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560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步骤是:A、勘测规划:勘测淤泥厚度、面积和污染性质,确定淤泥和污染空间分布,调查水生植物分布范围,根据勘测结果规划清淤范围和深度;B、生态清淤:为减少施工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干扰,采用水下清淤方法,使用环保清淤设备将淤泥通过管道或驳船运送至造岛区域;C、生态造岛:其构建是:(1)建造围堤;(2)生态截污;(3)淤泥吹填;D、生态重建:对岛屿的陆地区域、季节淹水水域和永久淹水水域进行生态重建。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彻底解决了湖泊底泥淤积污染的问题,同时恢复了湖泊生态结构和功能。泊生态结构和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湖泊生态修复
,更具体涉及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受人类活动影响,大量污染物进入湖泊,沉积在水底,导致湖泊淤积和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污染底泥淤积一方面抬升湖床,导致湖水变浅,降低湖泊调蓄能力;另一方面成为湖泊内源污染,向水体释放污染物,且湖水变浅后,底泥容易被风浪扰动,污染物容易释放。传统的湖泊污染修复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化学和生物药剂调控水质,但是治标不治本,导致湖泊水质反复。二是通过清淤彻底清除内源污染,需将底泥运输至底泥处理场地进行处理,工程量大,对空闲土地的需求量大,且处理底泥时需要添加泥水分离剂、固化剂等药剂,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此外,很多城市湖泊生态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缺乏,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不足。目前针对湖泊修复,缺乏简单、高效、经济可行,且兼顾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恢复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的问题,传统的生态修复方法由于缺乏针对性,往往不能解决湖泊生态现有的问题,达不到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维持湖泊生态功能的作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单,彻底解决了湖泊底泥淤积污染的问题,同时恢复了湖泊生态的结构和功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构思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勘测规划、生态清淤、生态造岛和生态重建四个方面。
[0006]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其步骤是:
[0007]1.勘测规划:首先勘测淤泥厚度、面积和污染性质。间隔50

