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70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包括柜体和柜门,在柜体前部设置有取药口和触摸屏,在柜体内部设置有阵列分布有多个药道,所述药道向前倾斜设置,在药道前设置有驱动框架和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设置在驱动框架上,并能够在驱动框架所处的二维平面内移动,当设备接收到出药指令后,驱动框架带动机械手到达指定坐标点,完成取药,之后将药盒送至取药口,用户完成取药,通过机械手取药出药,药道上不需要设置触发机构,简化了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机械手的结构和动作,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并降低成本。的稳定性并降低成本。的稳定性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发药机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医院就医时,医生为患者开具药方后,患者或陪同家属去门诊药房取药,药房工作人员人工取药,工作效率较低,取药时间长。自动化无人发药机能够实现24小时连续值守工作,并且分布式布置,能够提高取药效率。
[0003]尤其在疫情期间的发热门诊,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发热人员与其他人接触,自动化无人发药机,能够布设在发热门诊附近,发热患者在取药时,不需要和他人接触,能够有效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
[0004]因为药品数量繁多,发药机应该具有足够多的药道来存放多品类的药物,对于常见的无人发药机来说,其原理与传统的售货机类似,通常在药道上设置一个出药触发机构,并且每个出药触发机构配有独立的动力源,发药机控制系统获取到出药信息后,会下发指令到指定的出药触发机构,触发机构动作,会使得该药道的末端的药盒掉落到下方的取药口。
[0005]上述方案的缺点是,一、不适用玻璃瓶装的药物,如口服液,有可能会在掉落的过程中破碎;二、由于利用药品本身的重力掉落到取药口,因此取药口需设置在柜体的最下方,患者在从出药机中取药时,非常不便;三、出药触发机构众多,容易出现故障,一旦出药触发机构出现故障,将影响整个无人发药机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通过机械手取药出药,并通过优化机械手的结构和动作,来降低成本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包括柜体和柜门,在柜体前部设置有取药口和触摸屏,在柜体内部设置有阵列分布有多个药道,所述药道向前倾斜设置,在药道前设置有驱动框架和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设置在驱动框架上,并能够在驱动框架所处的二维平面内移动。
[0008]当设备接收到出药指令后,驱动框架带动机械手到达指定坐标点,完成取药,之后将药盒送至取药口,用户完成取药。
[0009]所述药道包括底板、隔板、挡板和槽口,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两侧设置有隔板,形成滑道,药盒放置在滑道上,并可沿滑道向下滑落,在滑道底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以及底板端部设置有槽口。所述机械手前端设置有接药斗,在接药斗的前部设置有拨块,所述拨块可通过药道的槽口。
[0010]药盒放置在药道中后,会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滑道的底部,由于挡板的限制,药盒
不会滑出滑道,当接药斗的前部设置的拨块从药道的槽口向上移动时,会将药盒的下端部抬起,当药盒的下端面高过挡板时,最下端的药盒会从滑道滑出,并落入到接药斗中,从而完成取药动作。
[0011]为了保证机械手在XY平面内运动时接药斗前端的拨块不会与药道发生干涉,所述接药斗具有伸缩功能,即可以在Z轴移动,Z轴垂直于XY平面。
[0012]为了能够实现将接药斗内的药盒放入到取药口,取药口连接通道,在通道进口设置驱动框架后方,所述接药斗具有翻转功能,用于将接药斗上取到的药盒倒放入取药口通道。
[0013]接药斗具有四个自由度,即在X轴方向移动、Y轴方向移动、Z轴方向移动和接药斗旋转,X轴方向指的水平方向,Y轴方向指竖直方向,Z轴方向指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接药斗在Z轴方向收回状态可以避免机械手在XY平面移动时,接药斗的拨块与药道发生干涉,接药斗在Z轴方向伸出状态可配合Y轴向上移动动作,完成拨落药盒动作。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机械手取药出药,药道上不需要设置触发机构,简化了结构;并通过优化机械手的结构和动作,来降低成本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药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机械手取药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药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驱动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机械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驱动框架中第一驱动单元的走线图。
