动安装在安装基板上的扫风叶片实现摆动,从而调整风向。
[0003]在工业生产中,几乎所有的空调器扫风叶片和扫风连杆都是单独的零件,注塑出来后再手工装配起来,装配工序多。每个扫风叶片与扫风连杆为单独手工装配,效率较低,而且由于现有的扫风叶片和扫风连杆结构复杂,难以定位,所以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使得空调的生产效率受到影响,并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扫风组件加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空调扫风组件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包括定位主体、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定位主体与所述第一活动件之间,所述定位主体、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组合围成第一注塑腔,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组合围成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组合围成第三注塑腔,所述第一注塑腔用于注塑成型扫风叶片,所述第二注塑腔用于安装基板的注塑成型;第二模具组件,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用于扫风连杆的注塑成型,所述第三注塑腔用于注塑成型扫风叶片上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于所述定位主体可拆卸,安装基板上设有卡接孔,第一卡扣与卡接孔卡接配合。
[0006]上述注塑模具,在扫风组件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第一模具组件能够同时注塑成型扫风叶片和安装基板,因此在装配时,取出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使得扫风叶片在定位主体上,安装基板在第一活动件上并与扫风叶片间隔设置,通过推动第一活动件,使得安装基板上的卡接孔能够在模具内与扫风叶片上的第一卡扣自动形成卡接,然后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将扫风连杆与扫风叶片形成卡接,完成扫风组件的生产和组装。本注塑模具有利于提高扫风组件的生产效率,与手工组装相比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组件还包括第一抽芯结构,所述第一注塑腔通过所述第三注塑腔与所述第二注塑腔连通,所述第一抽芯结构穿过所述第二注塑腔伸入所述第三注塑腔内,所述第一抽芯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可拆卸。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件设有第一抽芯孔,所述第一抽芯孔连通于所述第二注塑腔背向所述第三注塑腔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抽芯结构嵌设于所述第一抽芯孔中并伸入所述第二注塑腔和所述第三注塑腔。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组件还包括第二抽芯结构,所述第二抽芯结构与所述第二滑块组合围成注塑槽,所述注塑槽与所述第一注塑腔连通,所述注塑槽用于注塑所述扫风叶片上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抽芯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定位主体可拆卸,。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槽为圆弧形,扫风连杆设有卡接转轴,其中,卡接转轴与扫风连杆之间设有弧形槽,第二卡扣与卡接转轴卡接并转动配合。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二模具组件,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用于注塑成型扫风连杆。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包括第三滑块、第三抽芯结构、第二活动件及底座,所述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抽芯结构及所述第二活动件组合围成第四注塑腔,所述第四注塑腔用于注塑扫风连杆,所述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抽芯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活动件可拆卸,所述第二活动件能够朝定位主体移动以使卡接转轴与第二卡扣卡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抽芯结构设有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相对所述第三抽芯结构向所述第四注塑腔凸起设置,所述第一成型部用于扫风连杆上的能够与第二卡扣卡接的弧形槽的注塑成型。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块设有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相对所述第三滑块向所述第四注塑腔凸起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三滑块用于注塑形成卡接转轴上的限位部,限位部与第二卡扣限位配合。
[0015]一种扫风组件加工方法,采用上述的注塑模具,所述扫风组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组装第一模具组件;
[0017]填充第一注塑腔成型扫风叶片,填充第三注塑腔成型扫风叶片上的第一卡扣,及填充第二注塑腔成型安装基板;
[0018]相对于定位主体及所述第一活动件拆卸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
[0019]推动第一活动件向定位主体的方向运动,直至安装基板上的卡接孔与扫风叶片的第一卡扣卡接。
[0020]上述扫风组件加工方法,注塑成型得到安装基板和扫风叶片后,通过第一活动件的自动移动,有利于提高扫风组件的生产效率,与手工组装相比,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装第一模具组件之后,还包括:
[0022]组装第二抽芯结构至所述第二滑块上;
[0023]填充注塑槽成型所述扫风叶片上的第二卡扣。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装第一模具组件之后,还包括:
[0025]组装第二模具组件;
[0026]填充第四注塑腔形成扫风连杆;
[0027]所述填充注塑槽成型所述扫风叶片上的第二卡扣之后,还包括:
[0028]相对于第二活动件拆卸第三滑块及第三抽芯轴结构,,及相对于所述定位主体拆卸所述第二抽芯结构;
[0029]推动所述第二活动件向所述定位主体的方向运动,直至扫风连杆与扫风叶片上的第二卡扣卡接。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模具组件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模具组件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模具组件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扫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扫风连杆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7]图6为图5中圈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8]图7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扫风连杆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包括定位主体、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定位主体与所述第一活动件之间,所述定位主体、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组合围成第一注塑腔,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组合围成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组合围成第三注塑腔,所述第一注塑腔用于注塑成型扫风叶片,所述第二注塑腔用于安装基板的注塑成型,所述第三注塑腔用于注塑成型扫风叶片上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相对于所述定位主体可拆卸,安装基板上设有卡接孔,第一卡扣与卡接孔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还包括第一抽芯结构,所述第一注塑腔通过所述第三注塑腔与所述第二注塑腔连通,所述第一抽芯结构穿过所述第二注塑腔伸入所述第三注塑腔内,所述第一抽芯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可拆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设有第一抽芯孔,所述第一抽芯孔连通于所述第二注塑腔背向所述第三注塑腔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抽芯结构穿过所述第一抽芯孔中并伸入所述第二注塑腔和所述第三注塑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还包括第二抽芯结构,所述第二抽芯结构与所述第二滑块组合围成注塑槽,所述注塑槽与所述第一注塑腔连通,所述注塑槽用于注塑所述扫风叶片上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抽芯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定位主体可拆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槽为圆弧形,扫风连杆设有卡接转轴,其中,卡接转轴与扫风连杆之间设有弧形槽,第二卡扣与卡接转轴卡接并转动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二模具组件,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用于注塑成型扫风连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二模具组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优霞陈志伟陈英强邢坤黄炳华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