100米网格状布点、测量和采样分析。根据插值法(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确定淤泥和污染的空间分布。调查水生植物分布范围。根据勘测结果规划清淤范围和深度,存在水生植物的区域一般不进行清淤。参考清淤范围、深度和有关生态规划,将成本纳入主要考量因素之一,确定新建岛屿的位置、面积和高度。
[0008]2.生态清淤:为减少施工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干扰,采用水下清淤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无需排干水。使用环保清淤设备(现有设备)将淤泥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造岛区域,或通过驳船运送至造岛区域。
[0009]3.生态造岛:其构建步骤是:
[0010](1)建造围堤:用环保挖泥船(现在设备)挖取淤泥;用叠螺机(现在设备)将淤泥脱水;用生态环保材料制作的生态植生袋(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将脱水后的淤泥装袋,并运往拟建岛屿周边做围堤。
[0011]开始时,围堤高于水面0.5-1.0m,后期根据拟建岛屿的高度逐渐增高,与拟建岛
屿的高度相适应;表层的生态植生袋中混进芦苇、南荻、菖蒲、菰等根系发达的湿地植物的根芽。
[0012](2)生态截污:
[0013]a、过滤围网:利用不同空隙的围网对水中各种粒径的悬浮物分层拦截、过滤,促进悬浮物的沉降。所述的围网上有网浮,下有网坠,可以根据吹填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变化来移动位置。进一步的,根据吹填口至出水口的方向,布设多层围网(3-6),各层围网的网孔由大(20目)至小(150目)。
[0014]b、生态浮床:
[0015]利用生态浮床拦截悬浮物、促进悬浮物沉降,同时净化水体。生态浮床可移动,根据实际情况移动生态浮床位置。多个(5-40个)生态浮床首尾依次连接,形成一条拦截带。
[0016]所述生态浮床的构建方法:利用管状漂浮物组建一个漂浮框,框内张悬一张立方网,所述立方网的上层四条边固定在所述漂浮框的四条边,所述立方网下层的四个角坠上重物;进一步的,将水生植物均匀播散在网上,随着植物生长,植物体缠绕在网上;优选的植物为绿狐尾藻、铜钱草其中的一种或二种组合。
[0017](3)淤泥吹填:
[0018]从离岛屿较近的位置开始吹填;当距离较远,直接吹填无法完成或成本较高时,采用驳船将淤泥输送至造岛区域,进行二次吹填。当岛屿出露水面后,根据岛屿的设计高度,逐渐加高、加固围堤。
[0019]进一步的,将芦苇和南荻植株抛进围堤内,芦苇和南荻易成活,茎秆上含有大量芽体,易扩繁,固定土壤效果好。
[0020]进一步的,将远处的淤泥脱水后,直接运送至岛上堆放、处置。
[0021]4、生态重建:
[0022]生态岛屿包括陆地区域、季节淹水水域和永久淹水水域,为不同类型的动植物提供栖息生境。其重建过程是:
[0023](1)在陆地区域种植木本植物为主,搭配湿生草本植物,优选的,种植杨树、柳树、水杉、苔草其中的一种或二至四种的组合;
[0024](2)在季节淹水水域种植挺水植物,优选的,种植芦苇、南荻、香蒲、菖蒲其中的一种或二至四种的组合;
[0025](3)在永久淹水水域种植沉水植物,优选的,种植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菱角其中的一种或二至四种的组合;投放田螺和小型鱼虾。
[0026](4)人与机械难以达到的区域,采用无人机播撒植物种子、芽苗等繁殖体。
[0027]本专利技术中的勘测规划步骤解决了在什么区域清淤和造岛的技术问题;生态清淤步骤解决了清淤过程中污染防控的技术问题;生态造岛步骤解决了造岛过程中污染防控的技术问题;生态重建步骤解决了分区规划和物种选择的技术问题。
[0028]上述四个步骤,环环相扣,最关键的是步骤3生态造岛和步骤4生态重建。步骤3生态造岛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过滤围网和生态浮床的生态截污措施,以及投放芦苇和南荻繁殖体快速形成植被,固定土壤,大幅减少淤泥吹填产生的污染。步骤4生态重建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对岛屿不同高程区域的群落重建,快速形成适宜的野生动物生境,外围树木、芦苇等高杆植物能够遮蔽外部干扰,内部湿地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安静的栖息、觅食场所和食物来
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更加稳定和完善。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本专利技术通过生态清淤清除湖泊内源污染,同时将淤泥堆积成岛屿并进行生态重建,既治理了湖泊淤积污染,又提升了生态功能。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效率高,无需淤泥处置场地;所采用的过滤围网和生态浮床,能随水位上下波动,兼具环保和生态功能的同时又不影响水体景观,为风浪较大的湖泊的水体生态修复提供了丰富的实施经验。同时在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生态环保,无药剂添加;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了湖泊淤积污染的问题,修复效果好,在治理湖泊的同时,也改善了野生动物生境,提升了景观和生态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其步骤是:
[0033]1.勘测规划:首先勘测淤泥厚度、面积和污染性质。间隔50或60或70或80或90或100米网格状布点,测量淤泥厚度。根据插值法(本领域人员均知),确定淤泥空间分布。调查水生植物分布范围。根据勘测结果规划清淤范围和深度,存在水生植物的区域一般不进行清淤。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A、勘测规划:首先勘测淤泥厚度、面积和污染性质,间隔50

100米网格状布点,根据插值法,确定淤泥和污染空间分布,调查水生植物分布范围,根据勘测结果规划清淤范围和深度;B、生态清淤:为减少施工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干扰,采用水下清淤方法,无需排干水,使用环保清淤设备将淤泥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造岛区域,或通过驳船运送至造岛区域;C、生态造岛:其构建步骤是:(1)建造围堤:用环保挖泥船挖取淤泥,用叠螺机将淤泥脱水,将脱水后的淤泥装袋,并运往拟建岛屿周边做围堤;开始时,围堤高于水面0.5

1.0m,后期根据拟建岛屿的高度逐渐增高,与拟建岛屿的高度相适应,表层的生态植生袋中混进芦苇、南荻、菖蒲、菰根系发达的湿地植物的根芽;(2)生态截污:a、过滤围网:利用不同空隙的围网对水中各种粒径的悬浮物分层拦截、过滤,促进悬浮物的沉降,所述的围网上有网浮,下有网坠,根据吹填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变化来移动位置,根据吹填口至出水口的方向,布设围网,各层围网的网孔由大至小;b、生态浮床:利用生态浮床拦截悬浮物、促进悬浮物沉降,同时净化水体,生态浮床移动,根据实际情况移动生态浮床位置;5-40个生态浮床首尾依次连接,形成一条拦截带;(3)淤泥吹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谢永宏李峰邓正苗李旭侯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