[0022]图7驱动框架中第二驱动单元的走线图。
[0023]图8驱动框架中第三驱动单元的走线图。
[0024]图9驱动框架中第四驱动单元的走线图。
[0025]图中:1
‑‑
柜体; 2
‑‑
柜门; 3
‑‑
药道; 301
‑‑
底板; 302
‑‑
隔板; 303
‑‑
挡板; 304
‑‑
槽口; 4
‑‑
触摸屏; 5
‑‑
取药口; 6
‑‑
机械手; 601
‑‑
接药斗; 602
‑‑
拨块; 603
‑‑
固定支架; 604
‑‑
转轴; 6041
‑‑
花键; 6042
‑‑
螺纹; 605
‑‑
第一驱动环; 606
‑‑
第二驱动环; 607
‑‑
导轮; 7
‑‑
驱动框架; 701
‑‑
上固定板; 702
‑‑
下固定板; 703
‑‑
左竖直导轨; 704
‑‑
右竖直导轨; 705
‑‑
水平导轨; 706
‑‑
滑台; 707
‑‑
第一驱动电机; 708
‑‑
第二驱动电机; 709
‑‑
第三驱动电机; 710
‑‑
第四驱动电机; 711
‑‑
第一传动带; 712
‑‑
第二传动带; 713
‑‑
第三传动带; 714
‑‑
第四传动带; 715
‑‑
左滑块; 716
‑‑
右滑块; 721
‑‑
第一导向轮; 722
‑‑
第一驱动轮; 723
‑‑
第二导向轮; 724
‑‑
第三导向轮; 725
‑‑
第四导向轮; 731
‑‑
第五导向轮; 732
‑‑
第二驱动轮; 733
‑‑
第六导向轮; 734
‑‑
第七导向轮; 735
‑‑
第八导向轮; 741
‑‑
第九导向轮; 742
‑‑
第三驱动轮; 743
‑‑
第十导向轮; 744
‑‑
第十一导向轮; 745
‑‑
第十二导向轮; 751
‑‑
第十三导向轮; 752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包括柜体(1)和柜门(2),在柜体(1)前部设置有取药口(5)和触摸屏(4),其特征在于:在柜体(1)内部设置有阵列分布有多个药道(3),所述药道(3)向前倾斜设置,在药道(3)前设置有驱动框架(7)和机械手(6),所述机械手(6)设置在驱动框架(7)上,并能够在驱动框架(7)所处的二维平面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药道(3)包括底板(301)、隔板(302)、挡板(303)和槽口(304),所述底板(301)倾斜设置两侧设置有隔板(302),形成滑道,在滑道底端设置有挡板(303),挡板(303)以及底板(301)端部设置有槽口(304),所述机械手前端设置有接药斗(601),在接药斗(601)的前部设置有拨块(602),所述拨块(602)可通过药道(3)的槽口(3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药斗(601)具有伸缩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药斗(601)具有翻转功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框架(7)包括上固定板(701)、下固定板(702)、左竖直导轨(703)、右竖直导轨(704)、左滑块(715)、右滑块(716)水平导轨(705)、滑台(706)、第一驱动电机(707)、第二驱动电机(708)、第三驱动电机(709)、第四驱动电机(710)、第一传动带(711)、第二传动带(712)、第三传动带(713)和第四传动带(714),所述上固定板(701)和下固定板(702)固定,在上固定板(701)和下固定板(702)之间设置左竖直导轨(703)和右竖直导轨(704),在左竖直导轨(703)和右竖直导轨(704)上分别套装有左滑块(715)和右滑块(716),左滑块(715)和右滑块(716)可分别沿左竖直导轨(703)和右竖直导轨(704)滑动,左滑块(715)和右滑块(716)之间设置有水平导轨(705),在水平导轨(705)上设置有滑台(706),滑台(706)可沿水平导轨(705)滑动,在下固定板(702)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707)、第二驱动电机(708)、第三驱动电机(709)和第四驱动电机(710),第一驱动电机(707)、第二驱动电机(708)、第三驱动电机(709)和第四驱动电机(710)分别通过第一传动带(711)、第二传动带(712)、第三传动带(713)和第四传动带(714)连接至滑台(70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发热门诊的自动化无人发药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电机(707)与第一传动带(711)组成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带(711)的一端与滑台(706)固定连接,并水平向左绕过设置在左滑块(715)上的第一导向轮(721)后竖直向下,绕过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707)输出轴上的第一驱动轮(722)后竖直向上,绕过固定在上固定板(701)上的第二导向轮(723)后水平向右,绕过固定在上固定板(70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靖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