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75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雨水泵站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包括进水单元、储水单元和排水单元,进水单元垂直布置在储水单元侧壁,进水单元用于将雨水流通至储水单元,储水单元底部安装有排出储水单元内雨水的排水单元;储水单元包括储水池,储水池为竖直圆柱形结构,储水池内还安装有清理单元;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箱涵,进水箱涵设有多个垂直布置在储水单元侧壁,并且进水箱涵沿切向连通至储水单元,靠近储水单元顶部上方的进水箱涵为倾斜设置,靠近储水单元底部的进水箱涵为水平设置;通过储水池和进水箱涵的配合,使雨水在储水池内形成稳定的定向旋涡状水流,同时通过旋涡状水流牵引杂质汇聚至旋涡状水流中心位置。状水流中心位置。状水流中心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雨水泵站工程
,具体是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排水设施不完善的城市中,低洼地区所汇聚的雨水没有及时的排出,致使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雨水泵站能够将城市中低洼地区所汇聚的雨水通过地面下水口,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至雨水泵站内,雨水泵站在建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周边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雨水泵站建造时难以按照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建造,从而致使雨水在进入雨水泵站时发生漩涡和回流等不规则水流;雨水泵站主要由用于流通汇入雨水的进水箱涵、用于承接汇聚雨水的集水池、由于排出汇聚雨水的排水泵和排水管组成;
[0003]根据2018年5月发表的水力学报第四十九卷第五期的《斜向管涵进流城市雨水泵站箱涵流态分析及整流措施研究》第600至601页(张睿、徐辉、陈毓陵、冯建刚、周春天、王晓升),雨水在斜向进入时,因其为圆管凸扩流致使雨水在进入箱/管涵时未能充分扩散,致使进水箱/管涵内雨水流量分流不均。
[0004]经过检索,专利技术人还发现在中国专利CN106836456B(公开日:2019.2.12)中公开的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分配均匀性的整流装置,该装置中采用在出水井内安装垂直相交呈T形结构的支撑柱和横梁,支撑柱安放于两水泵出水管口中间位置,横梁正对水泵出水管管口,使其对出入出水井的雨水进行有效均化,但无法减缓雨水流入时的冲击力,使进水箱涵内流动的雨水和水池内静置的雨水相互冲击,从而使雨水进入水池时不稳定性,并且因为冲击产生不规则漩涡。
[0005]专利技术人在检索的时候还发现在中国专利CN105909566B(公开日:2019.7.2)中公开的一种泵站进水流场组合式控涡设施,该设施通过水池自前端向后端在其底板上依次竖直设立多个主导流墙、多个副导流墙和多个隔墙,并且在水池后端安装有吸水喇叭和水泵,水流依次流经多个主导流墙、多个副导流墙和多个隔墙,然后进入多个吸水喇叭管,使其消除不规则漩涡水流和回流,提高水流的稳定性;但是无法使水流在流动时能够分流均匀。
[0006]现有的雨水泵站在建造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0007]1.现有的雨水泵站中,在雨水通过闸门井后,由于受到周边建筑影响,雨水呈侧向流通至进水箱涵内,即斜向进水箱/管涵进流,斜向进水箱/管涵在雨水进入闸门井和进水箱/管涵时,表现为主流集中未能充分扩散、各箱/管涵雨水分流不均;
[0008]雨水通过重力作用在地面下水口进入雨水泵站时产生重力势能,并在进入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当雨水进入量大时雨水所携带的动能也相应变大,雨水在进入雨水泵站的集水池内时,流动的雨水接触至集水池内静置的雨水,动能过大导致产生较大冲击,并且雨水进入集水池内产生冲击时没有经过引导,从而致使雨水泵站内的水池因为冲击产生不规则漩涡和回流和雨水在进入水池时水流不稳定。
[0009]2.现有的雨水泵站中,采用格栏阻隔雨水中较大的固体杂质,而一些细小杂质仍
然混杂在雨水中,致使雨水泵站排出雨水时含有大量杂质,从而导致大量杂质堵塞排水管道。
[0010]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进水箱涵内雨水分流均匀、减缓雨水进入水池时的冲击力以及能够节能分离过滤杂质的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水箱涵内雨水分流均匀、减缓雨水进入水池时的冲击力以及能够节能分离过滤杂质的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用于解决现有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进水箱/管涵流量不均、冲击力过大致使雨水流动不稳定产生不规则漩涡和细小杂质污染雨水的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包括进水单元、储水单元和排水单元,进水单元垂直布置在储水单元侧壁,雨水通过地面下水管道流通至进水单元;进水单元用于将雨水流通至储水单元,储水单元用于承接汇聚的雨水,储水单元底部安装有排出储水单元内雨水的排水单元。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储水单元包括储水池,雨水由进水单元流通入储水池内,储水池为圆柱形结构,储水池为竖直布置,圆柱形的结构在固定周长的情况下面积最大,这样能够存储更多量的雨水,可以提高雨水存储量从而减小建筑面积;并且圆柱形结构侧壁弯曲具备曲率,雨水在由地面下水口经过进水单元流入储水池时,其雨水本身会携带有一定动能,从而使雨水在进入储水池后处于流动状态并且会碰撞至蓄水池侧壁,曲率能够降低雨水流动时碰撞侧壁所受的阻力,使雨水在进入蓄水池内后依靠雨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动能沿蓄水池侧壁流动,能够对雨水的流向起到引导作用,从而避免雨水在流通的过程中发生激烈的冲击,进而避免雨水在激烈的冲击中所引发的不规则漩涡;储水池在提高雨水存储量的同时使雨水能够于储水池内平稳流动,有利于保证雨水的在流动时的稳定性。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箱涵,所述进水箱涵设有三个垂直布置在储水池侧壁,并且进水箱涵沿切向连通储水池,靠近储水单元上方的两个进水箱涵为倾斜设置,并且进水箱涵与储水池连通端为高端点,靠近储水单元下方的一个进水箱涵为水平连通储水单元;这样在雨水在由地面下水管道流通至进水箱涵内后,通过进水箱涵由切向流通至储水单元;雨水通过进水箱涵由切向流通如储水池内时,能够通过雨水流动时自身所携带的动能沿储水池侧壁流动,从而沿储水池侧壁流动形成旋涡状的规则水流,漩涡状的规则水流能够使雨水定向流动,避免了雨水在储水池内因为自身携带的动能撞击储水池侧壁所形成的不规则漩涡,进而改善了雨水在储水池内流动时稳定性;进水箱涵内雨水沿切向流通储水池与储水池内漩涡方向一致,减少了进水箱涵内雨水内在流通至储水池时所受到的阻力,从而提高了进水箱涵内雨水流通量;
[0015]多个进水箱涵的设置能够使雨水进行分流,这样能够避免进水箱涵内雨水流量过大致使雨水在进入储水池内时造成过大的冲击,从而避免了较大冲击所产生的不规则回流和漩涡,进而在减小冲击的同时提高进水箱涵流通至储水池内的雨水流量;靠近储水池内底部的进水箱涵为水平布置,这样当进水箱涵内雨水流量小时能够通过水平的进水箱涵流通至储水池,进水箱涵内雨水流量较小时流动较为平缓,并且雨水流量较小时所携带的动能较小,从而对储水池内造成的冲击也较小,进而避免进水箱涵内雨水冲击造成的不规则
漩涡和回流;
[0016]当雨水流通量大时,雨水在进入时会产生分流,即从水平进水箱涵进入的同时雨水能够从靠近储水池顶部的倾斜进水箱涵进入,流量大的雨水所携带的动能较大,致使在雨水进入储水池内时造成的冲击过大,从而造成不规则的漩涡和回流;靠近储水池上方进水箱涵的倾斜设置,能够在进水箱涵内的雨水流通入储水池时即雨水由低至高流通,依靠高度差减小雨水自身所携带的动能,从而进一步避免雨水在进入储水池内时产生较大的冲击,进而进一步的避免了较大冲击所产生的不规则漩涡和回流,保证了储水池内规则的旋涡状水流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单元(1)、储水单元(2)和排水单元(3),进水单元(1)垂直布置在储水单元(2)侧壁,进水单元(1)用于将雨水流通至储水单元(2),储水单元(2)底部安装有排出储水单元(2)内雨水的排水单元(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单元(2)包括储水池(21),储水池(21)为竖直圆柱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单元(1)包括进水箱涵(11),所述进水箱涵(11)设有多个竖直布置,并且进水箱涵(11)沿切向连通至储水池(21),靠近储水池(21)顶部上方的进水箱涵(11)为倾斜设置,靠近储水池(21)底部的进水箱涵(11)为水平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单元(3)包括排水泵(31),排水泵(31)设有多个并且安装于储水池(21)底部中心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雨水泵站出水箱涵流量的整流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磊熊茂华宋利豪燕超然宁方波向典渝刘勇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城乡生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